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与诸葛亮谁才是蜀汉第一谋士?法正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一)
总有人愿意把法正跟诸葛亮进行比较,谁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这件事情咱们不做判断,咱们来看看法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很有水平,很有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人你千万别得罪他,一旦他掌了权之后,全都给你翻倍的拿过来,等到刘备统一了整个益州之后,对大家进行封赏,给功劳最大的几个人法正、诸葛亮、张飞、关羽都发了一大笔钱,而且也封了大官,但是法正这一点儿不知足,该敛财敛财,该报复报复,怎么报复?正所谓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谁都跑不了,而且这种报复不是简单的给你贬官,从你家抢走多少钱,而是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我直接就私下里用刑给你杀掉了
这是目无法纪的一个状态,结果这批人找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也没有办法,他非常明确地讲,现在这个阶段我管不了法正,为什么,因为主公在公安的时候,四面都有敌人,处于一种非常狼跋,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非常狼狈的状态,是谁改变了这种状况?当然是法正,就是因为法正为之服役才有了刘备翩然翱翔,夺得整个益州并且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分,这是非常大的功劳,最后诸葛亮还说了一句,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耶,这件事情我做不到,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非常理解,连诸葛亮都认为法正在夺取西川的过程当中功劳是最大的,但是也暴露出来法正最大的问题,他眼中只有个人的好坏,只有这种功利的状态,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要报复我一点,我加倍的回给你,让你不得好死,这种人如果用在敌人身上,在战场上确实起作用,但是你在治国理政当中,如果用这种方法绝对是不讨好的,所谓以正之邦,以畸用兵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而且法正和诸葛亮两个人在治理蜀国的理念上也出现了重大的分歧,当时刘备安排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制定治理益州的相关法律制度文件取名字叫做蜀刻,是专门管理蜀国整体的一个基本制度,起草组当中的人物包括著名的刘巴、诸葛亮、法正,还有一几先生等等,这些人员等到大家在一起共同讨论怎么对待蜀国,这些士族豪强这些世家大族的时候,法正的观点谁跟我好咱们就忠于谁?钱的制度拿过来接着用,这不就很好办?但是诸葛亮坚决否定了这一点,他明确的指出来,如果像以前的办法任人唯亲的话,你想想刘璋怎么样?刘璋跟这些世家大族关系多好,刘璋对这些世家大族是比较温和的,你看你帮帮我,我帮帮你,没事在封赏一下你,谁不高兴了?
我在打点赏钱,实在不行了,我打呀打呀,但是这些人私下里怎么对刘璋,一直在说你刘璋暗弱刘璋软弱无能,根本看不起你,这种情况下你对他好有什么用?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一点帮不上你的忙,那么治理蜀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就是统一法律,谁犯法我就处理谁,谁对国家有用我就奖励谁,很简单,有了这条规矩,初期的时候肯定是很多人不适应,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对大家试一试这种非常公平,这个国家就会越治理越好,果不其然,蜀客这个法律刚开始颁布的时候,老百姓是非常大的抱怨,说这个法律怎么这么细、这么严一不小心就触犯法律了,很多人因此而受到了处罚,史书上怎么讲?叫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什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