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公基、综合知识常识备考: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2022-12-05 11:23 作者:双流赵师傅  | 我要投稿

我国近代有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是1898年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01 戊戌维新变法——思想启蒙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898年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论战内容有: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

意义: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从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高涨。

02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05年一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论战内容有: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实质:政体之斗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观点的斗争。

意义:使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03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的空前扫荡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实质: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意义: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重要事件。


公基、综合知识常识备考:近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