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作业学硕2021-12修改意见
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文字教学专题
开课时间: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学科专业
汉语国际传播
学号
202020200008
姓名
宋舒鸿
学位类别
全日制学位硕士
任课教师
林源
交稿日期
2021年 12 月 11 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释“舒”
摘要: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舒”是会意字,《汉语大字典》中有16个义项,现在通常表示“舒适,舒展”等义。本文通过字形分析的方法,从“舍”“予”二字的字义入手,获知“舒”的本义为“伸展”。但“舒”的所有义项并非均从本义演变而来。从现有的古籍资料中我们发现,“舒”和“纾”为古今字,纾的“缓”之义为舒的字义演变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舒;舍;予;本义;造意
在《汉语大字典》[1]中“舒”共有16个义项:1. 伸展。2. 展现。3. 放纵;放出。4. 启;开。5. 散开。6. 宽,广阔。7. 迟缓;平缓。8. 缓解。9. 舒畅;调畅。10. 安详。11. 次叙。12. 端绪。13. 苏息。14. 通“荼”,荼毒。15. 古国名。16. 姓。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晰,排列顺序的内在逻辑不够显明,是否均由其本义演变而来不得而知。我们尝试追溯“舒”的本义,梳理其字义演变过程。
一、“舒”字本义
《说文》[2]:“舒,伸也。从舍从予,予亦聲。”段玉裁《说文解字注》[3]:“舒,伸也。經傳或假荼。或假豫。从予。物予人得伸其意。舍聲。此依鍇本。今鍇本作從舍予聲者、淺人不知舍之古音而改之也。傷魚切。五部。”据之可知,“舒”是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伸”,即“伸展,伸开”之意。又引申有“铺展、缓慢、平缓、安详、抒发”等意义。那么,“舒”为什么有“伸展”义呢?我们希望通过字形分析获知一二。
1. “舍”
“舍”金文作,其构形由两部分构成,上部“”(也即甲骨文的“余”)是房屋框架侧面轮廓,下面的“口”是高台之轮廓,其本义与房屋有关。[4]《说文·亼部》:“舍,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囗象筑也。”《段注》:“《食部》曰:‘馆,舍也。’客舍者何也?谓市居也。市居者何也?《周礼·遗人》曰:‘凡国野之道,十里之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有候馆,候馆有积。’郑云:‘一市之间,有三庐一宿。’候馆及庐、宿,皆所谓‘市居曰舍’也。此市字非买卖所之,谓宾馆所之也。舍可止,引申之为凡止之偁。《尔雅·释诂》:‘废、税、赦、舍也。’凡止于是曰舍,止而不为亦曰舍,其义异而同也,犹置之而不用曰废, 置而用之亦曰废也。《论语》:‘不舍昼夜’,谓不放过昼夜也。不放过昼夜,即是不停止于某一昼某一夜。以今俗音读之,上去无二理也。古音不分上去,舍捨二字义相同。[从亼]‘从亼’者,谓宾客所集也。[屮象屋也]象屋上见之状,说从屮之意。[囗象筑也]‘囗’音围,说从囗之意。”段玉裁认为“此市字非买卖所之,谓宾馆所之也。”“[从亼]‘从亼’者,谓宾客所集也。”也就是说“市居曰舍”,说的是宾客集中居住的房屋,即之可知,“舍”的本义为“客舍”。
在古典文献中,使用“舍”本义的例子很多,如:
《仪礼·瑾礼》:“天子赐舍。”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从“客舍”这个本义出发,“舍”引申有很多引申义。在《汉字源流字典》[5]对“舍”的字义演变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舍”本义指客馆,也泛指房舍,住所。用作动词,指止宿又指止息。古代军队行三十里住宿一夜为一舍,故又引申指三十里。又用作对自己家或家属的谦称。又读shě,由止息引申为停止,放弃,又引申为施舍,此类含义后另加义符“扌”写作“捨”,如今简化仍用“舍”。
我们认为,“舍”字的本义为“客舍”,房屋和客舍类似,因此由“客舍”引申为“房舍,住宅”,继而引申有“营寨、营房”的意义,有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义,有作为谦辞的“自己家的”弟妹曰“舍弟、舍妹”之义,而客舍是供宾客住宿的,故又引申为住宿,休息,由“住宿,休息”引申为“止息”,由“止息”继而引申为“安置、搁置”,长时间的“搁置”便成为了“弃置,废置,废弃”,进而引申为更抽象的“放弃、舍弃”,再从“舍弃”引申为“施舍”,也可以引申为“放开、松开”之义。
2. “予”
“予”甲骨文作,,像两个织布梭子上下相交接的样子,表示带着纬线的梭子在经线中来回穿行。《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象以手推物付之。”《段注》:“予,推予也。予、與,古今字。按推予之予,假借爲予我之予。”可见,“予”本义是动词“以手推物付之”“给予”,假借又有“我”义。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知,“舒”是会意字,其字义由“舍”和“予”组成。《常用字字源字典》[6]说:“舍象房屋形,有施舍义,予有推予、给予义。引申为伸展、展开。”《汉字源流字典》提到:“舒,会意兼形声字。从舍,从予,会伸展之意,予也兼表声。”另有《广雅·释诂三》:“舒,展也。”《素问·气交变大论》:“其化生荣,其政舒启。”王冰注:“舒,展也。”舒勃,展也。扬雄的《方言》[7]中也讲到:“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所以说“舒”的本义为“伸展”。
写得很好。再补充《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约注》《说文通训定声》中关于“舒”造意的解释。你现在只说了,予与舒的关系。但舍起什么作用,你没有提。看看前面的名家学者有没有人说过?
《汉字源流字典》不够权威。除非《广雅疏证》《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约注》《说文通训定声》《古文字诂林》等不够用了,它的解释与名家都不同,最可取,不得已才会用。如果它只是引用名家的说法,尽量引名家最早的。即有更早的更权威的,先引。一般性的读物引多了,让人怀疑论文质量。
二、“舒”字引申义的演变
一个字的字义引申方向通常为从具体明确到抽象概括[8]。上文讲到“舒,‘从舍从予’”。“舒”字本义为“伸展”。从动作的伸展抽象概括为事物、想法的展开,故引申为“展现”。伸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打开的过程,从而引申为“启,开”之义。《素问·五常政大论》:“共令条舒。注:启也。”打开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散开的过程,进而引申为“散开”之义。《本经》:“赢缩卷舒。注:舒,散也。”从动作的散开,引申为毫无约束的“放纵”。
《常用字字源字典》中的解释为:“‘舒’从舍从予,予亦声。清代王筠《说文句读》说‘舍、予皆声’。舍象房屋形,有施舍义,予有推予、给予义。引申为伸展、展开。再引申为从容,舒缓。”《汉字源流字典》也认为“舒”,“本义为伸展,又引申指舒缓”。
我们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妥,“舒”的“迟缓”“平缓”“缓解”“舒畅”“调畅”“安详”等义并非由其本义引申而来。
可是前面说舒有伸展义,舍有止息义,同这两个意义引申,是有可能引申出“迟缓”“平缓”“缓解”“舒畅”“调畅”“安详”的。
你躺在宾馆里,身体舒展,这个状态不是“迟缓”“平缓”“缓解”“舒畅”“调畅”“安详”吗?
《说文》:“一曰舒,缓也。”段注:“一曰舒缓也。此与纟部纾音义皆同。”《说文》中有:“纾,缓也。从纟予声。伤鱼切。”段注:“缓也。《小雅》:彼交匪纾。《传》曰:纾,缓也。左传多用纾字。其义皆同。亦叚抒为之。从纟。予声。伤鱼切。”《诗·陈风·月出》:“舒窈纠兮。”《传》曰:“舒,迟也。”
从此看出,“舒”和“纾”为古今字。“舒”字的“迟缓”义由“纾”而来。由动作的“迟缓”引申出心理压力的“缓解”。心理压力的缓解,让人身心愉悦,故引申为“舒畅”“安详”。再从心情的舒畅抽象概括为地势的“平缓”“广阔”等义。
这一段只能证明,这两个字,意义有交叉相同的地方。怎么就能证明是古今字了呢?
三、结语
“舒”字,一“舍”一“予”。人生在世唯有懂得给予,不粘滞于外物,不被利欲之心蒙蔽,襟怀宽广,为人坦荡,才能身体舒适,心情舒畅。“舒”可谓人生的一大境界。
我的名字是“舒鸿”。我想这也蕴含着父母对我的期待和寄托。希望我能够拥有鸿鹄之志,做一个为人坦荡,胸襟宽广的人。
参考文献
[1]徐中舒. 汉语大字典[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2](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4]宁小娟,查中林. 说“舍”[J]. 长治学院学报,2012,29(01):51-52.
[5]谷衍奎. 汉字源流字典[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6]高景成. 常用字字源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7](汉)扬雄. 方言[M]. 北京:中华书局,2016.
[8]林源,唐永宝. 释“顽”——《汉语大词典》释义商榷[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