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6.2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4)
在这里,我们就以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即以Ⅰ(1,000v+1,000m)对Ⅱ2,000c的交换为例,来说明货币流通在社会产品实现中的作用。
第一,为了购买劳动力,我们假设第一部类的资本家会把1,000的货币付给工人;于是,资本家就获得了价值1,000的劳动力,而工人则得到了1,000的货币工资。
第二,第一部类的工人用货币工资向第二部类的资本家购买消费品;于是,第二部类用以补偿不变资本的产品的一半[1]就实现了。这些产品转归第一部类的工人消费,而1,000的货币则转归第二部类的资本家。
第三,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再用这1,000的货币向第一部类的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于是,第一部类由1,000v代表的这部分产品也得到实现,而原来由第一部类的资本家垫付的1,000货币则重新返回他们手中。
这样,经过三次经由货币作媒介的交换,就有第一部类1,000v的产品和第二部类的1,000c产品被实现了。
第四,我们再假设,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垫付了500的货币向第一部类购买生产资料,并由此在实物形态上再补偿了500c的不变资本。这样,第一部类的资本家就有一半的剩余价值,即500m的产品实现了。
第五,第一部类的资本家,用他获得的货币500,向第二部类的资本家购买500的消费品,于是,货币又返回到第二部类的资本家手里,即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第六,第二部类的资本家再把这500的货币垫付出去,向第一部类购买生产资料500m,于是,第一部类的剩余价值就都实现了。
最后,第一部类的资本家再用他卖得的500货币,向第二部类购买500的消费品。这样,第二部类用以补偿不变资本的产品就全部实现,而500的货币则重新返回到出发点。
在以上七次交换当中,参加交换的总共有4,000的商品产品,即Ⅰ(1,000v+1,000m)+Ⅱ2,000c;此外还有价值1,000的劳动力。完成交换所需要的货币总共为1,500。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更快一些,则所需要的货币还可以更少。
由此可见,货币流通在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中起了媒介的作用,两大部类的产品,就是借助于货币流通而实现的。在社会总资本的流通中,货币时而被当作资本,时而被当作普通的货币来发挥职能;它或是由资本家用来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或是被资本家和工人用来购买各种个人消费品。这些充当媒介物的货币,最初总是由资本家把它投入流通的,因此不管它是由哪个部类的资本家垫付出去的,最后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马克思说:“在再生产(无论是简单的还是规模扩大的)正常进行中由资本主义生产者垫付到流通中去的货币,必须流回到它的出发点(而无论这种货币是他们自己所有的,还是借来的)。这是一个规律。”[2]
注:
[1] 1,000c。
[2]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