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内的综艺节目,别再找素人当背景板了行不行?

2022-01-26 22:57 作者:阿哲已经无所谓了  | 我要投稿

如果你公司的团建长下面这样,我猜你会想掀桌子:带你去春游,却让你罚站一天看别人做游戏,不能玩手机不能黑脸……


这样的“公司福利”,是不是还不如回去上班?


以上这些对参与者一点都不友好的设定,是《哈哈哈哈哈》节目组为犒劳该节目的剪辑师,带他们“春游”的安排。




这群素人基本上全程只能看嘉宾玩游戏,等嘉宾赢了他们才能吃一口鸡肉。要是明星输了,这群人还得重新排队,几轮游戏下来啥都没吃上。


你跟我说这是员工福利?是当工具人的福利吗?


此外,邓超还临时邀请了一个煎饼摊的路人阿姨加入春游。但阿姨加入后,和其他素人一样,沦为背景板。


更惨的是,其他人还有熟悉的同事陪伴,阿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令人无语的安排,导致观众都很同情大妈:


大姐真不如待在那里做生意。







说实话,尽管这几年综艺里的素人地位有所提高,但目前国综对素人参与的策划,依然很不合理。


#什么时候,国综才能拍好素人?#


也许我们看看素人在国综的地位发展史,答案会清晰起来。


从前的素人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在电视上呢?


功能性综艺,比如相亲类、婚姻调解类。


当年比较出名的素人,就有《非诚勿扰》中的“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嘉宾马诺。


是的,一般要靠吸睛言论才能搏出位,不然就只是走马观花一趟。


但这些出圈纯属偶然。


素人从来都不是综艺的参与者。


要么像拿了脚本一样演戏给大家看,要么就是沦为工具属性的陪衬。


例如最愿意给素人镜头的《我是歌手》这类歌唱节目,观众宛如真金白银请的气氛组。


再想想,除了真人秀,素人是真的没啥表现空间了。


这个阶段的国综素人基本上属于野生。


野生有野生的活力。比如《极限挑战》中,基于孙红雷和黄磊的国民度,引发了很多教科书式的素人综艺效果。


孙红雷在街上执行游戏任务,对路人阿姨使出“流氓恐吓”:


赶紧,还不赶紧上班!一会儿把你抓起来了!


阿姨则完全无视他,狂热地一边录像一边露出姨母笑。戏剧张力有了,一下就搞笑了。




黄磊当出租车司机,遇到狂热女粉丝。她一边拍胸脯,一边感慨:


啊,我竟然看到个活的。


后座的朋友直接笑飞,更何况观众。




只要和黄磊眼神一对上,就花痴地捂嘴大叫大笑,综艺效果拉满。





野生素人能靠真实反应感染到观众,有些甚至比明星还让人印象深刻,在综艺里发光发亮。


但能跟明星分庭抗礼的野生素人,可遇不可求。几乎没有一个国综为素人留出舞台。


直到2017年,广电的一个倡导,才让普通人开始在国综拥有姓名——


“提高普通群众在节目中的比重,让基层群众成为节目的嘉宾、主角,注意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背景。”


翻译一下,就是明星大咖拜拜,今后舞台要还给老百姓了。


自此,国综素人向2.0版本出发。


这份倡导本意当然是好的,明星炒作风气日盛,在没啥内涵的综艺里轻松露脸玩玩游戏就能赚天价酬劳,对年轻人的价值观会产生不良导向。


但当这份倡导落实到各大综艺时……效果比野生素人还差。


《奔跑吧》请名校名师讲课,让明星假装学生。老师话毕,大家在游离状中被王耀庆一句“老师说得好”惊醒,在错愕中为综艺效果鼓掌。


可见在早期的国综里,素人被捧场的次数极少——


哪怕以这么生硬的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均指向节目组对素人嘉宾的敷衍。


再或者,把素人和路人粗暴划上等号。


像《亲爱的·客栈》《中餐厅》这些经营类节目,素人真的就只是来吃饭的客人。发言就是点个餐,探讨两句“吃不吃辣”,不能再多了。


《亲爱的·客栈》第二季收官那集,请来了几个老一辈的护林人让他们话当年。老爷爷们在感慨那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光辉往事时,大家都接不上话。


半天才憋出不痛不痒的生硬回复:挺危险的。




饭后,大家轮番给爷爷表演节目,但年轻人的曲目爷爷欣赏不了,双方都尴尬。




唱完没多久,很快就以“老人要休息”为由,让爷爷们退场了。




可以看出,素星结合得很费劲,就还是很生硬。


那段时间的国综,对素人是弱策划的。


只是简单把他们摆在明星嘉宾的旁边,成为节目的边角料,敷衍的态度让素人在电视上显得非常无趣。


综艺中,星素地位悬殊。


而这股矛盾,后来集中在2019年爆发。


那年,由昆凌、吴昕、范湉湉领衔的素人改造综艺《你怎么这么好看》开播。女明星们无视委托人的求助需求,把自身狭隘审美强加在素人身上,激起众怒。


评论区都在替素人生气:看傻了、毁三观、垃圾恶心剧……





至今,点赞最高的评价是这条:


文盲投机分子有什么资格对努力生活的正常人指手画脚,荒唐可笑




另一个知名翻车节目,就是贾乃亮、王祖蓝、孙艺兴、范湉湉领衔的探访素人类综艺《亲爱的,来吃饭》。


原本,明星嘉宾应该通过“蹭饭”形式拉近与素人的距离,以一顿饭为切口,展示普通大众的人生百态。


可惜——同样的,明星嘉宾和节目组过度把素人当工具人。


明星蹭饭还蹭出了一种“让你请我吃饭,是你的荣幸”的无礼和优越,对饭菜挑剔,根本不尊重素人。引发网友差评如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档综艺本身都是有原版的,不属于创新。


《你怎么这么好看》和2018年美综《粉雄救兵》,《亲爱的,来吃饭》和2016韩综《请给一顿饭》非常“相似”。


“像”就算了,问题是人家《粉雄救兵》至今第六季了,评分全在9分以上,《请给一顿饭》也是8分 。


而《你怎么这么好看》只有2.2分,《亲爱的,来吃饭》只有2.3分。


同是展现素人的节目,同样的模式,依然“抄”都抄不好,国综素人地位依然不见长。


根本原因:节目始终不让大众当主角。


几乎是同一时间,素人在综艺中的形态,以另一种方式崭新出现。


2018年观察类恋爱节目《心动的信号》开播,这次节目的主体,是素人。明星退居二线成为观察和点评的人,3.7万人评出了7.0分,效果不错。


很快,同质化全素人恋爱综艺爆发式增长,评价都还行。2019年的《喜欢你我也是》7.0,《遇见你真好》6.8,《我们恋爱吧》6.5。


同年,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开播。


一群素人实习律师到考虑所实习,而明星,同样只是在演播厅观察。反响一样很好,7.3万人评出8.2分。


节目中的素人嘉宾小范围内受到观众关注。到了第二、三季,出现了素人嘉宾掀起大范围讨论的情况。


比如,你是不是有段时间常常听到“丁辉”这个名字。


他就是《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一位素人嘉宾,由于只有本科学历受到面试官的怀疑,引发“学历歧视”的大讨论。





而素人综艺引起现象级讨论的,当属去年的《再见爱人》。


近四万人打出8.9超高分,所有都在为这群素人的节目吹彩虹屁。节目本身也引起大家对当代婚恋关系的讨论。




素人嘉宾终于不再是小范围自嗨,拥有跟明星一样的光芒。


其中一位曾经当过演员的女嘉宾郭柯宇,因这个节目圈了一波粉,大家纷纷翻出她当年的电影重温。




是,国综少数素人嘉宾是火了。


但素人综艺时代,始终还没有到来。


你看:《心动的信号》买了韩综《心脏信号》的版权;《令人心动的offer》则是《Good people》;《再见爱人》是韩综《我们离婚了》——都不是原创。


节目缺乏原创能力,会导致什么问题?


回头看看,为什么素人在综艺中形态已经更新那么多次,还是那么不合理呢?


素人看似在综艺中的地位提高了。


但并不是因为节目组把素人纳入策划考虑了,相反,他们还是在偷懒。


从生硬嫁接,到直接买版权,甚至偷懒抄袭。无论是先前的失败,还是后来表象上的成功。没有原创精神的综艺,永远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


自己不创新,怎么会有进步?


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真人秀中,节目组总是习惯性工具化素人。




虽然今天我们只是聊综艺中的素人这个小切口,但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国综原创能力没有提上去。


太可惜了。


素人综艺明明是一个趋势,素人节目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共鸣感。


《令人心动的offer》中,实习医生被训,观察嘉宾吴磊替他尴尬到一直“自戳双目”;




医学生面对临床的焦虑,在镜头前直呼“好难”,让孟非、周深都不禁感叹“好真实”,易立竞甚至感同身受到了她的窒息感。





实习医生熬夜加班,用word文档名字“不能睡觉的offer第一天”调侃节目,以自嘲激励自己,一点小点就能让弹幕直呼破防。




这些,都是素人才能带到的共鸣。


日综、韩综浪潮都曾经席卷过全球,国综什么时候才能领先一把?


风口其实一直都在。


能不能乘上这阵风,就看谁的原创能力强了。

国内的综艺节目,别再找素人当背景板了行不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