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大一附院王静著《药物性肺损伤》之引起药物性肺损伤的药物(上)

2023-08-15 10:51 作者:bili_67951684269  | 我要投稿

药物性肺损伤是引起急慢性肺疾病的一个明确病因,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已知有超过350 种药物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肺损伤。引起肺损伤的药物主要分为细胞毒性药物及非细胞毒性药物两类。

一、细胞毒药物

细胞毒药物。顾名思义,就是对细胞有毒性的药物,是一类可有效杀伤免疫细胞并抑制其增殖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像大家经常听到的化疗药物。此类药物还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或损害生育功能。由于其在人体内作用强度大,刺激性强,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同时影响了正常细胞的生长繁殖,药物循环到肺就可以引起肺损伤。

(一) 烷化剂

临床常用的有环磷酰胺、塞替哌、白消安、马利兰、福莫司汀等。大多数是免疫抑制剂。例如马利兰,别名白消安,是免疫抑制性烷化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在医院血液科应用较多。其引起肺毒性的第一例报告见于1961年,累积报告中该药肺毒性的发生率为4%。研究发现,接受白消安达500mg可出现肺损伤,如果以往接受过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那么接受较低剂量的白消安也可出现肺损伤。急性发病较少出现,一般为延迟发病,时间为数月至数年不等,平均为3.5年。

环磷酰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自体免疫性疾病,但可引起肺损伤。有关环磷酰胺肺毒性的首次报告见于1957年,环磷酞胺所致肺损伤的发病率不足1%。虽动物实验证实吸入高浓度氧与环磷酞胺毒性有协同作用,但此作用在人类不很清楚。且肺毒性与年龄、原发病、放疗、药量或治疗期限之间无明确关系。有报告用药仅150mg发病。用药至症状出现可间隔2周至13年之久。症状可见于激素逐渐减量以后,提示激素可掩盖环磷酸胺肺毒性的有关症状。

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又名马法兰,是治疗多种肿瘤的化疗用药,首例肺损伤报告于1962年,其后报告不多,提示临床发生马法兰肺损伤者罕见。但曾有10例曾用马法兰和强地松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份组织学标本有核异质肺细胞,1例有广泛肺纤维化,临床均未诊断马法兰肺炎。据此,应注意马法兰所致亚临床的肺损伤。


郑大一附院王静著《药物性肺损伤》之引起药物性肺损伤的药物(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