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探秘木耳山:他用一片神奇的树叶改变这个世界

2023-05-14 10:11 作者:华闻视线  | 我要投稿

云雾缭绕,茶山叠翠。

在武陵腹地,有一片没有污染的生态净土,这就是被誉为“世界茶谷”、被称为“中国最美茶园”的湖北鹤峰木耳山。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蛮荒的不毛之地。是他,率领数百名农民工,在这里叩石垦土,用一片神奇的树叶改变了这个世界。

他就是“中国好人”周吉然。


叩石垦土,率湘鄂川300名农民工开山种茶


时间回溯到1992年3月。

当时已成为鹤峰县宜红茶第四代传人、担任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厂长的周吉然将目光定格在木耳山。

▌鹤峰县宜红茶第四代传人周吉然

此前,为了避免污染,周吉然率领全厂职工靠肩挑手扛,把茶厂搬到了工业重镇白果镇数公里之外的花桥村,并将鹤峰县走马区白果红碎茶厂更名为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同时打通了多条外销渠道。

于是,寻找大面积优质茶叶种植基地的任务摆在了周吉然的面前。

周吉然说,鹤峰地处“中国之中”,东经110°和北纬30°在这里神秘交叉;水质优良率达100%,全年空气质量天数居全省第一。

鹤峰是茶叶之乡,万里茶道从这里蹒跚出发。

从《茶经》南山以峡州上,到《容美纪游》诸山产茶;从雍正皇帝,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到英国人口中的“皇后茶”……

可以说,鹤峰的每一座山都长满了茶的故事,每一道水都流淌着茶的传说。

而木耳山,更是因为在明洪武八年(1369年)麻寮土司归附朝廷改为寮千户所后,在其所署所在地,也就是如今走马镇所坪十多华里外山上长有茶树、油茶树、栗树、杉树,其栗树自然生长很多木耳而得名。

寮千户所的土民从木耳山上采来茶叶加工的峒茶,甚至成了所主敬奉朝廷的贡品。

到了清末民初,白果、所坪已成为鹤峰宜红茶运往湖南泥市的必经之地,木耳山也成为重要的茶原料产地。

如今,站在这木耳山的山头,站在中国工程院士、世界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亲笔题写的“万里茶道茶源地”石碑旁,你依稀可以听见远处传来的声声驼铃,似乎看见一代代茶商牵着骡马,从这里出发,背负着精制的鹤峰茶,踏出一条曲折而绵长的茶马古道。

▌“万里茶道茶源地”石碑

只是到了民国末年,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茶叶价格大幅低落,茶农不愿继续经营,纷纷砍掉茶树,改种杂粮。

到了19世纪五十年代,木耳山又变成了伐木场。自此,方圆10平方公里的木耳山变成了荒山,只剩下大片的茅草和荆棘。

但木耳山是宜红的源头,是天然的茶叶种植基地,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4-6之间……

1992年3月,白果民族茶厂与升子村签订了长期租赁木耳山合同:租赁升子村一、二、六组荒山。此后,白果民族茶厂又以此合约的内容与白果村签订了开发白果村域(三组)内荒山种茶的协议。

随后,周吉然带领全厂职工和来自湘鄂川三省十县市的民工共300多人进驻木耳山,一场开发木耳山的战斗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大胆设想,把边远山区贫困户搬到木耳山


经过一年的奋战,周吉然在这里开垦出了6000亩土地,并修通了出山的简易公路。随后又花了近一年建成3500亩茶园、2500亩林木果园。

曾经荆棘丛生的木耳山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1996年4月,木耳山茶叶种植基地进入了采摘期,可茶厂职工人手实在有限,管理茶园和采摘茶叶的难题又摆在周吉然面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周吉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移民护园。

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周吉然提议把边远地区贫困户易地搬迁到木耳山茶叶基地,并给每户提供三室一厅80平方米住房的使用权。

这年8月,走马镇贴出了告示:凡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的特困户,可自愿报名,经过核实批准,易地搬迁到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基地开发脱贫,享有永久居住权和生产管理权。

万万没有想到地是,公告一发,走马人议论纷纷却无人响应,更多的是嘲笑讽刺。

当时的木耳山经过改造,虽然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但毕竟是荒无人烟之地,谁会跑进深山老林当“野人”?

周吉然面对窘况并没有灰心,他带着一班人走进了深山老林,开始寻找他心目中的“最美”茶农。

▌鹤峰茶山

在走马与湖南的边界有一条河叫白泉河,河里有一条破船,住着宋大勇一家六口人,常年以捕鱼为生。

宋大勇生育了四个子女,为了躲避计生检查,他全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除了买生活必需品,几乎从不上岸,属于极度贫困人口。

遇到湖北的计生检查人员过来,他一篙就撑到了湖南;遇到湖南的计生人员,他一篙又回到了湖北,完全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周吉然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他,给他讲解木耳山的移民政策,并帮他处理了计划生育问题,终于说服宋大勇一家成为了木耳山的首批移民,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苍天不负有心人,周吉然经过几年的奔走,将67户特困户,共338人移民到了木耳山,让他们成了茶山真正的主人。

周吉然将茶园分配到各家各户,让移民们负责管理采摘,茶厂负责收购加工。几年下来,移民们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

当年在船上度日的宋大勇后来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木耳山的村民们仅茶叶采摘一项年人平收入就超过2万元。

周吉然改造了木耳山,木耳山改变了一代移民的命运,这一代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又激励了更多人投身茶叶产业。


中国好人!助推贫困对象5303人精准脱贫


一时间,鹤峰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茶叶种植基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易地搬迁扶贫示范基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吉然又发动移民们在木耳山一带主动垦荒种茶。数年下来,木耳山茶叶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累计达到10700亩,成为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生态茶叶基地。

2015年9月,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发起的2015“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评选获奖名单揭晓,木耳山万亩生态茶园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木耳山茶叶种植基地还辐射带动了鹤峰90%的村、70%的农民种茶,使鹤峰一跃成为拥有40万亩生态茶园、湖北省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县。

鹤峰白果民族茶厂几经变迁,改制重组为鹤峰茶叶龙头企业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公司。

鑫农茶业与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茶园规范化、标准化、有机化建设管理。

2019年5月,中国工程院士、世界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为茶叶种植基地题名为“万里茶道茶源地”。

2018年到2023年,鹤峰县在木耳山茶叶种植基地连续举办五届“万里茶道茶源地·湖北鹤峰茶商大会”。

2021年5月,木耳山有机茶园入选“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

从此,木耳山成为世界网红打卡地暨旅游观光的网红名片。

▌木耳山成为世界网红打卡地暨旅游观光的网红名片

精诚经营,滚动发展,走出国门。

如今的鑫农茶业已走上集团化发展模式,自建和联办了符合“出口茶叶种植备案基地”标准的茶叶基地15万多亩,其中有机茶叶基地5万亩。

开发了5条生产线,茶叶年加工能力10000吨以上,员工达到770人,总资产达到2.6亿元,建成了湖北省最大的茶叶自营出口生产企业。

集团以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北省昱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创建全省最大的茶主题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成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鑫农苑茶文化中心依山傍水、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是湖北省最大的吊脚楼建筑群。茶园、果园、民宿与自然融为一体。

湖北省著名商标《白果》牌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出口产品“Floria”和“E'raki”远销国际;其中《白果》牌恩施硒茶·鹤峰茶“走马翠毫”名优绿茶荣获“中茶杯”金奖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容美红”红茶、“鹤峰黄金乌龙”茶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和我最喜爱的百种湖北绿色食品奖牌。

其间,周吉然还大胆探索实施“公司+加工厂、 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就业、电商+农户”的“161+”产业富民模式, 积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和“千村兴万村”乡村振兴行动,助推走马、五里、铁炉3个乡镇中的贫困对象1458户5303人精准脱贫。

其本人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选为“中国好人”。

集团先后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全省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


探秘木耳山:他用一片神奇的树叶改变这个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