高云归来: 2009年《思维的笔迹》原版序

(此文摘自本人所著《思维的笔迹》的原版序言,这本书在2009年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而后2013年再版,本书长期占据法律类书籍畅销榜榜首。)
作者:高云(汪宏杰)
2003年的圣诞节之夜,多伦多到处灯火辉煌,洋溢着浓郁的圣诞气氛。
子夜时分,刚为小孩开完生日派对的我,坐上加拿大航空的红眼班机,在清朗的夜空中腾空而起,离开这座载满了一年多欢声笑语的异国城市,开始踏上归国的路途。
此刻,脑海中不断回播的,是阳光灿烂的田野、微微拂过面庞的清风、荡漾在圣劳伦斯河上的点点粼光和朋友们的朗朗笑声,那段像花儿一样盛开的快乐时光。
回国的心情有点忐忑而又带些兴奋,相信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也许这扇窗不能让我更接近阳光,但是我相信可以透过这扇窗,感受阳光和风雨,四季的变换。
而我,将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成熟。于是,我回国重新投入律师业当中。
大概从2004年开始,在大学极速扩招、法学院遍地开花的背景下,每年寒暑两假,我所在的事务所都会迎来如潮水般地一批又一批的法学本专科实习生。等不及我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又已经离开,旋即毕业、投入社会。
看着那一张张尚带稚嫩又对律师行业充满崇高敬意的脸孔,知道律所实习对于他们而言,本应是检验自身专业技能、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好机会,但现实却让他们倍感失望:实习期间,他们通常无法完整地学到案件的操作过程,甚至学不到如何写好一篇法律文书。
而我作为律所的合伙人,也感到很头疼:一个经过4年法学本科教育甚至再加上2年硕士课程的实习生,竟然还写不好一份简单的诉状、授权委托书或异议书,统统要手把手重新教起;更遑论复杂一点的合同乃至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法律意见书了,不禁令人对法学教育的现状和缺陷叹息不已。
在过去数年中,我不断地总结和设计内容,在事务所内部开设了数次讲座,培训律师和助理的法律思维与写作技能,积累了一批讲稿、案例和素材。其后,在法律出版社吴剑虹编辑大力鼓励之下,开始有了写作此书的想法。
2007年,超女余波未散,快男的喧嚷电视声浪又起;楼市、股市疯涨不停,变形金刚又伴随着广州今夏录到的历史最高温度疯狂来袭。我以宁静的心情平息这种狂躁的氛围,自冬天的孕育到春天的萌动,进入夏天挥汗如雨的写作,延伸到金秋的成熟,终于收获此书。
这是一本讲求实践经验和理论充分结合的书。
我非常赞同实用主义法学创始人霍姆斯的观点,“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我相信,市面上已经有一大堆文书范本、模板、指南之类的书籍,读者不缺范本,缺的是范本背后的东西——法律思维和写作技能。
与其给初学者提供一大堆不知就里的文书模板和理想化的写作标准,倒不如提供这样一本的经验之谈和真实案例,尽管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错误,但至少它来源于真实。
本书从追问法律职业的现实选择和法律职业新人如何获得安身立命之本的命题入手,以我10多年的真实律师生涯经历、社会热点案例和经验总结为材料,涵括了法律思维、文书文法(语法、句法和词法)、各类文书写作和修订技巧、真实案例、写作技能测试和实务写作进阶训练等内容,以一个法律职业人的眼光,总结了法律思维与写作在实务操作当中的经验、技巧和理论体系。
书中俯首可拾、启发思考的是智慧的光芒——法律思维。文字不过是思维的外化,唯有思维才是写作的基础和灵魂。
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文书写作研究过于注重外在文字表述形式而忽略内在思维规律,导致理论和实务严重脱节。
本书摒弃纯理论研究,立足于实务操作技能,创新性地提出了法律思维模型——棱椎模型,总结了写作和谐律、写作法则、合同写作的七种武器、文书四段论、诉状七段高手等大量新鲜内容。
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写作方法上,本书都与市面上的同类书籍不相雷同,力图为读者奉献出一场实务技能的思维盛宴。
如果说到本书最有特色之处,应该就是有趣。
正如王小波在他的小说《红拂夜奔〈序〉》里所言:“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
在我看来,法律文书虽然讲究专业知识、逻辑和严谨,但仍然可以写得美丽动人,生动有趣。只不过,法律文书的美犹如夜空的烟花,偶尔绽放于文书表面,更多的是时候,默默地潜行于文书字里行间,思维深处,轻易难寻其芳踪。
那些只懂得将法律文书写得晦涩难懂的律师,拥有的只是一颗“枯燥的灵魂”(狄更斯语)和无趣的工作,这正是法律人的通病。
本书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和轻松的笔调,将枯燥的法律文书分解成“命题作文”般熟悉、直接和简单。描述法律实务,可以在生动之余,仍然不失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即使在最枯燥的语法篇,你仍然可以读到各种生动的案例和在优劣双方之间的文书攻防策略,亲身体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你愿意耐心读下去,在下册当中,你更加可以读到八个真实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故事,既有初学者的入门趣事,也有中外律师集体劳动的智慧结晶。
最后,特意安排的“律师幽默故事”,可以让你放松一下阅读氛围和心情,感受律师生涯有趣和生动的若干瞬间。
不过,希望读者千万不要对包括本书在内的一切所谓文书写作技能、范本或指南类的书籍寄予过高期望。技巧用得再多,没有正确的思维指导,文字也只是花拳绣腿,功力难有质的飞跃;有正确的思维和写作技能,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文书只能成为你掠夺和占有财富的战争工具,而无法升华你的人生。
假若不幸如是,你也许可以成为一位成功的律师,但永远无法成为一位真正的律师。
人生舞台已经铺开在每个人的脚下,我和你一样,都在尽力演绎着自己的角色。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因为在世俗的评判标准当中,成功一词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成功需要付出太多的妥协和牺牲个性。
但只要你不断努力,你绝对可以做得很优秀,很出色,绝对可以在人生舞台上出演最动人和精彩的一幕。
距离创作这本书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也步入了知天命的年纪,但这本书中所述的观点放到现在仍然适用。
这本书是我以真实律师生涯经历、社会热点案例和经验总结为材料,涵括了法律思维、文书文法、各类文书写作和修订技巧、真实案例、写作技能测试和实务写作进阶训练等内容,以一个法律职业人的眼光,总结了法律思维与写作在实务操作当中的经验、技巧和理论体系。
我想把这本书分享给你,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法律新人,亦或是纵横法海的高手,你都能从这本书里获得新知。

高云(本名汪宏杰),合同六法创始人,《民法典时代合同实务指南》主编。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理事、中山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993年开启法律从业生涯,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和不良资产等业务,历任多家律所主任,上市公司法务总监,合规官等职务,先后出版《思维的笔迹》、《公司法实务指南》等12本法律实务畅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