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 北京!追风去,携风行!
春风劲。张家港,呼啸而至。
3月26日,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2023苏州张家港(北京)科技招商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总投资超217亿元的81个“京港”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3月3日,“江海联动 相约张家港”2023张家港(上海)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总投资364亿元的69个“沪港”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短短20余天里,一次赴沪,一次进京。透过这两场“追风行”,张家港的意图迫切而清晰。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科技创新”无疑是一个高频热词。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也是一个展现中国面貌的“样板间”。
而在拼抢赶超、争先进位的县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关注以及期待,都已达战略高度。
张家港的科技创新大幕,也在拉开。
京港合作
对于张家港来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家政治中心的北京,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而张家港,是长三角区域的一个潜力无限的投资地,是承接北京资源的一块丰沃的土壤。
其实早在2019年,张家港就赴北京举办了投资推介会,并签下23个项目、揽资100亿元。尽管疫情突袭,多年来,张家港与北京的大院大所仍然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在产业协同和资本互融领域有了深度交流。
2021年,北京天兵科技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生产基地落户张家港。今年3月底,天兵科技天龙二号液体运载火箭首飞箭即将发射。值得一提的是,这枚首飞箭被命名为“张家港号”。
时隔4年,2023年,张家港以“科技招商”为名,向北京呈现了全新的一面。
这几年里,张家港加快产业“调高、调轻、调优”的步伐,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聚力打造冶金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纺织4条特色优势产业链,以及新能源、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4条新兴领域产业链,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5个千亿级、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张家港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944亿元,连续4年在江苏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拿到先进成绩单。
当然,创新驱动发展,是这份成绩单背后的主导力量。创新张家港、“科技招商”一号工程、“现代化建设先锋年”工作主题……从这些关键词的指向,到张家港的发展路径,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张家港创新型县(市)的首位度、辨识度和显示度不断刷新的深层原因。
科技创新,慢一步可能出局,快一步可以出圈。这一点,张家港看得很准。
身处长三角“学霸群”的张家港,迫切需要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一批高精尖人才、一批自主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来为未来“储能”。于是,科技招商成了张家港在新起点上争雄县域经济的一次主动选择。
细品本次张家港赴京科技招商推介活动,呈现三个“高”字:
高端人才云集
7位院士、30位大院大所负责人,共计500余位嘉宾云集。
高端项目集聚
针对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4个产业方向,集中签约了超217亿元的一批“高能级”项目。
高端服务牵引
张家港产业专家创新资源平台在全国首发,首期导入了51541家企业,集结了全国62213位专家和2621个创新平台,针对性解决专家企业需求对接的难题,以最优质的科技服务牵引更多优质资源慕名而来。
京港合作,
由此开启新时代新命题。
张家港底气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底气和志向,就有什么样的姿态和风景。
张家港是什么样的姿态,什么又是张家港的风景?
——14年前,闫勇义带着威胜医药入驻张家港保税区,如今,该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青蒿素研发生产企业,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11年前,归国人才彭程在张家港创办苏州聚晟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手握70余项专利技术的聚晟,已经成为太阳能光伏面板跟踪支架细分领域头部企业,2022年营业额突破3亿元。
——6年前,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家港设立苏州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这个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美国东北大学组成的技术团队,近两年已发展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大批科技企业在张家港的成功案例印证了一点:张家港,是创业版图上正好缺的那一块“拼图”。
2022年,张家港完成科技招商项目超1200个,有效高企达955家。加快积蓄创新动能,张家港定下更高目标:三年内,新能源、智能高端装备、特色半导体、先进材料等4个产业创新集群,确保到2025年总营收突破7000亿元。
而现在,来到北京这个科创资源的“前沿阵地”,“最佳合伙人”张家港发出最强音、发起新攻势。
——张家港有精准高位的“研发支持”,对连续两年享受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研发费资助。
——张家港有力度空前的“人才支持”,对顶尖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可获得最高综合资助1亿元,“重大创新创业团队”可获得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
——张家港有节点鲜明的“上市扶持”,实施人才企业上市“攀峰计划”,遴选一批有形态、有市场、有潜力的领军人才企业纳入“攀峰计划”培育库和后备库。
追风行的张家港,
在北京,抢抓新的“风口”。
此次“京港合作”集中签约的81个项目,多个项目掌握着各自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未来必将成为张家港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张家港签约,继续加码投资,在经开区建设软体机器人长三角基地、华东区域总部和示范基地项目。
北京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与凤凰镇签署辅助系统双目视觉传感器项目,将利用其技术优势在专用车领域开拓双目感知系统市场。公司创始人姜安如此评价张家港:“第一次来张家港,就觉得这是我们想来的地方。”
目前,勃宁海洋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已经拿到了国内首制钻采船h2396项目的燃烧臂和燃烧头的制造项目。此次布局张家港,会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公司总经理闫韬期待,与张家港一同成长。
赛道加速
科技招商,是张家港雄心勃勃的一条加速赛道。
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去年年底开始,张家港就紧盯全国500强以及全球行业龙头,派出招商小分队前往日本、欧洲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3月3日,“江海联动 相约张家港”2023张家港(上海)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集中签约了总投资364亿元的“沪港”合作项目。
同一天,张家港还举办了对韩科技招商说明会,17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生物医药、特色半导体、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领域。
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张家港发出境外招商小分队出征令,3月21日,首支小分队出发前往新加坡,举办苏州张家港(新加坡)投资说明会,就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进行了交流探讨,链接海外创新资源。
此次北京行,保税区共达成合作项目25个,涵盖高端装备、功能性新材料、数字经济领域。高新区瞄准高端智能装备等科技招商重心,签约投资总额达20.4亿元……
让签下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这一批优质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助推张家港板块产业创新转型、助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的张家港,仍然聚焦“科技招商”一号工程,继续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张家港将启动实施“245科创主体倍增”行动,优化“一核三环四片区”专业化载体架构,完善“项目—企业—产业”的全链条培育体系,通过“产业专家资源平台”精准匹配、靶向发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资源高度集聚”“业态高度集成”“成果高度集结”的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深化创新型县(市)建设。
张家港科技招商的“底层逻辑”已然清晰:
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载体、创新服务……
让创新资源更集聚、创新生态更完善、区域合作更紧密、发展质量更高效,让“科创森林”真正成长起来,让“引进一位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连锁效应成为可能。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不若随风行。
张家港主动出击,
站在时代的潮头。
邮 箱: bjkcbb@foxmail.com
更多大赛资讯搜索微信公众号(创业大赛指南)
了解更多的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资讯、创业政策补贴、高层次人才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