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用水水体消毒剂
关键词:水体消毒剂 水产养殖用水体消毒剂 新型水产养殖用水体消毒剂
“消毒”即杀死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过程。事实上,水产上使用的消毒剂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毒剂。“消毒剂”一词在人药及兽药典籍上称之为“消毒防腐剂”,用量很高。如医院用新洁尔灭消毒时用量在1000ppm以上。是水体“消毒”常规剂量的两千倍以上。通常用于水产病害防治时,消毒剂的用量一般在0。3~1ppm,可见杀菌作用是很小的。称作“消毒剂”则是名不副实。

水体消毒剂的作用:
抑菌作用:像内服抗生素起到抑制病原生物蛋白质或核酸合成作用一样。消毒剂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控制致病菌的数量和浓度。给养殖动物体质的恢复提供空间和时间。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改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如发病的池塘氨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水体的还原性物质积累过多。施用氧化剂如含碘消毒剂后。则能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氨、亚硝酸等含量,改善水质,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絮凝作用:如季胺盐类、含钙的化合物等。具有阳电荷,能絮凝部分有机碎屑、泥土颗粒等,有利于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藻类繁殖。进一步改善养殖环境。
增氧作用:如季胺盐类化合物能降低水体表面张力,增大氧气的溶解度。从而增加水体溶氧另外部分氧化性药物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又减少了耗氧。相对起到增氧作用。可见,“消毒剂”没起到“消毒”的作用。而是起到了抑菌及改良水质和底质的作用
常规“消毒剂”的副作用
使用后氨等有害物质会升高:据试验。二氧化氯使用24d时后氨氮升高4.2倍,72d时氨氮升高23.4倍,5天后达到最高,是原来氨氮浓度的36.8倍,持续至7.5天氨氮才降至原来水平的l7.8倍。第13天时仍为原来水平的1.8倍(详见《水产科技情报》2001年28卷第5期第217~220页)。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升高会导致鱼虾食欲降低、呼吸急促、行为怪异、体色反常等症状的发生,渐渐会出现烂鳃或诱发红体病、白斑病等。严重时造成鱼虾死亡。这是因为水中有二类有益菌。一类为异养性细菌,它们能摄食池塘内有机物(如鱼、虾的排泄物),并大量释出高毒性的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另一类菌为自养性细菌,以摄取异养性细菌的排泄物为食。并转化成无毒性的自产物当消毒剂使用后上述二类菌均部分被抑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异养性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将池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并释出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自养性细菌的繁殖速度比异养性细菌慢100倍以上,这样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就会积累下来。因而消毒剂使用l~2天后会出现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迅速升高的异常现象。
杀灭或抑制藻类:很多消毒剂使用后对幼藻类杀伤力很强(如氧化剂)。降低藻类的光合能力,甚至用药后引起“倒藻”现象。
刺激性强:常规消毒剂多数具有“分子量小”、“亲水性强”、“强酸或强碱”、“强氧化性或强还原性”的特点。对养殖水产动物刺激性大。有时用后会出现诱发或加重病情的情况。所以不能盲目加大“消毒剂”的用量。避免加大其副作用。
水产养殖用水体消毒剂,推荐使用诺福,润联,15年的行业消毒治理经验,旗下诺福产品属于食品级过氧化氢,诺福作用后分解只有水和氧气,不会产生残留产生二次污染,是目前为止最安全的水体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