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公开课《文献学》

《文献学概要》
一、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释义
什么是文献“文献”?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礼:国家的典章制度。《说文》:”礼,履也。“
又如《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导:
齐:让他齐
礼:作为一种为政德手段
有耻且格:耻,羞耻,做了亏心事没有被发现的心理状态。格,来,来归顺。《礼记·淄衣》:“夫民者,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遁:逃跑,格与遁相对,因此是归顺义。《诗经》:“格尔众庶。”《史记》中将“格”改为“来”。
征:印证,证明
《礼记·礼运》:言偃(子游)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周曰《周易》夏曰《连山》商曰《归藏》,统称《三易》
”礼“与”道“含义相似,”不足“表示不能证明,但不是完全不能证明
”征者,征验之义“。唐·孔颖达
”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二此国者,贤才不足故也。“郑玄
“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君言矣。”(朱熹《论语集注》)
朱子的解释把原有解释合理部分吸收了,把难理解的部分略去了。
“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什么是贤才?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天、地、人(三才)说文武之道从天上(王室)掉下来了,背景是春秋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礼崩乐坏。
识:记
贤者:贤能的人,指那些博学多才的人。不贤者指普通人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