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年如何面对空虚

2023-06-27 19:29 作者:方晓东我的  | 我要投稿

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也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以至于很晚才遇到这些好书,不过却也可寻找 到其中的必然性。 年少时期,阅历不足,经验很少,对事物的理解不够鞭辟入里,以至于许多书显得枯燥无聊,就像高级的菜肴如果没有懂得品尝这种醇厚的舌头,也是难以下咽的,反而由此产生的挫败感更让我们把书籍当成洪水猛兽。 再加上以前对电子产品中花里胡哨的软件的痴迷,书更显得毫无魅力,当时幼稚浅薄的思想只足够让我接受短视频的洗礼,而无法真正与伟人留下的思想精华共鸣,这实在是一种悲哀,我想可能也是许多青少年们的悲哀。 需要强调的是,幼稚浅薄绝不是什么错误,而是每成长一个阶段回看过去的思想自然生发的认识,能认识到这点是甚至是值得喜悦的。悲哀的是一辈子蜷缩在这样的浅薄中,放任人生的矛盾茁长。 但更大的悲哀不止是难以走出这种浅薄的怪圈,而是在这种清晰的空虚感里挣扎找不到出路。这种痛苦的来源是欲望的循环机制,欲望只会再生产却永远不会被满足,而欲望的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快感,为了不断获得这种快感,人会不自觉去维持这种循环。 这就是人们刷短视频上瘾的原因,尽管我们明确知道“刷”这个动作毫无意义,却仍难以停下,打破这个循环。很多青少年被这种机制毒害却难以自拔,任凭空虚疯长最后滋生出生命的无意义感,在一事无成中,一边无所作为,一边看似“清醒”得痛苦。 这种痛苦被大人们当作无病呻吟的矫情,于是这些外部内部矛盾纠缠交织,足以毁掉一个孩子,也足以流水线似的批量毁掉大部分孩子。手段的类似意味着问题的相似,这似乎成为二十一世纪青年们的通病。 的确,回想以前,我也觉得当时矫情的迷茫有点傻气,但绝不能全盘否定。人生这道题步骤太多,每一步都有意义,哪怕是试错,也是宝贵的。 就像科研一样,有些科研工作者花了大半辈子探索,却发现这条路走不通,没有任何人能够说他的工作毫无意义,砍掉任何一条错误道路都可以使正确的道路被选中的概率增大,更不必说在探索过程中的其他收获本身也是极大的财富。 人是发展的,变化的,每一个现在都有过去铺陈,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界苛刻地批判过去,也不能以现在的糟糕否定未来,眼光停滞会害得人生也难以前进。 而这种迷茫几乎是必然的,在学业压力下,目标被定好了,考一个好大学,可是这背后的东西呢,好像被忽略了,一个人的个性如果无法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靠外界所定的目标很难激发动力。 而美梦也一定会在目标被实现的那一刻狂喜之后破碎,因为我们被推到最前面了,而前面是一片白茫茫,不再有人为我们制定目标,我们不知道为何在努力,以后要为什么努力,或者就干脆在迷迷糊糊中追寻所有世俗给我们的目标,而快感也只停留在那一瞬,在欲望的怪圈中循环,而无法真正感觉到满足和幸福。 我们被欲望驯化,成为只能被快感投喂的奴隶,于是接受不了生命的平静,只当作无聊与空虚,害怕与自己相处,害怕没有喧嚣来掩盖内心的吵闹,于是不断追求感官刺激,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了,只知道得到什么也不会很快乐。 我们丢失了好奇,丢失了热情,丢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我们被贪欲迷惑,不知道光是身体健康,心情平静,亲近自然,丰富精神,不需要怎样的狂喜也是足够幸福,轻松,愉快的。

青年如何面对空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