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计划# 你想不到《红楼梦》大结局真相就隐藏在原著中你不曾注意的角落里(一)

写在前面的话:大家好,我是云笺,很久没有更新,一些朋友们都等急了吧?很抱歉因为平时工作任务很重,而我又病了只能工作及生活琐事安排之余,花时间调养身体,所以原计划的《薛宝钗不会嫁给贾雨村》系列视频讲解也一直没有更新,但是我并没有完全放弃不做,而是录了几十段音频,并写了另外很大一段相关内容的文章准备附在视频后面,这次的视频将比前一集长的多,所以从音频和文字要制作成完整视频还需要很多工作,我因为平时工作要对着电脑,做视频的准备工作还要对着电脑,两个工作叠加,比别人的工作时间都长,导致我现在一在电脑上工作就头昏眼花,严重时还会觉得恶心,躺着看手机还稍微好些,但是在手机上又不能制作视频,并且这次的内容比上集增加了几倍之多,所以更加难以完成了,现在也正是我工作最紧张忙碌的时候,毕竟我也要考虑我的生计,只好把视频制作再往后推。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想不如先把本篇文章发布过来,不然人家真会以为我是半途而废之人。原本,我并无意将这篇原创文章发到b站,因为b站毕竟是个视频网站,我本打算把本文的内容改编成为视频发布在b站,通过系列原创《红楼梦》系列讲座视频来为大家介绍我本人的红楼理念,但是现实情况可能导致我长久不能更新,甚至已经做了一半的视频只能等待将来有时间精力了再完成,这真的是很无奈的地方。
后来我想通了,我到b站来的初心并不是想做几百万粉丝的大V,获得多少流量,而只是想通过这个很火的平台来推广和介绍我本人对于《红楼梦》的看法和见解的,我希望能够把更真切更纯粹的一些属于红楼梦本质的东西介绍给真心喜爱红楼梦的朋友们,那么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视频的形式出现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我想要表达些什么。
最后想说,我就算发了这篇文章也不代表我的红学理念的全部,正如已经做了一半的《薛宝钗不会嫁给贾雨村》的视频第二集还是会抽空完成,而以后我如果能平衡好我的日常工作,身体健康和红楼视频讲座之间的种种矛盾,我还是会将原计划的视频做出来的,只是会晚一些而已,大家可以先看这篇文章了解,但是未来如果我做系列视频,会主要围绕着本篇文章的内容,但会比现在发布的文章更有深度也更全面,因为我这篇文章告诉你《红楼梦》的结局有可能是这样的,但是未来我增添的东西,会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告诉你《红楼梦》的结局为什么应当是这样的,以及为什么我说我的结局不是过度阐释。当然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很多很多精力。当《红楼梦》的结局的全新视角解读和为什么《红楼梦》会是这样的结局被同时阐释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有别于以往主流红学的独家红学理论体系,这就是我觉得我在红学理论工作方面的价值所在。
如果有人看了文章不过瘾,我还有更多围绕着这个理论的一系列相关文章进一步深度阐述,欢迎关注我微信公众号:云笺说红楼 (或直接搜索:yunjian_hlm)或同名知乎专栏查阅更多文章,视频我将来还是会做,希望大家谅解我的龟速,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忙于生计,还请多多包涵。
特别声明:本文是本人原创的系统性分析研究的文章,比较长,但却揭示了《红楼梦》的真正结局,所以如果一次性读不完,建议收藏下来慢慢看。
《红楼梦》的真结局大概是这样的——
这样读你就读懂了《红楼梦》
脂批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脂批说:万境都如梦境看
脂批说: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要想弄清楚这个千古谜团,需要从以下几个问题来入手
两个宝玉
大家都知道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第一男主角,很大一部分主线情节都围绕着第一男主角来展开,但是书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宝玉,就像贾宝玉的影子似的,虽然在公认的曹雪芹原著的前八十回没有正式出场过,但仍旧给人印象深刻,这个宝玉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各个方面都跟贾宝玉很相似:
首先,名字一样,只不过一个是甄(真)宝玉,一个是贾(假)宝玉,
其次是性情上的相似,贾宝玉年幼抓周时是:
“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贾宝玉常说这样令世人侧目,感觉稀奇的话:“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甄宝玉呢?甄宝玉是这样的:
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
贾雨村所以下结论说,他们二人是秉正邪之气而生者,都算是同一类人。从以上原文描述中又可以看出,这二人都是对“女儿”很看重的。在贾雨村与冷子兴的描述中,两个宝玉又都是受到祖母过分溺爱的少年公子。
再其次,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外貌相似,甄家的下人婆子们来到贾府,见到了贾宝玉吓了一跳: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一面说,一面都上来拉他的手,问长问短。宝玉忙也笑问好。贾母笑道:“比你们的长的如何?”李纨等笑道:“四位妈妈才一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
外貌的相似还表现在贾宝玉做梦到了甄家花园里,第一次见到甄家的丫头,丫头们直接管他叫宝玉,可见两人外貌的相似。
甄家婆子们提到了性情的相似:
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
后面李纨等姊妹们失声笑出来,就是指甄家婆子们口中甄宝玉的性情跟贾宝玉一样,所以才不禁而笑。
再其次,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有一个心中的挚爱林妹妹,可是贾宝玉做梦梦到甄宝玉,在梦里甄宝玉长吁短叹:
“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
由此可见,甄宝玉也有个属于自己的“你妹妹”。而且甄宝玉的“妹妹”也爱生病。甄宝玉也会为了她的病而胡愁乱恨。
再后来,在梦中相遇的两个宝玉都听见“老爷叫宝玉”,唬的都慌了,说明两个宝玉都怕自己的父亲。
在好了歌注里有一句:展眼乞丐人皆谤,脂砚斋的批语是:“甄玉、贾玉一干人”,这说明,在家族衰败以后,甄宝玉和贾宝玉都沦落成了乞丐。两个人不仅仅外貌性情及家世、所爱之人相似,连最后的命运也是类似的。
甄、贾宝玉相似之处太多,就好像同一个人的不同分身一样,连脂批都说:
“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两个宝玉,一甄(真)一贾(假),乃是一对双生对子。
故而脂批中给出结论说:“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
脂砚斋说“凡写贾家之宝玉,正为真宝玉传影”,说明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影子。影子通常是从镜子中映照出来的,因为是照镜子所以两个人才什么都相似。照镜子的那个是真的,镜中映照出来的那个是假的。一个真实一个虚幻,照镜子的那个真实,被镜子映照出那个影子虚幻,贾宝玉是影子,是假宝玉,所以贾宝玉是虚幻的。
不单甄、贾宝玉是这样的关系,甄府和贾府也差不多情形一样。
神秘的甄家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在红楼梦中有一个神秘的背景家族——甄家,这个甄家在前八十回里,不曾有重要的正式人物正面登场,所有的描写都是侧面描写、梦境描写和背景描写,影影绰绰的似如烟幕,云里雾里使人捉摸不定,但又似乎与贾府有着某种宿命般的神秘联系。而这种联系,并不完全等同于四大家族之间的“连络有亲,互相照应,一损俱损,一荣皆荣”的贵族家庭之间的关系,而是作者有意设定的与贾府有着某种神秘对照关系的家族。那么这种对照关系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甄家的势派非常大,在贾琏夫妇与赵嬷嬷关于省亲的谈话中提到了甄家: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庚辰侧批:应前“葫芦案”。】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庚辰侧批:口气如闻。】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辰侧批:点正题正文。】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庚辰侧批: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庚辰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庚辰侧批:对证。】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甲戌侧批:是不忘本之言。】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甲戌侧批:最要紧语。人苦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在这段话之前,赵嬷嬷提到贾府接过一次驾,是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之后又提到甄家接驾四次,是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填海的。这样对两家接驾的形容非常的相似,甄家又是非常的有派头,连王熙凤都说: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
其次甄家如此有钱有势,跟贾府也关系密切,省亲的时候,贾府需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因而需要用银子。贾蔷道:“才也议到这里.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缦的使费。”
由此可以看到甄家收着贾府大笔的银款,贾府对甄家十分放心。此外,甄家的主子到京首先派仆人来拜访和送礼,之后甄家被抄家了,也是偷偷摸摸将部分家产转到贾府藏匿,可见甄家与贾府同为豪门贵族,其次也证明了两家关系密切。
贾宝玉在做梦梦到甄宝玉的时候,十分惊讶:“除了我们大观园,竟又有这一个园子?” “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 “除了怡红院,也更还有这么一个院落?”
贾府的众姊妹们聪慧灵秀,富有才情,而贾雨村也提到过甄家:
“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
这说明甄家的一众年轻小姐们也同贾府姊妹们一样是少见的优秀。
可见贾宝玉梦到的甄家实在是处处与贾府相类似。
其次在抄检大观园那一回,探春不经意间说出了这样的话: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里探春说的是贾府的下人在私下里偷偷议论甄家,曾经自己抄自己的家,到了后来,甄家果然又被朝廷给抄家了。在书中,自己抄自己家的就是贾府自己做的“抄检大观园”的事情,从探春的话里能看出,甄家早前也曾经干过类似“抄检大观园”这类自己抄自己家的事情,此后,甄家又被朝廷抄家,探春预言贾府也是“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从书中大量的线索来看,探春的预言成真了,贾府后来果然也被朝廷抄家了。
甄家自己抄自己家,贾家也自己抄捡大观园;甄家被朝廷抄家,贾府后来也没有逃脱同样的命运。
不单甄、贾宝玉命运相同,就连甄、贾两家的命运结局也一模一样,作者在太虚幻境中给贾宝玉看到了石牌坊上的对联上写道:“假做真时真亦假”,在《红楼梦》中,甄谐音并对应着真,贾谐音并对应着假,这副对联也可以写成:“贾做甄时甄亦贾”,这句就可以解读为:贾府当做甄府来看时,甄府就是贾府,以及贾宝玉当做甄宝玉看时,甄宝玉就是贾宝玉。
脂批说过贾宝玉正是真宝玉传影,脂批也评论过甄家:“又一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可见,无论是甄宝玉、贾宝玉,还是甄府、贾府,本是同一回事,并不存在两个不同的人,两座不同的府邸,只是作者将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假的那个是真的那个的影子,作者实际上写的是甄(真)的,给读者看的,却是甄家的影子贾(假)家。
甄家与贾家尽管看上去,还互有交往,但实际上一真一幻,并不能同时在同一个世界中并存,假的那个是影子,只能存在于镜子里,真的那个却另有深意,真的那个,原型实际上影射作者自己的曹家(江宁织造)。所以脂批在讲到甄家接驾的时候说:“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甄家与贾家一个是在现实世界,一个处于镜中幻境之中,所以甄贾两家不可能在同一个世界中存在。在贾雨村在应天府新官上任审葫芦案的时候,门子递给贾雨村一份护官符,护官符上列举了金陵四大家族,门子说:“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然而护官符上却没有甄家,是甄家的地位不够,权势不大,不够资格位列护官符吗?可是赵嬷嬷说了:独他家接驾四次,银子堆山填海的花,王熙凤还想不通,他家怎么那么富贵呢?看起来甄家比其他四大家族还要富贵呢。
是甄家不在金陵吗?前面贾雨村说了,甄家是:“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院总裁”。其次,贾宝玉向史湘云说起甄宝玉的时候,史湘云说他:“你放心闹罢,先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
这里可以看出甄家位于金陵南京是无疑的了。
是甄家在小说中作为一个背景家族本来无足轻重,所以不必重点提及吗?可是脂批又说:“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看来甄家还是关键的不得了的设定,是特别要被提出不能让读者忽视的一种关键性存在,然而护官符上只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却独独没有甄家堪称咄咄怪事,难道作者忽略了甄家吗?
不是的,甄家其实就在护官符上,护官符第一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不假者为真,故此,护官符贾家那一句,可以解读为:贾为真(甄),白玉为堂金做马。
由此可以看出,甄家与贾家其实是一家,作者写的贾家就是甄家,这也就是为什么门子说,“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贾府中有自史家嫁过来的贾母,有自王家嫁过来的王夫人和王熙凤,有后来自薛家嫁过来的薛宝钗。而薛家也有自王家嫁过去的薛姨妈,可是以甄家与贾家的亲密关系,遍察贾府却无一妇娶自甄家,无一女嫁到甄家,与大家族之间互相连络有亲的常态及为不符,这种不符合常理的情况只能是:甄家与贾家不是在同一时空中存在的,贾家实际上是甄家的影子,小说中偶尔写到甄家与贾家的来往,是为了提醒读者甚至是主人公贾宝玉,真相在虚幻中若隐若现,真相实际上隐藏在背后。
镜子与梦之“风月宝鉴”
前面分析过,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影子,贾府是甄府的影子,我们可以假设在江南甄府的上空悬有一面无边际的巨大镜子,这面镜子拥有神奇的魔力,甄府中的老老少少,主子奴才一概看不见头顶的这面镜子,感知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能事无巨细,洞察秋毫的照见发生在整个甄府里的大小私情隐秘之事,不单照见了,还将整个甄府幻化成镜中之影,这影便是贾府,不单幻化成影,这影还被人看见记述了下来,成了一本书,这个看见记述者便是石头。
那么在《红楼梦》一书中究竟有没有这样一面神奇的有魔力的镜子呢?很明显是有的,不单有,这面镜子还有它的幻身,还曾正式出场开口说话,这面镜子还有正式的名字,而且这面镜子的名字甚至还曾经是整部书的待选名字之一,不用说,这面镜子就是风月宝鉴,风月宝鉴的正式出场在贾瑞调戏凤姐一段故事中,后来被跛足道人抢走,再无下落。有人认为贾瑞这一段故事是曹雪芹在开始创作《红楼梦》之前的青少年时期的早期作品,在后来开始写红楼梦以后,又把这段旧作删改加入到红楼梦中,但是我觉得风月宝鉴故事如果仅仅是为了将作者年轻时的早期作品保留而留在整部书里面的话,何以这面短短出场立刻消失的镜子竟有使整部书有可能被命名为《风月宝鉴》的荣幸呢?其次,镜子的名字是风月宝鉴,通部书那么多风流冤孽故事,为何只在早期独独照了一回贾瑞,镜子就消失了呢?那其他风月故事又是如何被鉴呢?我认为镜子并没有消失,它只是回到了甄府上空,继续默默无语的照着,真实的记录下甄府大小事,然后传真入幻,变成贾府之事给我们看,贾宝玉和贾府同为虚幻的影子式的存在,读者在一部书里心心念念所看到的贾宝玉一切行止言语态度,并非实情实景实有其人,而是甄(真)宝玉也如此做过了,说过了,影子照实对应说一遍,做一遍而已。不单贾宝玉如此,贾家所有人物,事态,隐情,私密,莫不如此对应甄家,贾家有个 幻.林黛玉葬花,那是因为甄家有个真.林黛玉葬花,贾家有个幻.酸凤姐泼醋,甄家便有个真.酸凤姐泼醋,贾家有个幻.大观园,园子里面有姐妹们结诗社,甄家便有个真.大观园,园子里面有姐妹们结诗社,可以想见,凡贾家为读者所见闻之事,皆为甄家所发生过之事,只是作者有许多不可言说的理由,不方便直书甄家,只好给人们看烟云模糊的幻影罢了。
我们既已知道贾府之事为甄府幻影,那么可以推断,在甄府之中必有一个甄瑞调戏甄家凤姐故事,镜子本来悬于甄府上空,此刻又以一个幻身的形象被跛足道人赠与病中的甄瑞与他治病,而镜子竟能有自己照自己的魔力,使得这个甄(真)故事变幻成了贾(假)故事,才有我们看到的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一出幻影戏。而当贾瑞既死,家人要烧镜子,镜子自内而哭道:“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这里镜子干脆自己直接开口告诉我们,镜子正面所照之事都是幻影,是假(贾家)的,真(甄家)的在镜子背后,其次,我认为镜子并没有从此消失,而是很快的又以另外的幻身回到了甄府里继续传真照影。这是有证据的,那就是怡红院里宝玉卧塌前的那面穿衣镜,这面镜子历来为研究家所重视,但我觉得,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宝玉卧室里的穿衣镜是极为重要的道具。我认为那是风月宝鉴被跛足道人救走以后,再度变化成另外一个幻身,以穿衣镜的面貌再度进入大观园,直接进入男主角的卧室去窥探隐密以完成传真化影的任务。只不过,风月宝鉴的真身在甄宝玉的卧室中,而贾宝玉卧室中那一面不过是风月宝鉴自照的产物,自己的影子罢了,平时甄宝玉睡觉时镜套子被放下来,偏偏有一天忘了放下,甄宝玉便为镜子所摄,梦中见到了自己的幻影贾宝玉,而甄宝玉做梦这件事本身同时又被穿衣镜(即风月宝鉴)传真化影,所以,作为甄宝玉影子的贾宝玉也必然要做和甄宝玉同样的梦,又由于,贾宝玉房中的那面镜子反照回了幻影之后的真影,所以贾宝玉会梦到甄宝玉做梦醒来后叹气,说自己梦到了贾宝玉在做梦,真性不知哪里去了。正如两面镜子对面相照,则影像重重叠叠,互为反照,层层反射,无穷尽也,在此处更为奇特的是,这不是两面不同的镜子对照,而是镜子自己照镜子自己,同时镜子又照自己的幻影,因此更加迷幻致惑……而我们读者是被作者反笔所写而扭着看的,故此,我们看到的,反倒是贾宝玉做梦梦到了甄宝玉在那里说自己做梦来到贾府的事,醒来以后反倒自己叫自己名字,所以丫头们才说,床前的镜子对着人睡觉会丢魂什么的。我们都知道红楼梦并无一闲笔,作者借丫头的话在提醒我们这面镜子才是本书一大关键,难怪有的读者会说,宝玉这一梦描写十分不寻常,读来令人悸然心动,甚至令人惊心动魄。
《红楼梦》原著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这面穿衣镜:
第一次提到穿衣镜,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原文如下:
“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
此时宝玉还未住进怡红院,原文写到“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这句话很有些暗示贾府中一切人物都是镜中幻影,另外还有一个甄(真)家与自己形相一样的意思。
第二次提到穿衣镜,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贾芸到了宝玉的卧室,原文如下:
贾芸听得是宝玉的声音,连忙进入房内。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却看不见宝玉在那里。一回头,只见左边立着一架大穿衣镜,从镜后转出两个一般大的十五六岁的丫头来说:“请二爷里头屋里坐。”贾芸连正眼也不敢看,连忙答应了。
第三次提到穿衣镜,第四十一回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原文如下:
“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这里刘姥姥暗想:“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细心体会这句话更深的含义,就会发现作者似在暗示,他现在写给读者看的故事,是发生在镜子里头的故事,那也就是说,现在读者读到的所有贾府发生的一切,都只是镜中幻影。
第四次提到穿衣镜,也就是贾宝玉梦到甄宝玉那一回,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这一回,原文如下:
“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往前去,天热困倦不定,那里想的到放他,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着影儿顽的,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不然如何得看着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
从十七回直到第五十六回,凡相对不熟的外人进到贾宝玉卧室,作者都不会忘了描写这面镜子,特地告诉读者这面镜子的存在,一直到第五十六回,才交代了贾宝玉在镜子所照下,做梦梦到了甄宝玉。由此可以看出穿衣镜的重要性和我们前面推测其为风月宝鉴幻身的可能性。
除此而外,贾宝玉与镜子在原著中还有更明白的暗示,那就是贾宝玉所做的灯谜,在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那一回,大家的灯谜谜底隐喻了各自的命运,这是人所共知的了,但是有很多版本是没有宝玉制的灯谜的,因为有些专家考证说那个灯谜是个老灯谜,在以前的小说里有,并且也不是每个版本都有这个灯谜的,所以怀疑后人是从旧小说里抄来窜入的。可是宝玉所做这个灯谜却令人震惊的很,按照我之前的影子空幻论,贾宝玉未来命运将会做为镜中幻影随风而散,而在这一回里,贾宝玉制的灯谜是:
贾政又看到宝玉作的一条:“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贾政道:“好,好!如猜镜子,妙极。”
贾宝玉的灯谜,谜底正是镜子,既然同一个场合,别人做的灯谜谜底都暗示了各人的未来命运,那么贾宝玉的灯谜也必定同样暗示了贾宝玉未来的命运,他的灯谜谜底是镜子,恰好印证的贾宝玉做为一个镜中幻影的最终宿命,而这面镜子正是风月宝鉴,从灯谜这里也可以印证前面关于贾宝玉真实身份的推测,所以在我看来,这个谜语非常关键是删不得的,我想有些版本既然能在这里出现贾宝玉的灯谜,就绝不会是偶然的,甚至,我猜测这会不会是有人看过原作者最终大结局后,了解了贾宝玉的最终命运,又补上的这个灯谜,以呼应结尾,可惜一切都已经是谜团了。
(贾宝玉的灯谜仅见于梦觉本(甲辰本),关于此灯谜的相关争议之处的详细考证见本文附录二)
前面我们说过,甄宝玉也有自己的妹妹,那个甄府中的“你妹妹”跟林黛玉一样,也爱生病,并为甄宝玉所牵肠挂肚。
《枉凝眉》中说,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水中月是指林黛玉,镜中花是指贾宝玉,前面已经证实贾宝玉的灯谜谜底是镜子,贾宝玉是甄宝玉在风月宝鉴中的影子,镜中花正是镜中之影的意思,那么代指林黛玉的“水中月”同样是反射出来的影子,贾府中的林黛玉是甄府中甄宝玉的那个“你妹妹”的影子
由前所述,风月宝鉴的幻身曾经两度出现在贾府以完成它传真照影的使命,第一次是在贾瑞事件中,第二次是在贾宝玉卧室的穿衣镜映照下,贾宝玉梦到了甄宝玉。贾府抄家以后,贾宝玉先被羁押,后面还落魄了一段时间,按照好了歌注那句“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后面的脂批,贾宝玉和甄宝玉两人的命运又相同了,成为了人人皆谤的乞丐,可是家被抄了,穿衣镜太大又不可能被贾宝玉随身携带,并且很有可能在抄家过程中被没收和打碎了,而此时贾宝玉还未彻悟,根据脂批,贾宝玉和甄宝玉都流落成了乞丐,说明风月宝鉴此时还在继续传真照影的任务,但既然贾宝玉依然过着和甄宝玉命运相似的生活,说明风月宝鉴还在继续它的使命。也就是说,我可以推测出,此时,风月宝鉴又以另外一种面目,另一个幻身出现,继续留在贾宝玉身边,完成它注定的使命。那么风月宝鉴还有没有第三个幻身呢?我觉得还是有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镜子有关的情节,不止是他做的灯谜和做梦梦到甄宝玉,还有一个特别不引人注目的细节,是跟镜子有关的,但是由于我们推断出贾宝玉的命运和镜子这样东西有特殊的关联,所以哪怕再小的细节,只要是跟贾宝玉和镜子有关的,也要特别加以关注才是。
在《慧紫鹃情辞试莽玉》那一回里,讲到了宝玉痴病好了,紫鹃要回去服侍黛玉,这里有一个细微的细节,提到了镜子,原文如下:
宝玉笑道:“我看见你文具儿里头有两三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我搁在枕头傍边,睡着好照,明日出门带着也轻巧。”紫鹃听说,只得与他留下。
我认为这里面提到的小菱花镜子,很有可能就是风月宝鉴的第三个幻身,在穿衣镜被抄没甚至被打碎以后,没办法再伴随贾宝玉去传真照影,贾宝玉同家人一起被羁押,小菱花镜却是唯一能随身携带在身上的物件。原因有二,一是小菱花镜,十分轻巧便携,贾宝玉也说了,明日出门带着也轻巧。不像87版红楼梦里,贾宝玉保留了林黛玉送给他的玻璃绣球灯,以怀念昔日的恋人,但是绣球灯太大了,怎么可能逃过衙役公人的搜身呢?怎么带出贾府是个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情节不太妥当。二是小菱花镜是丫头的日用之物,所以十分的廉价,不是什么宝贝,因此就算被人搜到了,因为不值钱,才有可能在贾宝玉的恳求下让他把这面小镜子一直保留在身上。
这面小镜子,依然是甄宝玉随身携带的小菱花镜,即风月宝鉴在贾宝玉这里的幻身,为的是在抄家落魄以后,继续完成传真照影的任务,直到贾宝玉彻悟,大梦终醒。
贾宝玉所做红豆曲里有一句:“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整首曲子来看,似乎唱的都是林黛玉平日悲愁哀怨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到,林黛玉平日梳洗用的镜子正是菱花镜,而紫鹃是林黛玉的丫头,同时,因为这面小菱花镜子,是紫鹃临走时,宝玉问她要来的,紫鹃之所以在宝玉这里,正是因为紫鹃说林黛玉要回家去,而宝玉因此而疯魔了,所以后来宝玉病好了后给紫鹃保证说:“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这都是宝玉这段感情里,刻骨铭心的誓言和回忆,所以这面小菱花镜子里,携带着缠绵无尽的深情回忆,所以菱花镜才是后来宝玉留着怀念林黛玉的物件,而不是体积过大的玻璃绣球灯。因此宝玉不管多落魄,都会像宝贝似的留着这面菱花镜子,也正因为他始终保留着镜子,镜子才能完成传真照影的使命,一直到宝玉彻悟。
贾宝玉在问紫鹃要镜子的时候,说的是:“我搁在枕头傍边,睡着好照,明日出门带着也轻巧。”这话我觉得有双关的含义,一方面是字面意思,另一方面则另有深意,一般人都是起床洗漱或者整理仪容的时候才需要照镜子,可是贾宝玉搁枕头旁边,睡着照镜子做什么嘞?睡着照镜子,只能让人联想到,贾宝玉睡着了为穿衣镜所照,梦见了甄宝玉的那一段情节。睡着意味着做梦,而镜子意味着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与梦,就是红楼梦这本小说的两大关防之处,是此书的两大骨架、主心骨一般的存在,而贾宝玉一句:睡着好照,则把风月宝鉴和梦都包含了。如果说,小菱花镜是风月宝鉴的第三个幻身,这句话还可能预示着未来,也有可能发生跟穿衣镜一样的情节,通过菱花镜与甄宝玉产生某种神秘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也与梦有关,因为贾宝玉说的是:睡着好照。睡着可不就是要做梦吗?
此外,贾宝玉的第二句“明日出门带着也轻巧”,“明日出门”,是一种未来贾宝玉命运的暗示,在宝玉被赵姨娘支使马道婆暗中诅咒中邪的那一段里,贾宝玉中了邪,突然坐起来说了一句:“从今往后,我不在你们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贾宝玉的这句看似中邪的胡言乱语其实是未来贾宝玉真正出家门,出家为僧的谶语,而“明日出门带着也轻巧”这句话里:“明日”意味着未来,未来是要出门的,“出门”意味着出家,“带着也轻巧,”意味着宝玉未来出家而去,抛弃红尘中的一切,什么都不在乎了,什么都没带走,就只带着这面轻巧的小镜子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小菱花镜子在前八十回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而作者第一次揭示贾宝玉在穿衣镜映照下做梦梦到甄宝玉是在第五十六回的末尾,也就是说,当作者经过长期铺垫,在前面多次提到穿衣镜,终于在第五十六回末尾第一次暗示穿衣镜是风月宝鉴幻身,具有风月宝鉴的功能之后,就立刻让穿衣镜的接替者小菱花镜子在接下来的那一回正式亮相了。我们可以推想得出,同穿衣镜一样,在八十回后也可能不止一次提到小菱花镜子,终于在最后小菱花镜显示出了风月宝鉴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安插线索之精妙,结构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
【注:评论中有人对小菱花镜子产生了极大的异议,又提不出有力证据反驳,我在这里再补充一些关于菱花镜的考证,菱花镜子对于贾府全景式的映照作用并不只出现于贾宝玉问紫鹃要小镜子这里,也不只是我个人的猜想,脂批里也有相关证据,在第五十四回,作者继续描写贾府开元宵夜宴的盛景,这一回的蒙本回末批语是这样的:
蒙回末总批:读此回者凡三变。不善读者徒赞其如何演戏、如何行令、如何挂花灯、如何放爆竹,目眩耳聋,应接不暇。少解读者,赞其座次有伦、巡酒有度,从演戏渡至女先,从女先渡至凤姐,从凤姐渡至行令,从行令渡至放花爆:脱卸下来,井然秩然,一丝不乱。会读者须另具卓识,单着眼史太君一席话,将普天下不近理之“奇文”、不近情之“妙作”一起抹倒。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为全部总评。噫!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量,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
这里批语说作者描写夜宴有如画一幅行乐图,后面又说铸一面菱花镜,其实就是说作者写的那一大串元宵繁华盛宴的景象既像是描绘一幅行乐图里的画中人,又好似镜中映照出的影像一般,而且这面镜子还是一面菱花镜。从批语里再次印证了两点,一是,贾府的景象的确是镜中影子,二是映照这幅全景影像的镜子还真的被证明是一面菱花镜。】
我们前面论述了风月宝鉴于甄贾两府的传真照影作用,在原文中写到风月宝鉴时的多条脂批可以说极其意味深长,脂批说:【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是怕读者误以为自己看到的贾府故事是作者着意要写的,其实作者是要写甄家,又说:两面皆可照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似乎是在告诉读者风月宝鉴正是具有大关键大作用的道具,是能够喻示整本书“表里”的物件,并且明白告诉读者,此书明写贾家【原系空幻虚设】,但又要【观者不要光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可见,除了表面上的规谏纨绔子弟不要耽于声色,否则性命堪忧以外,还有双重的寓意,这寓意是干系整部书的写作构思的,故此点醒读者:千万不可照正面。【谁人识得此句】也就是说,识得此句的人才是聪明读者,所以说“不可照正面”,可以将之翻译为:读者千万不可只看书的表面上写的贾家,那都只是空幻的虚影,“只照背面”,可以翻译为:聪明的读者请将你看到的贾家领会成背面隐写的甄家。
除此而外,对于风月宝鉴的两种功用,我觉得还可以做深入的分析,前面说,脂批在评论风月宝鉴的时候,说镜子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暗示的是作者表面上写的是空幻虚设的贾家,即是贾家为甄家的镜中影子,背面隐写的甄家才是作者真正要写的。但是,除了这层意思以外,风月宝鉴还可以解读出更深刻的含义,一般来说,正常意义上的镜子功能,就是指照原样还原出照镜子的人的形像,谁照镜子,镜子里就映出跟谁长相一样的镜像。例如,贾宝玉做梦梦到甄宝玉,反过来甄宝玉也做梦梦到贾宝玉,那么甄宝玉就等于在照镜子,照出了跟自己什么都一样的贾宝玉。这就是一个正常意义上的镜子的功能。这算是风月宝鉴的第一种功能。
风月宝鉴还有一种功能,就是两面相照,例如,在贾瑞照镜子的时候,无论镜子的正面还是反面,都没有像正常的镜子一样,映照出贾瑞自己的面孔,相反,他在镜子的正面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王熙凤,在镜子背面,却看到了恐怖的骷髅,这该如何来解释呢?
我们说,风月宝鉴的第二种功能两面相照,是暗含有作者深意的,贾瑞在镜子正面看到的王熙凤,代表的正是他无法摆脱又不可控制的欲望;而他在镜子背面看到的骷髅,则隐喻着现实的残酷,又或者说,人心中对于残酷现实的恐惧。欲望与恐惧,左右着人性的方方面面,像一根看不见的命运缰绳,栓在迷梦中人的脖颈上,控制着他们的一言一行,驱使着他们在红尘中来来去去,或生或死,跌宕浮沉。
跛足道人让贾瑞只可照背面,就是让他清醒的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与可怕,从而不要受欲望的缰绳驱使,丢掉性命,然而迷梦中人是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贾瑞看到骷髅就在恐惧的驱使下,只照正面,最后在欲望的无情蹂躏下一命呜呼。这正是对开篇点题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一种呼应。
而我们说甄府在风月宝鉴的映照下,照出了跟甄府一样的影子——贾府给读者看,通部小说的前半段,风月繁华,红尘旖旎,一派贵族大家庭的奢华气派,有如镜子的正面所照,为世人所欣羡,这个欣羡其实就是世人也想要富贵的欲望,也代表着希望世世永葆富贵的贾府中人的欲望。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后半段作者慢慢把镜子反转了过来,给读者看的是镜子的反面所照,那掩藏在一派富贵繁华表象底下的,却恰恰是衰朽颓败,白骨森森的可怕现实。这也正是脂批所说此书“表里皆有喻也”的内中深意。
由于b站专栏有字数限制,剩下的内容只能等下回再更新了。
等不及的,可以将下面链接复制到浏览器打开看全文
《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429853/answer/14453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