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画虎类犬

2023-03-17 11:37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施衿结褵 画虎类犬 画虎反类狗 刻鹄类鹜 《后汉书·马援传》 【原文】 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䄜,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今译】 (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被封为伏波将军,他对自己的晚辈要求严格,希望他们为国家出力) 起初,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哥哥的儿子马严和马敦,(两个侄儿)都喜欢对时政、对别人做尖刻的议论,而且爱与轻薄的侠客往来。 马援在前往交趾时,写信教训他的侄儿,告诫说:“我希望你们在听到有人谈及别人的过失时,能够像听到有人说及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注意:耳朵可以听,但嘴巴不能乱说(不可以议论)。好议论人家的长短,说长道短,妄议国家大事,胡乱讥讽时政的是非,这些都是我最厌恶的。我宁肯死,也不愿意听到子孙有这样的行为。你们知道我最痛恨这种行为,我之所以再讲这事,像女儿在出嫁前,母亲把五彩绳结在她的身上,申明父母的训诫,再次告诫,意在让你们牢记,不忘而已。 “山都县的县官龙伯高是一个敦厚、谨慎的人,所说的话都无可挑剔,口中没有不合法度的话(口无择言),他还品行端正,谦逊简约节俭(谦约节俭),廉洁公正有威望。我爱戴他,敬重他,也希望你们能够向他学习,仿效他。 “越骑司马杜季良,为人豪侠好讲义气(好义),把别人的忧乐作为自己的忧乐,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助人不分贵贱,好坏人都交(清浊无所失)。他父亲去世时,来吊唁的有好几郡的人,我也很喜欢他、敬重他,但我却不希望你们学他,仿效他。 “这是因为如果模仿龙伯高不到家,即使学不成龙伯高的样子,仍可以成为一个谨慎能自勉的人,做一个朝廷信得过的的官吏。好像雕塑一个鸿鹄(天鹅)不成,塑出一只鹜(鸭子)来,不像天鹅而类似鸭子,仍可以说是刻成相类的鸟,还是同类。 “而如果模仿杜季良学不好,学习杜季良不到家,那反而就会堕落成轻浮放浪的轻薄儿郎,那就是像画一只老虎不成,反而像只狗了,变成性质根本不同的兽类了。 (虎是兽类中的权威者,一般野兽都畏惧老虎;而狗却是卑劣的兽类,只晓得摇尾乞怜。) “到现在为止杜季良的福祸还不可知,郡里的将士(官员)一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里的百姓都说他坏话,对他的意见很大。我经常为他感到寒心,所以我不希望子孙们学习仿效他。” 【赏析】 东汉时大将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喜欢讥议时事、而且随便与有武艺或讲义气的人往来,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不远千里写信回家,致书教谕,本文就是这封情真意切的信。 信中马援让侄儿们效仿学习一位叫龙伯高的人。龙伯高为人诚实谦慎,节俭简约,即使不能学到,总还可以接近一些,成为一个好人,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 “施衿结褵”原指古代女儿出嫁,母亲在女儿的身上结扎五彩丝绳及佩巾。后来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诲。 刻:雕刻。 鹄:天鹅 鹜:野鸭 “刻鹄不成尚类鹜”、“刻鹄类鹜” 把天鹅雕塑不成天鹅,总还像个鸭子 try to carve a swan,and at least you'll get a duck . 后喻指模仿的不成功,模拟虽不能逼真,但总有点相似之处。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反类狗”、“画虎类犬”,把老虎画得像一只狗,画出来的虎像只狗 try to draw a tiger and end up with the likeness of a dog. 后人用为成语,形容仿效得拙劣,make a poor imitation,相差甚大,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比喻不切实际地攀求过高的目标 aim reasonably high 实现不了,fail to achieve,好高鹜远而无所成,unsuccessful attempt in description,因而留下笑柄、贻笑大方。 

画虎类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