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名人 | 商鞅求见的是“秦孝公”
◎李先虎
商鞅来到秦国,在秦穆公手下做大官,但是,他是通过谁的渠道呢?通过一个宦官,介绍他进去的。
以上文字出自鲍鹏山教授《先秦诸子八大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的《孔子篇》第三讲,其中的“秦穆公”有误,当为“秦孝公”。
秦穆公(?—前621),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政治家,为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前621在位),在位期间向西发展,攻灭十二个戎国,称霸西戎,为秦国扩展了疆域。秦孝公(前381—前338),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61—前338在位)。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今陕西丹凤西北)、於(今河南西峡境)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和秦孝公才是同时代的人。秦孝公也因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得秦国日益富强,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公叔既死,公孙鞅(商鞅)闻秦孝公下令求贤者,将修缪公(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太史公说得很明白,商鞅原本是魏国国相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死后,商鞅通过孝公宠臣景监得以觐见孝公。可见,商鞅求见的是秦孝公,而非秦穆公。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6期《锁定名人》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