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甄嬛抱手炉,富察吃火锅,古人取暖哪家强?

2022-12-06 17:39 作者:果设家居  | 我要投稿


图片
图片


小雪花飘起来了

小冰雹落下来了

冬天来的猝不及防

 好在我们有空调、暖气、电热毯等

那么在古代

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度过漫漫冬日的呢?

他们的取暖工具都有哪些?


〈 汤婆子 〉

取 暖 指 数 ★★★

图片
清代 铜汤婆子 观复博物馆藏


汤婆子是古人常用的取暖工具

在宋代就已经出现

 “婆子”之意是说可以放进被窝的

“汤婆子”又称“锡夫人”、“汤媪”、“脚婆”


宋代黄庭坚有诗说:

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一般是由锡或者铜

制成椭球状或南瓜状的瓶子

上方开口带有帽子

从口子里灌进去热水

临睡前放在被子里


汤婆子大多数百姓家都会有

婚嫁时还会作为送礼的物件

甚至有些汤婆子还会传给几代人

如今,还有很多老一辈人留存这种老物件


图片
如今市面上样式好看的汤婆子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

还把它作为礼品送给好友杨君素

写信叮嘱道:

“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

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



〈 手炉 〉

取 暖 指 数 ★★★

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鎏金团鹤手炉


手炉出现于何时尚不明确

但至少在明代就已经很盛行

手炉一般有炉盖和炉身组成

在炉身内放入烧红的碳

便可以拿着暖手了

就类似今天的暖宝宝


图片
清宫剧《甄嬛传》嫔妃常用手炉


图片
清康熙  铜透雕鹤鹿同春纹手炉 观复博物馆藏


如图中所示

手炉也有带提梁的

可以随身携带

不同于汤婆子

古人在手炉上会有纹饰的装饰

手炉在供暖的同时

也兼具了欣赏的功能



〈 火盆 〉

取 暖 指 数 ★★★★★

图片
清中期 掐丝珐琅火盆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问刘十九》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所说的“火炉”和火盆一样

以火取暖

是最直接的取暖方式

还可以烧松枝

既供暖也能为室内添香


图片
清代 郎世宁等绘《弘历雪景行乐图》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使用时还可以像乾隆一样

把两脚放在盆沿上

一定全身暖暖的吧

 

但是中国古代为木构建筑最忌火

这种直接使用火的火盆

安全系数不高

据史料记载

嘉庆二年(1797年)掌火太监郝世通

就因为处理炭火不当

致使乾清宫大火


图片
乾清宫


我们现在看到的乾清宫是嘉庆三年重建的



〈 熏炉 〉

取暖指数★★★★

图片
乾隆御制 铜胎掐丝珐琅宝相瑞兽熏炉


熏炉又被称为暖炉、红炉

是一种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 


熏炉的外观,像是外带罩子的炭火盆

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是盆

上部为刻有精美图案的镂空护罩

熏炉起到的效果类似于现在的“中央空调”

外形类似于一家人围坐取暖的煤炉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熏炉称为“别春炉”

有诗云:

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

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

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

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



〈 熏笼 〉

取 暖 指 数 ★★★

图片
清  斜倚熏笼图横幅


白居易还在《后宫词》中写到: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斜倚熏笼”的题材经常出现在女性题材绘画之中

似乎已经成为古代闺秀们流行的一种“行为艺术”


图片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陶熏炉和竹熏罩


熏笼,是一种罩在香炉外面的“笼”形器物

材质一般是竹,木,陶瓷,珐琅等大小不一

古人常常把衣物、被褥等放置在笼上熏蒸


图片


古代有熏衣习俗

相传宋代大学士梅询

每天出门前都会把官服放在笼上熏透

为了防止香味散失,出门都还要捏着袖口

一直到办公的地方才松开袖口



〈 火锅 〉

取 暖 指 数 ★★★★★

图片
清宫剧《延禧攻略》吃火锅场景


涮火锅也是古人的进食驱寒方式之一


“火锅”这一称谓在袁枚《随园食单》中被明确提出

徐珂的《清稗类钞》中也有记载:

酒家饮,案辄有一小釜。

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

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肉火锅’。


图片
康营子辽墓中涮火锅壁画

目前最早的涮火锅

是在辽代契丹人壁画中发现的

三个契丹人围着一个火锅席地而坐

中间的那位正在涮羊肉

在火锅旁边摆放着一只盛满食材的容器

桌子上还放着一些装有调料的碗和酒杯


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品 乾隆御用银制火锅


到了清代,火锅的种类愈发丰盛

不仅有羊肉火锅、生肉火锅

还有野味火锅(以山鸡、野鹿作为佐料)

菊花火锅等不同风味的火锅


火锅是乾隆皇帝几乎每顿必吃的美食


图片
乾隆皇帝膳食单,早晚都有热锅 


乾隆的火锅食材后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东北

据说当时他还从苏州挖来一个叫张东官的名厨

在《清实录》中记载

在正月十一到二十八这短短的时间里

张东官名字总共出现了27次

于是紫禁城的火锅风都变了

从东北的野味火锅变成江南的鲜味火锅

张东官还用燕窝来制作火锅



〈 暖椅 〉

取暖指数★★★★


图片


清代典籍《闲情偶寄》的作者李渔

是古代文人中少有的『高端技术宅』

他在著作里专门讲述了自己设计暖椅的经历


暖椅实为书桌与座椅的一种结合体

只是椅子下面设计了一个抽屉

抽屉里面放置炭炉

这样一来全身就都不冷了




图片

古人用无穷的造物智慧

创造了丰富且富有创意的保暖器具

件件精细,样样精美

如今我们的很多取暖工具

也是在千百年前的器具基础上演变而来
是美学和智慧的传承

-END-


作者:  叶子

编辑:老六排版:老六
图片:果设设计:小徐

主编:小鱼儿

出品:果设品牌部


图片
图片


甄嬛抱手炉,富察吃火锅,古人取暖哪家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