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嘻嘻聊天季4-ep2引发思考(中),大致笔记+觉察鄙视链~
继续
这个主义的话题讨论正是触动我的第一个点,我去割裂自己和身边人,这绝对是完全不对的
如果一个人是很落后蒙昧,饱受欺凌什么的,那她的主义是不是应该像一束光一样照耀温暖指明方向什么的,带着一起向上,而不是唾弃开除肃清出局,肃清非常让人寒心,对主义的发展壮大也没有帮助
然后女性主义对抗的是父权文化?不是很确定哈,但她们说,父权那边完全不懂这是在干嘛,但是女性内部就已经“尸横遍野”了。。。内部的倾轧和排挤是最残酷的
但其实呢,“娇妻”被女性主义看作是叛徒,已经和男性站在一起了——肃清就是,先定成分,定性
主义这个的启发后面还有些内容好像,等我都看完然后再思考

问题是否高级的这个讨论,问题是否要展现智识——就个人目标而言呢,希望自己的问题和回答都展现智识。。。在销售中尤其是这样,而具体内容而言,三个点,目标感、真知层次、假设验证迭代对人的认知
我想,很多人其实有意见的,是她问题背后展现的她的思维逻辑,而不是问题本身高级和智识性——她的思维逻辑似乎就是不婚是有缺陷导致的,这让很多未婚的女性感受到了冒犯
那她们讨论到高级和智识,也先定义一下什么叫高级,我最近扒了好几篇访谈,双方都很松弛愉快,而且都很高级,在不同领域或者对个人的三观探讨的都很深刻——提问的内容开放性或封闭性都ok的,但是,不会有“贴标签”式的提问:你是被男人伤害过才不结婚的吗?
这不是问题高不高级的事情,而是,把自己摆在自恋高位,去“鄙视”不婚群体的态度问题

她对自己的采访自信点在于她的不介意展现傲慢、无知,不认同演讲提问,而是直接聊天发问,她认为这样释放了被访者的优点
行吧,这种逻辑认同,自洽也很ok,但我个人认为,这其实很自我中心全能自恋的感觉,是她的被访者足够优秀才展现了那些优点,并不是因为她的傲慢问题才展现的,而不是像个普通人一样会被她的傲慢所激怒、而陷入自恋防卫
演讲式提问却是我个人比较喜欢,采访者做了超大量的准备,被访者也感受到了诚意和契合,才能聊的更深,而“好的采访可以冒犯对方”这种,个人认为恰恰是自我中心的表现——当然,大家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自己的逻辑,尊重权利
也跟她的采访形式有关,基本都是跨行的内幕普及,并不是要了解那个具体的人,而被采访者也是借他的平台展现自己的专业积累和提高知名度——更多的商业性,所以,她的路也是适合她的认知结构的——这就是能力了

先笔记完~
原来她提问上野那个问题,是因为上野书里写过相关的东西,不过个人还是觉得是她自己的“鄙视链”导致众怒的
她们的反击其实也是一种反割裂和鄙视啊——本来她们就是在自恋高位的,反击就是多踩了一样到低位去而已

智识的高级和期待,对自己的智识的认可——这个就是双方全能自恋的战场,个人不是很有感觉,但是,智识本身的优越感是触动我的
智识的底层,是恐惧自己的无知,担忧自己是个蒙昧的人,担心自己会因为某个言论或行为而显得自己没有智识,类似于特别在意自己的身份、阶层的人一样——应该是容易对此应激的意思吧
特别在意一些东西,觉得是那些外物让自己成为了谁的东西,不管是LV包包,还是维特根斯坦,有了这些并不怎么样,但就有了自信,认为自己进入了某个阶级
面对结构性的批评的时候,如果表现的不一致,就好像很low,必须要上一些理论
很怕自己low所以必须要建构1234,然后获得虚幻的自我认可
消费主义的潜台词不是你需要什么东西,而是你要通过这个东西来成为谁,智识LV的意思也是,不是需要维特根斯坦,但是这可以让自己成为谁
我是谁的身份认同

走在最后的人是不是要被抛弃,其实这里她讲了个度量的概念,假如全程是±10,那到哪里算是最后,是要被放弃的,是从0,还是1,2,甚至是6,7
向下放弃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无能的定义,是她们没有为你做什么事情,然后就为了放弃你而定义你是叛徒。。。做一些什么事情的举例,是做一个怀孕期间问题的视频,让很多人能审视了解怀孕的代价,已经做了事情的人在被评价,而所谓更先进的人其实没有在这上面做事情

全嘻嘻她说自己的所有言论都是有行动支撑,做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那些批判的人你在现实中是什么样的人,触及利益的时候做了什么选择
她们的总结是,很多批判的人给聚光灯下的强者以道德要求,但对自己却没有要求,这些人不是好的同行者
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是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这个共识要足够大能覆盖足够多的人:我们是否都在父权结构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个共识就足够了,如果共识不够大而且被人为缩小,就会内部割裂
关于拧巴,是因为活在现实中,面对一些焦虑,做了选择和权衡,拧巴的定义是因为用主义事后来解释行为,认为人都是焦虑的在权衡的,在一条光谱上不同的点在寻找平衡,其实可以不用主义来定义自己,本来就是一直在实践和调整,真实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在权衡取舍
好的主义是在拧巴的时候给一个工具来帮助生活,世界就是复杂的,复杂是痛苦的,而极端是简单的,请大家警惕高喊每一个绝对口号的中年人

大致记完她们的谈论主题再来思考,因为逐段的话,会陷入对她们的观点的底层抽取和评判——这是不必要的,自己理解的本质未必是本质,而她们的观点也并不影响我的生活
现在想延展的第一个是关于主义的思考,从上篇结尾开始,于是又从头看了一下上篇,看到了自己思考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如何变得客观合理,结合刚瞄到的关于全嘻嘻和老公关于离婚的共识,发现自己用销售思维来理解沟通,包括婚姻中的沟通,其实跟全嘻嘻也很类似了,大家都是要能拿出来沟通的,她和她老公也是能彼此听得懂话、能沟通并且达成共识,但这比我觉得应该的婚姻差了点什么呢?
当然是爱和情,是那种珍惜的感觉

想起沈奕斐老师夫妻,特别好玩,商老师说吵架非常浪费时间,一次事情吵过以后签个合约以后就不就这件事情吵了,他们就是一直在沟通的,亲密、激情和承诺爱情三角很美好,这是我觉得现实中最美好的爱情婚姻
浪漫爱的幻想,自己是从小就有的。。。但现在想想,她们三个人的交换价值式婚姻,自己凭什么之前就用了鄙视链呢——凭全能自恋的直觉QAQ。。。其实她们的老公肯定都是客观优秀的人才,而她们的婚姻里也都能很好的沟通共识,这已经胜过大部分的婚姻了。。。
我自己在人生中的经历呢?无论是我喜欢的还是喜欢我的,能愿意听我叨叨,并能听懂我叨叨的人,一个也没有。。。
所以,S的游泳池大大的延展思考,跟她们仨是比较无关的。。。。

那相比身边的女性们的婚姻家庭生活,我需要思考一下,如何要消除自己过往的“优越感”。。。这并不利于我建立任何关系,不利于我的见众生能力培养
在过往个人在婚姻家庭观上,鄙视链的最高端就是沈老师这种个人事业、婚姻、家庭完美的人,起明商学院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其次是虽然主妇但夫妻双方都很认同、个人状态好、家庭美满如鲍蕾这样。。。厄,的确,不应该去标签和评判,但过往我的确是这样的QAQ
觉得最差的就是个人没成长、夫妻间没有珍惜、总是在争对争好、自证和应激状态
那自己的优越感在哪里呢QAQ,就是个人的时间都给了自己,没有浪费给不值得的关系吗QAQ

我要告诉自己,不要自我优越,关注自己能做的
只要是给了自恋高低位,给了所谓鄙视链,自己就会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在“争”和“自证”里,很容易被触发情绪、感受,因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就很容易沮丧,然后被迫自证
唯一的正解是了解发生了什么,自己发生了什么,接纳现实,接纳自己,和自己和解
我有向往的最美好的爱情婚姻形态,可能这辈子我也遇不到,接纳这个实情,而不要用拉踩别人来转嫁马斯洛需求不能被满足的现实,接受这个意志暂时需要“消亡”,去做其他自己能实现的意志,去达成短期目标,这才是有效的在过人生——毕竟自己只有今天而已
如果心中存了鄙视链,总是拿这个衡量遇到的人。。。那就还是在自恋位活着,就永远在战斗状态了。。。这累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啊!不要犯傻
暂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