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针对“咸鱼之王”的评论做的一点回应和延伸。

2023-07-24 05:00 作者:Jasper1918  | 我要投稿

咱们就一条一条来: 1“改开前女性在婚姻中和男性没有对等地位”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您说的确实没有问题。但有问题的在于,这并不是我之前回复讨论的方向。我需要明确一点,我之前评论的,是反对您原评论中“改开也才20来年,就想完全解放思想” 这句话。我刚才想表达的是,女性思想解放不是改开开始的,而是在49年建国前后就已经着手进行的。改开反而对妇女思想解放产生了阻力,尤其是在劳动力上。 您说的婚姻地位问题和改开个人认为无关,而是中国作为上千年的封建父系社会,在打破旧秩序,往社会主义发展中会必然面临的问题之一。这和我刚才论述的改开前三十年的风貌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改开后男女在婚姻地位方面也没有什么过于公平的长进吧?如果真的在向好发展,那网络上,尤其是贴吧和xhs的男女婚姻观对立又是怎么回事。 2."未开放前女性能够从事的劳动仍然有有限“ ”这一时期(指改开前,1978)特征是:第一、中国妇女已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主要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占39.5%)、服务行业(占40.%7)、城市公用事业(占38.0%)和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占38.5%)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统计年鉴》(1981),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第122页 工业,服务,城市公共事业,文教。这些都是相比与解放初期,女性职工占比大幅增加的行业。我不清楚您的”能够从事的劳动任然有限“是指什么样的”劳动“。如果您指的是金融服务或其他的私有制企业,那请不要忽视时代因素。前三十年百废待兴,饭都吃不饱,没有空间没有时间也没有意义去建设这些行业。 3.”工厂内是最底部的劳动市场“ 显然您并不了解新中国前三十年工厂和工人的地位。也并不了解工厂内部的职位。把前三十年工厂的工作环境用“最底部”这种强烈的阶级词汇去形容,建议您再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献来丰富一下您对前三十年工厂工作环境的认知。 4.”妇女能顶半边天是战时情况下喊出....." ”从《人民日报》来看,最早把“妇女”和“半边天”联系在一起的一篇报道,借用的是湖南民间俗语。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妇女被广泛发动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195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保护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文中提及湖南农村有句俗话说 :“妇女是半边天。“ --源自百度百科,引用文献:人民日报1956年5月16日 第1版《保护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一时还难于减轻。如果不实事求是地对待妇女的劳动问题,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湖南农村有句俗话说:“妇女是半边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当中,难道可以忽视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和安全的问题么?;耿化敏, 张蕾蕾.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考证[J]. 北京观察, 2015(3):74-75. 请问1956年是什么战时?后面的一句“号召大家看见女性力量”话虽没错。但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下,1953到1978年之间,妇女职工占就业总数从11.68%上升到了32.7%,整整14.66倍(依然出自中国统计年鉴)。请问这难道不是“现实的反应”? 5.“在西方的思想冲击下提出获得平等是一种进步”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此后,中国在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均载明,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拥有同男子一样的权利,后两部宪法中还规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条文。” --《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第一期,39页 “改革开放以前,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国家强调各个行业内部男女在就业规模上的平等,因此在一些并不适合于女性特点的职位也安置了女工。” --李若建,《女工:一个重生的社会阶层》,社科期刊2004年第四期 女性要获得平等的地位不是西方思想的“冲击”带来的。上面的引用证明了我的论点。 西方思想冲击带来的是所谓“女性主义”,或者说叫自由主义女权思想。这种思想以存在主义的视角为分析女性,它否认男女“天性”的差异,而将女性一些表现的不同归因为后天的社会处境、文化、历史的影响。我很想展开了说一下这部分,但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被吞。我建议你去阅读一下《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女权运动”的对比与反思》这个文章。并且再去详细了解你所谓的“西方思想”后,在做论述。 6. 关于我“男强女弱”的论述 这点和我上述提到的所谓西方女性主义有一定的关系,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女性主义提倡的是什么。他们的提倡会不会某种程度的限制女性的就业选择。接着,在改开后的市场经济中,各小型,私人企业没有了过去国企对于男女就业的硬性要求,在相当一部分领域自然更偏向男性。毕竟女性在生理上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 剩下的我也很想展开聊聊,但因为这里是b站,你我又是因为一条评论而暂时的进行了讨论。说多了反而没什么意义,也不方便。我这里推荐两个文章,你可以选择闲暇时来看一看,说不定能有不一样的感受,也能更理解我说的具体含义: 《社会变迁与中国妇女就业的历史与趋势》,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第一期,38页 李若建,《女工:一个重生的社会阶层》,社科期刊2004年第四期 祝好。

针对“咸鱼之王”的评论做的一点回应和延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