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河令》温周关系结局篇——生与死

2021-11-28 15:36 作者:傲慢的双鱼儿  | 我要投稿


     

这部剧,编剧站的就是阿絮视角。其他所有人都是工具,老温也不可避免,但是剧本打磨这么长时间,前期表现良好,人物丰满剧情吸睛,最后一集崩塌至此,令人遗憾。

温絮两人的背景身世,叙述模式正好相反,老温的身世像剥洋葱般慢慢揭开;阿絮是一开始就把最主要部分放出来了,先抑后扬,四季山庄那段的展现是伴随着老温的身世之谜同步呈现的。如果剧情从桥头晒太阳两人相遇展开,天窗往事慢慢揭秘,那阿絮的形象会越来越黑化,他的道德立场会越来越欠缺说服力,为了观众们站对角度,必然要按现在的路子。但因此,老温的角色形象就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一开始以浪荡公子形象示人,用以衬托乞丐阿絮的正面形象,继而鬼谷谷主,祸乱江湖,亦正亦邪,邪魅居多,剧集过半后才揭晓原因,这个人物才有了内在的统一,但印象已经固化。

虽然情节主线是老温复仇,但是在阿絮面前,老温永远是辅助方。他像四月的天空中华丽飘飞的风筝,线被攥在阿絮手中。所以编剧要让阿絮吃定老温。就是说,无论阿絮怎么乖张离谱,老温都毫不质疑。虽然这种稳定不移在恋情中殊为可贵,但是基础没打牢,还是不能令人信服。

此剧要让观众见证他们是怎么同生共死的,倒不如说见证阿絮是怎么被一步步救活的。

阿絮给自己钉完第七颗钉子,只剩三年时间,走出天窗,易容成乞丐,落入底层,桥头偶遇老温,跟老温的复仇线有了交集,然后几个月里成功转型,在江湖上又光鲜地浮出水面,外表和心理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经历了重生的阿絮有了爱情,需要继续活下去,于是所有人都来帮忙,连多少年没联系的高人都来助攻,形成全社会(江湖)的共识——阿絮必须活下去。当然出力最大的必须是老温,虐情虐恋最刺激,所以老温来不及反应就得为阿絮去死,用了最虐的以命换命的法子。哪怕牺牲掉老温也要先救活阿絮再说。然后发现阿絮一个人活着不幸福,老温还得活过来陪阿絮。

这部剧的主线是《温客行复仇记》,副线则是《周子舒的救赎之路》或者《抢救周子舒的江湖动员令》。

那就要看阿絮活下去的理由是不是充分了。

阿絮的钉伤由来,第一集已经道尽,这样一份贯穿始终的惩罚,本来是他脱离天窗的手段,却被冠以赎罪之名。既如此,逻辑要自洽,就不能随便拔钉治好,剧中让阿絮用为老温报仇的名义拔钉,非常高妙。但是技术问题解决了,道义问题还在,赎罪的前提是他真的知悔知改。如果他光说不做,逻辑上就站不住脚。给自己身体钉一百颗钉子,却听任韩英继续杀戮,就是知错不改;想靠对老温的干预救赎自己,围魏救赵,也完全行不通。所以编剧要给他一个最后救赎的机会,让他干一票大的——救百姓于战乱。这下可以理直气壮地活了吧?可惜逻辑上又没站住脚。

拔了凶险的钉子,只有五天的存活期,剧情的弓又拉满了悬念。

编剧只要想,就肯定能编出办法来救阿絮,若不是大巫的医术和叶白衣的武功,就会杜撰第三种方法。甚至把钉子再按顺序钉回去,恢复原貌。

虽然所有人都在热衷于给他寻医问药续命,但他自己的态度最关键。编剧漏了一步:阿絮作为自主的人,需要做选择,而不是来者不拒。就算全天下都想让他活,他自己总该衡量一下。手握生杀大权的变态酷吏,搞出七窍三秋钉整治部下,是为残暴;用苦肉计,欺上瞒下逃出天窗,是为可耻;到了江湖上,除了勉为其难地收下成岭,遇事都是说说大道理,看不过眼也不管,态度一贯清冷消极,明哲保身;后期得知老温是师弟,才开始全力保护老温,也才开始想到起用弃置的四季山庄,一切都看自己的现实需要,哪有任何积极主动的赎罪行为?

他前半生的作为,真的配享全江湖的厚爱和助力,换得后半生的平静生活吗?

如果想赎罪的话,爱情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有爱了,想活了,就可以逃出生天?如果坏人做到底,咬死不赎罪,腆着脸活下去,也是一种完整人设;又当又立还充人生导师,就是人设崩塌。在生死问题上,不负责任的自由就是逃避,希望他最后一次没有逃避。体面地死有那么难吗?死如果出于自主选择,而非不得已,那才是真正的强大。

可阿絮不愿意死,从剧中看,他全身上下写满了“好死不如赖活”,整剧里他都在顽强地逃避死亡,所以才能在师父的家业一败涂地,师弟和旧部都死光后独自出逃。一出场就不惜放弃耀武扬威的首领职位,沦落为易容乞丐,是为了活下去;叶白衣说可保他十年寿命时的两眼放光,透露了内心的求生欲;老温为救他命的种种努力,都得到了他的默许;打晋王那两掌,完全是煞费苦心为了保自己的命;到了最后一集,进入武库后,阿絮看到生的希望仍然抓住不放,六合神功也要练,哪怕必须永居雪山,过孤寂无欲的非人生活,也挡不住他活下去;此前心心念念的“浪迹天涯,诗酒江湖”的潇洒写意生活只是过嘴瘾,观众谁认真谁输。

为了活命,一切皆可抛。

画梅花的情节,也显示了他不甘心就死。如果他下了必死的决心,最顺理成章表露心迹的方式是决绝地把最后一朵涂红,但他没有,直到后期韩英去他的住处,那朵没上色的梅花还赫然在目,仿佛是他内心的怒吼:活下去!

坚拒治疗,泰然赴死,才是真正想以死赎罪的态度,而不是在死亡面前如此崩溃,情绪大起大落。所以,他并不想赎罪,既没在现实中赎罪,也没想以死谢罪,嘴上说说好听的借口,内心根本就从没接受过。所谓赎罪,是他人设中的又一个谎言,目的当然是将他塑造成好人形象。

这样一个人设塌方的阿絮,在剧里找到了生路,是山河令正向解读的失败。但若是用来讲述伪君子的通关技巧,此剧又很成功。


老温和阿絮各自的命运,本来就是悲剧,在相识后找到爱与美好,然后回归命运,才是正常结局。按剧中设定,阿絮的目标是赎罪,老温的目标是复仇,这样两件事决定了他们的悲剧走向。有了爱情,他们也仍要完成自己的目标,也就是爱情基础上的悲剧。

老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然后走向另一个悲剧性的结局,没有问题,也符合阿絮身边人的共同结局。但方式不能偏离老温的性格,前后要一致。首先老温是深谋远虑,做事充分思考在先,成竹在胸的人,大敌当前似闲庭信步,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不经考量就仓促做事,不是他的风格。就算阿絮性命危殆,老温出于本能相救,未尝不可,但必须给老温自己选择的空间而不是按头,这一点是能否立得住的分野。基于36集加彩蛋的荒唐逻辑和叶白衣误导实情的信息,编剧的漏洞有点大,不光毁掉了老温牺牲的价值,也给了叶白衣满满的恶意,还顺带让阿絮活出阴差阳错的无奈。

剧中温絮两人都表态愿意赔上性命去完成自己的使命,阿絮体现在钉钉子把阳寿缩短,但是后来有几番动摇;老温体现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出谷之时,我便对自己许下誓言,要将这伪善的江湖付之一炬,要把这些魑魅魍魉统统赶回地狱,如果这是罪,尸山血海,滔天大罪,皆由我一人承担,如果要我陪葬,我愿与此浊世共焚!”他从未动摇。

有的人简单归因,从老温“愿与浊世共焚”的誓言就推断出他有毁灭或自毁倾向,还有所谓反社会倾向。这种逻辑很违反常识。所谓自毁倾向指的是没有现实需要的涉险行为。为了完成目标,直面不可避免的危险,叫“视死如归”,不叫自毁。发死誓在执行极端任务的人身上很常见,“人在阵地在”,“至死不渝”,能证明人家想死吗?那些为事业献身的人都有自毁倾向吗?“不怕死”不等于“想死”。

这种违反常识的思路,典型地基于反派思维,也就是因为老温的鬼谷背景。而反派是用来毁灭世界的,他们就是要毁天灭地并自我毁灭是吗?身份偏见已经被说滥了,可这分明又是身份偏见。难道浊世不应该焚毁吗?放出这样狠话的老温在惩恶扬善,他清算了江湖圈子,他的行为拯救了五湖盟及周边,毁的是老贼赵敬代表的“正道人士”组成的浊世。当然任何行为都是有代价的,会有连带损失,老温的誓言就是表明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

“愿与浊世共焚”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个正向的难得的鲜明态度,正是想要好好生活的人应有的态度。没有这样一腔热血疾恶如仇的人,哪来的清平世界。大部分人活在世上都是苟且偷安,浑浑噩噩,“甘与浊世共存” 的状态,如何能理解老温。

老温厌恶那个江湖小圈子,不等于厌世,江湖之外还有广大的世界。文武双全的老温不是个只盯着江湖的眼界狭窄之人,他的日常生活之精彩写意超出剧中任何一人,这还是于深仇之下。他从小就告诉阿湘,鬼谷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叫人间,有一天会送她去人间。他的自我修炼和对阿湘的培养,都是照着人间生活必备的基本伦理和全套家务技能,外加超脱于江湖世界外的诗书乐才艺(要不是阿湘艺术方面悟性实在差,一听讲就犯困,必定能培养出个小才女)。“一饮一食乃是人生最享乐之事,怎么能这般随意对付呢?”讲究生活细节的风流才俊,定是自得其乐之人,比一般人更加懂生活,会生活。

老温是个骨子里热爱生活的人,他的生活比一般人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朝气和活力,对一切外在事物都好奇,有敏锐的观察力、学习力和行动力,尤其他身上体现出的对爱的追求和对不公的愤怒,更是健全人格的必备要素。他对复仇的执着是命运压给他的重担,却被一些人说成是他活在世上唯一的目的。他没法选择命运,但他的生活态度显示了不向命运低头。复仇之前能把生活过成诗,复仇之后更没理由放弃生命。事实上他对复仇后的生活从没放弃过,他积极为阿絮寻求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在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和你归隐山林,过神仙般的日子”。他始终是清醒而深情的,珍惜每一滴“蜜糖”。哪怕阿絮没治好病走得早,老温也做好了打算,找个地方独自生活,“谁也不见了”。这些在剧中都有交代。

老温始终表现出对生活积极正向的态度,这是他最对得起父母的一点。他对复仇和生命是同等的姿态——永不放弃。

如果是个一心向死的人,应当是丐絮匿迹江湖,厌倦一切,老气横秋,随死即埋那类状态,怎么可能是老温这样的生活态度。

但即便如乞丐阿絮这般了无生趣,也不能证明他就想死。很多老年人每日里昏昏欲睡,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并不见得想死,可能怕死怕得要命。每个人心情不一样,外在生活状态也不一样,有些人看上去就生命力蓬勃,比如老温,说他自暴自弃当然是无稽之谈;而阿絮看上去确实自暴自弃了,但生存本能也仍在顽强抵抗。

有着华丽生命底色的老温,报仇后之出世,完全可以是相忘于江湖,到另一片山海去过潇洒的生活。如果他的生命里没有出现阿絮,在今后漫长的时光里他可能会找到更好的伴侣,阿成,阿白或阿柳,也可能是孑然一身度过。

既有了垂死的阿絮,那老温就应和阿絮在最后三天度一个诗酒江湖的蜜月,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相互陪伴。情感上的圆满不在于时间的长度,刹那可以是永恒。三天后,阿絮死在爱人怀里,老温是殉情了还是像龙雀一样把自己封闭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让鬼谷一代枭雄成为传说?多半是后者,符合生命的本质:孤独,也符合他们各自的性情和他们爱情的使命。


珍惜生命的老温不会自暴自弃,但会为救亲人爱人而献身,为的是一份情义。在他看来,情义比生命重要。如果阿湘需要他拿命去救,老温一定愿意舍命;如果阿絮去武库的原因有说服力,老温又是唯一有办法救他的人,那36集后半段就没毛病,毕竟阿絮表明了想活,想练六合神功,老温也一定愿意舍命成全他。如此一来,倒也符合悲剧的意义——将美好的生命毁灭给人看。

来如春花倏忽染尽薄云,去似秋风一夜散净浓雾。质本洁来还洁去。

而横空滚出的彩蛋,彻底搅了局,把一个好端端的悲剧媚改成了白发卡通片。活成千年老妖,两人成天在雪山上儿童般玩耍,食雪饮冰,还可以不事稼穑了,全世界的冰川地带够他们吃一万年,除了给“好死不如赖活”的人生目标提供了终极满足方案,还剩下什么?

就像潮水有涨有落,太阳有朝有夕,生命的美感来自于时限,凄美比甜美更美。彩蛋把真实之美毁灭了。

永生从来不能深化主题,却有致幻效果。

所谓国风武侠若搞成仙侠结尾,观众们当然会基于前面的人设发出不满,因为老温和阿絮都从没有想要过叶白衣那样的生活(阿絮在最后一集时为了活命不得已接受了),叶白衣自己都后悔没把六合心法一把火烧了。

若雪山上的生活如此美好,叶白衣为何坚决不让容炫学?毕竟容炫才是那个最想练六合神功的武痴。如果叶白衣顺势将容炫留在雪山上,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本剧故事的源头一定不是起自阴差阳错,而是无法回避的天大理由。剧情中的逻辑必须自洽。

彩蛋用最难看的结束姿势把精彩开局的基础逻辑都推翻了,赌观众只有金鱼的记忆力吗?

所谓大团圆,绝不像表面看到的那样仙美。


本文图片采自电视剧《山河令》

《山河令》温周关系结局篇——生与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