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绘过程】无压感笔刷的场景练习方法

框定形状,简单的分开。
用二阶的方法塑造结构——需要分析光照
这里没太听懂什么叫做多种对比方式和描边式的塑造方法。
近景的石块:
结构组成:石块和缠绕的树根——暗部别搞得太碎,保留石头的特征。
颜色组成:石头固有色、青苔、落叶。
**不好概括的时候可以从结构和固有色角度去主观分析,多多总结特点!
表达重点:树皮脱落的状态——基于这个想法分析受光状态:左侧上方来光,树皮产生投影——分析固有色:树皮色和青苔色。
在老师的刻画过程中仍然遵守基本的规律(比如受光细节量稍多等等),虽然画得多,但不要画平均。
**刻画时问问自己:物体的特点是什么?我可以用什么方式把特点表现好?
**可以用套索框框形状,基本还是亮、暗两个面这样去找。
**这块路面是表现景深的一个好位置,要做好石头缝的远近对比。
这堆用什么颜色概括:
分析视角:仰视——面对我们的朝向:受到天光影响的方向——结论:冷色系绿塑造
**分析一堆草的朝向是我刻画时没有想过的东西,心里得有体面!quq
控制形状分布在树叶的生长方向,注意树叶叠加的暗部,和散射的透光。
线元素一根一根来,不要乱掉。
远景的形状可以用树叶来打散。
**要有耐心!
前景做好对比以后,远景用弱对比的小点做好机理,就可以快速丰富起来。
远景的前期铺色,有标记受光背光的作用。
注意机理秩序。
(这里可以多看几遍,在有基础色块的情况下怎么有效细化)
标示树叶明暗的色块——做出有节奏的树叶机理——找一些树枝做线元素,强化景深
区分了石头的明暗色块——做石头附近的小树叶机理
文字:
1.“这边丰富的思路,还是‘(通过利用)一些结构受光来增加一些色阶’的方式。”
2.“小心一些边缘的处理,和对比较强的物体边缘。”
3.“这里我觉得可以拉开一些中景和近景的距离。选择了(中景的)绿色部分,增加了一些明度,同时降低了一些饱和度。”
“这一块我觉得远景的这个石头有些太复杂了,导致对比强度太强,于是简化了一些。”(咦这块石头不是被称作中景吗?)
**这一步画面调整是关键的,相比起来,我平时画太不懂得如何推空间了——不如说是我看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quq
抓住了中间树树皮光滑的特点,用较大的笔触制造和前景树的机理差异,加了少量的线制造细节。
“最后就是增加一些边缘的强化,暗部尝试再增加一些对比强度和更多的色相变化。”
看完再回头看看铺大色思路,发现了很多一开始没听进去的东西。
老师画画好熟练,速度快且有效。第一次看完画照片练习的过程,产生了很多启发,也带给我很多提醒,谢谢!
顺便找到了bgm,作者:freshbrew。好像大部分都是他的,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