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知|勒内·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哲学考研


/勒内·笛卡尔 /
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状态,幸亏思想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创造了几何学式的方法论原则来解决哲学问题,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关于心灵、上帝和物质的确定知识,建立起了像数学的公理体系一样简洁、严格、和谐的哲学体系,开启了对于“心灵和物质”关系的探讨。
笛卡尔是唯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天赋观念论、思维优先的立场以及心物二元论都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笛卡尔的代表著作有《第一哲学沉思集》《指导精神的规则》《谈谈方法》《哲学原理》等。

早期:
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出生于法国西部一个名叫拉哈耶的小城镇(今名拉哈耶-笛卡尔镇)。他虽出身贵族,但母亲在他出生后的第13个月便在生第五胎时去世了。父亲是一名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母亲去世后父亲便把他抛给了外祖母抚养,平时较少往来;自小便缺少了父爱与母爱,这也许是笛卡尔生性孤僻的原因吧;小笛卡尔身体孱弱,这也给他的一生带来深重的影响。
8岁时,笛卡尔被送到法国当时最著名的一个学校——拉弗莱公学,由于体质虚弱,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早晨睡懒觉的习惯也伴随了笛卡尔整整一生)。他在这所学校学习了8年,拉弗莱公学虽然授课门类众多,让笛卡尔在这里获知了大量学问,如古典语文、历史、修辞、神学、哲学、法学、医学等等,但好学的笛卡尔仍不满足,课外还读了大量稀奇古怪的书,包括一些宣传新的自然科学思想的书甚至禁书。
正是这种广泛的阅读开阔了笛卡尔的眼界,以至于他渐渐地不再像传统所要求的那样以圣经贤传为绝对的权威,而是开始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大胆认为,传统学问实在无用:神学一味强调天启,只会贬低智力。对于其他的学问,他最推崇数学,因为数学的基础被他认为是最牢靠的。
因此,毕业之后,笛卡尔抛开传统书本,想要去读一读世界这本大书。为了认识世界,他四处旅行并结交好友,以便获得更多经验;甚至为了认识更多、不惜以志愿军的身份作为荷兰士兵参加了日耳曼的三十年战争;由于笛卡尔身体弱,在军队担任的是文职工作,军务并不繁忙,所以倒是有工夫从事科学研究,并结识各地的科学家。
在此期间,他与荷兰数学家埃萨克·比克曼建立了友谊,比克曼从事的科学化解释的微观机械模式研究工作激发了笛卡尔的极大兴趣,使他认为数学能够用来解决物理学中的诸多问题。而在笛卡尔之前,数学作为一门纯粹抽象的学科,未曾与真实世界建立起联系。

中期:
笛卡尔20岁的时候曾经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尔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
1628年,笛卡尔在29岁的时候移居荷兰,在这里潜心研究和写作,度过了此后的20年光阴。1633年,他准备出版《论世界》时,得知伽利略的《论世界体系》出版后被焚烧,伽利略本人也被判罪后,为此深感不安。由于笛卡尔的作品中有教会不赞同的部分,因此这一著作未能出版。
所幸,笛卡尔的其他著作“安然无恙”、接连出版,先是《谈谈方法》,接着是《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运用六个沉思确立了我思(cogito)原则、上帝原则、物质原则。

晚期:
1649年,53岁的笛卡尔接受了荷兰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访问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女王宫廷,为她讲授哲学。他在1950年1月15日的信中表示:“时至今日,我仅与女王见过四五次面,而且总是早晨在她的图书室中见到她。”(这对于早起的深深的怨念~)
写过这封信后不到一个月,恰好在笛卡尔54岁生日前夕,他感染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并迅速导致肺炎而死。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担心5点钟的刺骨寒风会要了他的命。(咱就是说,这种flag不要乱立啊!)


笛卡尔的蜘蛛VS牛顿的苹果
一个苹果落下,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只蜘蛛结网,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
1691年的一天,笛卡尔因病躺床(果真是体质虚弱呀),看到一只蜘蛛在天花板靠近墙角的角落里结网,笛卡尔当时正在思索如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看着蛛丝忽上忽下,他灵光一闪:是不是能用两面墙的交线及墙与天花板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空间位置呢?
笛卡尔立马起身在纸上画出了代表两墙的交线与墙和天花板的交线,用一个点表示蜘蛛,如此一来,只要准确测出蜘蛛到三个平面的距离,就可以标示出蜘蛛在空中的位置了。
点评:躺床不要玩手机,也许有大收获哦!

同行评审制度的起源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出版前,Mersenne收到委托手稿后,将其发给多位哲学家与神学家阅读。随后收到了六组反对意见,这些《反驳》与笛卡尔所作的《答辩》被收录在书的附录一同印行,为历史上最早的同行评论。
点评:学术界永远欢迎批判性思维~


笛卡尔作为第一个唯理论者,按照“普遍数学”的要求建立了近代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确立了思维的第一性(以往哲学家通常认为上帝是第一性的),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称赞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真正创始人”。
“普遍怀疑”。笛卡尔认为一个真观念的标准是“清楚明白”,从否定性角度讲就是“无可置疑”,所以他对万事万物进行“普遍怀疑”。他并非像怀疑主义那样为了怀疑而怀疑,他的怀疑是为了寻找天赋观念,找到最确定的东西。
“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I think,therefore I am)。笛卡尔认为:周围世界、人自身、甚至数学观念都是可以怀疑的,只有“我在怀疑”不能怀疑,否则“这个怀疑活动”就是不可能的了。“怀疑”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依附于思维主体,所以思维中的“我”是不可怀疑的,由此,笛卡尔找到了第一个天赋观念“我思”,确立了第一个天赋命题“我思故我在”。
“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故”并不表示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我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的意识,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自我”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我思故我在”确定了自我是一个思想实体,这是笛卡尔哲学的全部出发点。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笛卡尔认为“上帝”的观念具有无限完满性,“自我”的观念只有有限的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无限性,因为原因的现实性不可能小于结果的现实性,所以只能是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把无限完满的“上帝”观念赋予人类。
“心物二元论”。笛卡尔认为心灵与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心灵只能影响心灵,物质只能影响物质,这构成其“心物二元论”。但生活中总能发现身体与心灵相互关联,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笛卡尔提出了“身心交感说”。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重点人物,考察频率中等偏上,考察题型从名词解释到简答、论述皆有。
首先,笛卡尔的自有思想如“天赋观念”、“我思故我在”、“心物二元论”、“身心交感说”可以作为名词解释或简答单独出题,“我思故我在”是考得最多的西哲题目,没有之一。
其次,笛卡尔的思想经常与其他哲学家的思想联合起来出简答或论述。例如“斯宾诺莎对笛卡尔身心关系说的发展”、“笛卡尔与斯宾诺莎实体论的比较”、“比较笛卡尔与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最后,在近代哲学部分以论述形式考察“唯理论的身心关系说”、“唯理论的实体观”、“唯理论与经验论的比较”时,也需要对笛卡尔的思想有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