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来风 | 彭江杰:浅谈新时代下“辞海精神”的传承
◎彭江杰
1936年,《辞海》第一版诞生于上海。1957年,《辞海》开始进行第一次修订,1965年出版了第二版,即“未定稿”。1979年第三版出版后,1981年1月召开的主编会议上确定了《辞海》“十年一修”的制度(巢峰,2003),并在历版编纂出版过程中形成了“辞海精神”—— 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辞海精神”是所有参加《辞海》编纂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在多年实践中提炼形成的,其中,《辞海》工作的长期具体主持者巢峰先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巢峰(1998,以下引用时简称“巢老文”)将“辞海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奉献精神、严谨作风、科学态度、整体意识、严明纪律。下文将从这五个方面,结合《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谈谈“辞海精神”,向驾鹤远行的巢峰先生致敬。

一、奉献精神
《辞海》修订编纂是一项功高但劳苦的工作。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辞书编纂出版工作者传承和弘扬奉献情怀、责任担当,打造了《辞海》这一经典文化品牌。巢老文中,特别提到了当时主持《辞海》常务工作的副主编罗竹风“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奉献精神。
进入新时代,在《辞海》(第七版)编纂工作过程中,广大专家学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于收词立目、词条撰写、释文修订,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既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与耐心,又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的意志和毅力,体现了对《辞海》事业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政治学分科主编林尚立从上海调北京任职,仍尽心于《辞海》工作,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从北京赶回上海,召集学科作者开会,逐条讨论、审定词目及释义。图书版本学分科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吴格教授,为了修订《辞海》,先后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国内多家图书收藏单位以及多位业内专家学者进行沟通,获得了许多一手的资料信息,及时更新补充了学科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吴格先生虽然平时本职工作繁忙,仍然为本学科的编纂殚精竭虑,甚至抱病坚持审读条目。
《辞海》编辑团队身上同样体现出为打造精品而倾注全部身心的奉献精神。在第七版《辞海》的编辑审稿进程当中,出版社一位资深编辑不幸罹患重症,需要住院手术,但她记挂着《辞海》的工作进度,术后不久,精神状态稍有好转,即投入到《辞海》二校样的工作中,并坚持工作到《辞海》六校样阶段。该室另有一位编辑在产假第二个月即参加《辞海》网络版相关内容编辑审稿工作,一直持续到产假结束,之后又准时回归编辑室正常工作。这种全身心投入《辞海》工作的精神,令人感佩。在工作中,资深编辑们不厌其烦地就体例、内容的修改处理回答年轻编辑提出的疑问,帮助年轻编辑尽快熟悉《辞海》工作流程;年轻编辑们也主动学习,使自己迅速成长。案头堆叠的书稿,密密麻麻的批注,无不显示着编辑们的不懈努力和倾心奉献。

二、严谨作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辞海》之所以被广大读者看成“标准书”,在于它的编纂过程就如同沙里淘金一样,是经过编纂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加以提炼和概括,并经出版者一次次精心审校而成。巢老文中,强调了“字斟句酌”的重要性,列举了对秋瑾生年、中俄条约等几个条目考订释文的相关情况,并表示自己在编纂生涯中也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第七版的编纂审稿各项工作中,各学科作者和编辑继承了严谨求实这一优良作风,严把质量关。即使对于历版已经收录的“成熟”词条,在修订过程中,作者、编辑也是仔细斟酌、反复查核,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如“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词条,本版修订中,编辑发现释文中没有提及其在创立统计物理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等方面的贡献,“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词条,原释文未提及其获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重要信息,后均提请作者增补了相关内容。对于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人物词条,无论是第七版新增还是上版已收,均登录中国科学院官网、诺贝尔奖官网等权威机构相关平台查询、核实相关信息。如,通过查核,发现“周培源”词条的生年,原释文误作1903年(实为1902年),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年份,原释文误作1992年(实为1982年),本版均作了更正。
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还体现在《辞海》(第七版)三审、专家通读等编纂流程的各道工序中。如,“哈密顿”条,原释文“学于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初审改为“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复审进一步规范为“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毕业”。“秘鲁”,原释文在六版内容后加有“旅游资源丰富,游客逐年增长”,专家通读后,删去“游客逐年增长”这一带有主观判定性质的表述。词条“螺钿镶嵌”,专家通读指出,本条系七版新增,内容基本与“螺钿②”同,并提出处理意见:释文简化为“中国传统工艺。详‘螺钿②’”;总处理组综合考虑,最终按删去此条处理。正是在每一道工序上都如此严谨细致,才成就了《辞海》(第七版)这部新时代的文化大典。

三、科学态度
巢老文中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并把科学态度与严谨作风结合起来,才能编出经典之作。文中还从收词、释义两方面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如何做到符合科学性原则。
《辞海》(第七版)编纂修订中崇尚科学理想,坚守科学精神,坚持向读者提供人文社科、科学技术领域新成果、新事物,全面汇集和反映各学科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即使是像物理学这类传统学科,也在七版中新增了“安培环路定理”“超顺磁性”“拓扑绝缘体”等几十条反映学科新兴热点的相关词条。物理学科第六版收有“希格斯粒子”词条,释文表述为“理论预言的一种粒子”。2013年,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2012年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探测到的新玻色子是希格斯玻色子,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授予两位成功预测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物理学家。第七版中,词目名称更新为“希格斯玻色子”,释文全面更新,以反映近年来该领域的迅猛进展。
科学态度,还反映在严格执行最新国家标准、国际标准。2018年11月,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将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改为由常数定义。这是国际单位制自1960年创立以来最重大的变革。虽然当年7月全部学科已完成发稿,学科编辑仍然及时搜集国内外权威机构公布的相关资料,及时与学科作者联系,商定对“千克”“安培”“开尔文”等7个基本单位词条释文进行更新。2019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下文简称“科技名词委”)正式发布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中文新定义,编辑与作者协力跟进查核比对,对原拟定新释义进一步完善。对于科技专有名词,一般均以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审定名词为准来进行规范。如将“玻耳兹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规范为“玻尔兹曼”,并对“玻耳兹曼常量”“玻耳兹曼分布”等关联条目,以及“国际单位制”“量子统计”等词条释义中出现的“玻耳兹曼”进行相应处理。

巢老文中特别提出:“科学态度包括谦逊精神,欢迎批评,闻过则喜。”《辞海》全书篇幅宏大,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虽然整体出版质量优秀,难免还存在个别问题。如著名物理学家“欧姆(Georg Simon Ohm)”词条,其生年,《辞海》历版均作1787年,本版修订期间,有读者来电指出,其生年另有1789年一说。后经登录国外相关学术机构网站,甚至查询相关学术论文,反复查核,本版更正为1789年。秉持科学态度,及时订正完善,不仅仅体现在“十年一修”上,《辞海》每一版出版后,都会陆续推出数个“子版本”,如彩图本、缩印本,且均会重印多次,这些“子版本”每次推出或重印之前,都根据编纂者的要求和读者的意见做不同程度的修正补充,有时候一次修正量即达十来处。第七版出版后,出版社设置专人处理读者关于《辞海》各种问题的来电来信,并在《辞海》网络版界面设置“我的反馈”专栏收集用户各种意见建议。正是善于听取和吸纳各方面的正确意见,不断修正错误,千锤百炼,《辞海》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赢得了“对不对,查辞海”的口碑。
四、整体意识
《辞海》内容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100多个学科,有数十个出版流程环节,数以千计的作者参与,只要有一个环节、一个学科,甚至一个人工作不到位,整个项目就会受拖累,因此全体工作人员都需要具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巢老文中从一体遵照体例、如期完成各工序、交叉会稿等方面强调了整体意识的重要性。新时代,新版《辞海》从启动编纂到付印出版、营销发行,全程贯穿了整体意识。张敏(2021)阐述的《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过程、审稿工作(特别是处理交叉、呼应及对释文进行规范、统一)凸显了整体意识。整体意识、协作精神也体现在作者与编辑队伍紧密合作、出版社多部门相互配合等方面,刘琼(2021)对此有详细介绍。
以《辞海》(第七版)营销工作来说,也非常重视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早在2019年春,社营销团队即开始筹划《辞海》第七版的宣传营销工作。5—7月,陆续在上海、成都、合肥召开《辞海》第七版(彩图本)营销研讨会。9月,制定《〈辞海〉(第七版)营销方案》。其后,启动宣传物料的制作发放,开展预售活动等。2020年7月初,获悉《辞海》(第七版)有望于8月正式出版后,各项营销工作加速推进。当年上海书展期间,举办《辞海》(第七版)彩图本上市发行通气会。同时,进一步完善营销方案,拓展新媒体营销,全方位、密集式开展营销活动。《辞海》(第七版)彩图本全国上市后,相关人员陆续前往一些重点地区举办各省首发、推介活动,与各地经销商深入讨论销售策略,持续开展营销宣传、渠道动员。经过持续努力,整体推进,《辞海》发行捷报频传,至2022年底,彩图本上市两年多,累计发行近5万套,码洋近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五、严明纪律
巢老文中指出,面对编纂出版《辞海》这样的大型辞书,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并从“有纪可依”“执纪必严”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做到纪律严明。
进入新时代,“有纪可依”“执纪必严”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强化。《辞海》在历版编纂修订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各项编纂规范,包括体例确立、流程管理等,第七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辞海〉(第七版)编纂方案》《辞海编纂手册》《〈辞海〉( 第七版) 编纂出版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流程图》等制度。《辞海》(第七版)每一个词条,从收词阶段起就进入严密的工作程序中。针对收词、编纂、审稿、配图、发稿、读样、退样、专项检查等各道流程,出版社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刘琼(2021)经统计得出,“第七版从拟定方案到最终出版,有关的规定达到五十项”。张敏(2021)在总结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时指出,“在每个环节工作开展之前,首先下发制度性文件,用以优化流程、明确要求、确立规范”,并得出结论,“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些制度保障,才使《辞海》( 第七版) 的编纂工作流程规范、环节严密、运转有序,有条不紊地保证了进度和质量”。
与此同时,严明政治纪律,确保政治性,在新时代也得到了强化。1959年6月,在辞海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就确定了政治性、科学性、通俗性为修订《辞海》的指导方针(杨祖希,1990)。进入新时代,出版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的地位日益凸显,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产品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作为我国出版领域的“常青树”,《辞海》尤为强调,要将政治性贯穿《辞海》修订编纂的整个过程。《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性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实现思想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结合。全体编纂、编辑人员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辞海》《大辞海》贺信精神,在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中通过增收词条、更新释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广大读者心底。《辞海》(第七版)系统收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系列条目,增收反映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条目,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科学社会主义”等条目释义进行更新,反映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凝聚人民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辞海》编纂工作肇始于1915年,初版《编辑大纲》明确提出:“为辞书者,自当体察用者之需要,恰如其所需以予之。”正是这种可贵的为读者服务的自觉性,继而在历次修订编纂《辞海》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为“辞海精神”,集中体现为奉献精神、严谨作风、科学态度、整体意识和严明纪律。“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辞海》的作者、编者和出版队伍,造就了《辞海》这部极具权威的巨著。”(巢峰, 1998)新时代下,“辞海精神”贯穿于《辞海》(第七版)编纂修订出版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并在《辞海》网络版、《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等重大出版工程中不断发扬光大。正是一大批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秉承“辞海精神”,甘于奉献、严谨求实、科学求是、整体协同、纪律严明,才打造出了《辞海》(第七版)这样的新时代传世精品。
彭江杰:辞海编纂处、上海辞书出版社
(原载于《编辑学刊》2023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