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究竟代表着什么?它真的是万物的终点吗?

死亡是指在生命系统中所维持其存在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它代表着一个事物状态的终结。以地球生命为例,狗的寿命一般为十到十五年,人类的寿命大约在八十岁左右。格林兰鲨鱼的寿命可达二百七十岁以上,就算是号称可以永生的灯塔水母,也有真正死亡的一刻,死亡也不仅限于生命,同样也适用于宇宙中的天体。
在大约五十亿年后,当太阳内部的氢元素被耗尽的那一天,无法再继续进行核聚变释放能量时,太阳便开始走向生命的终点,最终演变成一颗荒芜的白矮星。
同样,地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寿命。当太阳进入生命末期,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外层不断膨胀,最终地球会被太阳无情的吞噬掉。而从微观世界看,宇宙万物都是由元素构成,其中放射性元素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半衰期。从钋-215仅为转瞬即逝的0.0018秒到铀-238,可达漫长的四十五亿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微观事件,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周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解释,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而根据熵增定律的解释,在一个封闭的孤立系统,内伤的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且这一过程不可逆转。两者看似矛盾,但其实却相辅相成。虽然能量的总量不变,但其形式和分布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体现了熵增定律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死亡,其实只是由一种形态变换成了另一种形态而已。比如,从刚出生时不足十斤的米,到现如今体重已达一百斤以上,你身体中多余的物质究竟来自于哪里?此时的你和十年前的你相比,所组成的物质还有多少是重复的。而当你减肥以后消失的那一部分物质又去了哪里,宇宙也是如此。当太阳变成一颗白矮星后,曾经组成太阳的物质又去了哪里?其实,死亡并不是所有事物的终点,世间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只是变换了另一种形态而已。他们从未消失,又何来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