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前进的指路人-中国铁道部|苏联伏罗希洛夫格勒蒸汽机车制造厂|FD型蒸汽机车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大连机车车辆厂为满足中国铁路列车的牵引需要,研制了中国铁路第一代大功率蒸汽机车-和平型蒸汽机车。但当时和平型蒸汽机车在设计时存在设计缺陷,因此和平型蒸汽机车没有立刻投入批量生产。而当时为了解决中国铁路机车数量不足的问题,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在参加在捷克召开的第三届社会主义国家铁道部长会议后访问苏联期间决定购买苏联逐年更换下来的FD型蒸汽机车1000台,以应急需。这种机车马力大、耐用,整修后即可投入运营。这项果断的应急措施,对缓和当时国内铁路机车供应不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便是本集故事的主角-FD型蒸汽机车。

引入
1958年,第一批FD型蒸汽机车运抵中国并由牡丹江机车厂、北京二七机车厂和长春机车厂将机车轨距由苏联铁路的1524mm宽轨改为中国铁路使用的1435mm的标准轨距并根据铁道部的决定将机车命名为友好型蒸汽机车。



这批机车包括1000台FD20型蒸汽机车(编号1001-2000)和6台FD21型蒸汽机车(编号2001-2006)。其中FD20型蒸汽机车采用Eleco-E型窄管过热器,但其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因此FD21型蒸汽机车换装了L40型楚索夫式宽管过热器。根据苏联方面提供的数据,FD20和FD21型蒸汽机车功率可以达到3100马力,但由于中国煤炭和苏联煤炭质量不同,因此机车在中国铁路上标准功率为2680马力,最大功率3000马力。


第二批49台机车于1961年抵达中国,编号2201~2250。
虽然FD型蒸汽机车的引进缓解了中国铁路机车数量和功率不足的问题并对和平型蒸汽机车的改进做出了贡献,但其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其设计早已过时,因此FD型蒸汽机车的煤耗高于当时的和平型蒸汽机车,而功率与建设型蒸汽机车相差不大;而且润滑油消耗量大,大部分是辐条轮,擦车辛苦,驾驶室采光不好,驾驶体验感差。
时代的命名
受当时中苏交恶的影响,友好型蒸汽机车改名反修型蒸汽机车(代号FX)。


1971年4月,根据铁道部的安排,反修型蒸汽机车在大修时改称FD型蒸汽机车。
运用
在FD型蒸汽机车进入中国后便配属沈阳铁路局、上海铁路局、柳州铁路局等路局担当货运列车牵引任务。
















逐步退役
随着机车的逐渐老化以及内燃机车的大规模配属,FD型蒸汽机车开始逐渐退役。





留存
目前,FD型蒸汽机车只剩下1979这一台机车,目前这台机车保存在中国铁道博物馆。

结语
作为新中国铁路上第一款进口的大功率蒸汽机车,FD型蒸汽机车不仅为中国铁路运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前进型蒸汽机车的研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完)——

参考资料:
《【蒸汽机车科普】来自卢甘斯克的“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FD型蒸汽机车》-宁柳跨越
《中国蒸汽机车科普(三)——前进型蒸汽机车》-暗黑的访烟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