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迷”之微笑的老师?呜~他还讨价还价|老姜怪01
自升入初中后,小凯特结识了一位面带“迷之微笑”的数学老师。
老师姓姜,又高大又帅气。小凯特对他的第一印象——嗓门大。一进门就“咳咳”两声,走上讲台,课堂的主角便定了。姜老师就是这样,他的脚步声也很大,从教室的右下角传来,连左上角的学生都能听上回音一分钟。虽说是夸张了,可小凯特确确实实记清了:上次,姜老师走过的地方旁,画册顺其“啪啪”震落。小凯特永远也忘不了老师那时的尴尬表情。可小凯特再怎么看,竟也瞧不出姜老师眼角的一丝皱纹——可他确确实实地笑了呀!小凯特就觉得很奇怪——难道老师太年轻了?还是老师画了妆?但老师的喉结又确确实实很神奇,明明这么大声,可波角又这么柔和;明明音高上下起伏,却不那么尖锐刺耳。一节课下来,小凯特总会想:老师,你不累吗?
老师当然累,他做了这么多,大概是为了“工资”吧。
小凯特十分清晰地记得,那天数学老师当堂警告大家:“练习册我可能改可能不改,但作业本我一定会改,不然,这个月我的工资要被扣的。”他顿了顿,继续说着,“为了我的工资,大家加油吧。”尽管大家都嘟起嘴叫不平,可老师他却只是抿起嘴,“迷”一样地笑了一会,留下一个潇洒的身影,让大家哭笑不得。还有一次,姜老师笑眯眯地说:“让我来给你们讲解一下吧,别客气,也好对得起我上个月的工资。”他笑了笑,像个小孩子似的,仍然“迷”一般。而台下,大家“目瞪口呆”地默坐了两分钟,唯有姜老师在台上独戏。
小凯特打量着这位“迷”一样微笑的老师,打自心底感觉:他应该是个很有趣的人吧……
不过,说真的,小凯特实在想看看老师哭的样子,应该也是“迷”一样吧。只是,老师似乎没有眼泪,成天“迷”一样地微笑。小凯特有些失望,但她也知道,大人都是这样。
就连小凯特自己,也会随着年龄变成那一样子——就算她现在还是个爱哭的小鬼。但说实在的,她已经不小了,14岁,一个什么概念!可她就是一个小女生——矮矮的个子,萌萌的小脑袋,芝麻状的眼睛,还有嫩嫩的小鼻子和樱桃样儿的小嘴,简直就是“小”字的化身。她就是那么天真,就是那么爱哭,给人一种小妹妹般的幻觉,活生生的一个小萝莉。
从幼儿园起,她就是这个样子。她一向这样,又一向坐在前排。
这位数学老师,还给她留下了一个可怕的印象——就像现在,已经到了期末近尾声的阶段,姜老师给班上其中的三十位同学定了目标,剩余的十六位同学幸免。规则是:这三十位同学的成绩若超出目标,就有一定量的奖励;若没达到,差几分就准备挨打几下吧!
小凯特刚好被姜老师拉进这个“圈子”里。记得那节课,姜老师一个个同学轮下来。
“谢莹,你就82分吧!不!就75分好了。上次你也该被打怕了……”
“不不!老师,就85分吧!”
“89分行吗?”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88分!”
“不行不行……”
“那86分。下一个!”
小凯特看着谢莹无可奈何的表情,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气。她记得前天路过姜老师办公室时,听到那撕心裂肺的戒尺声。她回想起,谢莹在午饭时告诉她:“‘老姜怪’给我私下定了个目标:83分。他还笑眯眯地给许多好学生定了目标……”那时,谢莹脸上既有几分兴奋,又有几分不安。现在小凯特明白了,原来姜老师的“诡计”是——先给大家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出难题,再用戒尺刺激大家的脑神经,最后一阶段便是不久后的考试提分。证据呢——落在谢莹手底心儿上的戒尺声就是铁证。可这么一想,小凯特心里却没底了。那戒尺声还在她耳边回响、脑中回响、心中回响,她忘不了,她心都要碎了——不!已经碎了。姜老师说到做到,可谁知他又这么快采取措施了……
“凯特,你也定个目标吧……嗯,你要几分?”
小凯特心里一震,立马站起来,带着慌张犹犹豫豫地说:“我……我60分吧!”
“70分,如何?”
“不……”
“71分!”姜老师讨价还价的“神功”就要发作了,“如何?有问题吗?”
“没问题。”没办法,小凯特尬笑不已,话到嘴边只得咽了下去。姜老师不再光顾小凯特了,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轮了下去。可再看看小凯特,这个小家伙都要“笑”哭了!只能怪姜老师没同情心了。
差一分打一下,小凯特身为数学的黑心“奴隶”,这可要被打几下呀。现在,她的心里终极得不安,终极得焦躁。可转念一想,谢莹说老师给许多好学生定了目标,这么说来,自己在老师眼里也是好学生喽!谢莹是数学课代表,那么自己就是“数学小天才”。想到这里,小凯特“嘻嘻嘻”地笑了。但是,她真的很紧张。
不过呀,尽管已是初中生了,可小凯特仍旧坚持保持一颗童心。难怪爸妈说她长不大,同学说她好相处——反正也是个小个子,做个小妹妹的感觉挺好的。
但她很快就笑不出来了。那“老姜怪”呀,就在隔天早上,也就是星期五的第一节课,数学卷子白花花地“飞”了下来。小凯特绞尽脑汁,也只答出了估摸一半的试题。下课铃响了,“老姜怪”带着阴谋得逞的微笑离开了教室。那“迷”一样的微笑,足以让小凯特大哭一场了。她真的哭了,一回到家就扑进被窝里哭了。爸妈问她原因,可她又说不出。但至少,她暂时笑不出来了。
哦哦,这个“老姜怪”的外号嘛,那是大家在同学群里暗下给姜老师取的。记得大概十月份的时候吧,班上的何次宇同学在姜老师的课上睡着了。尽管他并没有过大幅度的动作,也没有影响到他人,但不仅被姜老师骂了一顿,还被揪出门外,再来是尝到了戒尺的味道,最后又被带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里,到头来还写了检讨。这也是外号诞生的这天。事实上,上课睡觉事件不是首次发生了,但是这回严重了点。说全了,姜老师上次已经警告过大家了,这种惩罚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就是不知为什么,外号一出来,就被传开了,可能因为好玩,也可能因为读上去朗朗上口,还可能因为姜老师的言行太符合这个“名词”了。反正啊,那段时间“老姜怪”特别得红,人气榜爆表,每天都有讨论姜老师的话题,并且翻出来,都能惹人大笑一通。
小凯特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应付姜老师”,可不管怎么想,对手可是“老姜怪”呀,有他的地方便有戒尺的身影。怎么办,怎么办?小凯特现在的现在的现在的现在,已没有藏身之地,她乱了章,初中以来头一次感觉生病该多好啊!
早想把文章送上显示屏了,先前有一次微调:“自升入初中后,小凯特结识了一位面带‘迷之微笑’的数学老师。
“该老师姓姜,又高大又帅气。小凯特对他的第一印象——嗓门大。一进门就‘咳咳’两声,大步流星走上讲台,这堂课的主角便定了。姜老师就是这样一老师;他的脚步声也很大,把三班教室看作一方形,从教室的右下角传过来,连坐在左上角的学生都能听上回音一分钟。
“虽说是夸大了,可小凯特确确实实看清了,也记清了:上一次,姜老师走过的地方旁,几本画册顺其‘啪啪’震落!小凯特怕是永远也忘不了姜老师那时的尴尬表情。那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射在姜老师脸上,只见姜老师唇角微勾,似是在笑。可无论小凯特再怎么看,竟也瞧不出姜老师眼角的任意一丝皱纹——怎么会呢,姜老师他切切实实地笑了呀!小凯特就觉得很奇妙:难不成是姜老师太年轻啦?就又好奇起了姜老师的年纪。
“‘不一定,’小凯特的邻桌同学谢莹淡淡说,‘可能是老师化妆了。’
“她又看了小凯特一眼,笑道:‘你说是吧?’
“是吧。
“原来男老师也化妆?小凯特觉得更奇妙了。
“但老师的喉结也切切实实得奇妙,明明其讲话声那么大,可其波角却是那般柔和;明明音高上下起伏,却神奇地不那么尖锐刺耳。一节课下来,小凯特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老师他累不累?
“姜老师当然累,他做了这么多,大概是为了‘工资’吧。”看原文的一到三自然段放在这里,可见更加冗余,且引出了谢莹这个角色(大概是想写百合文的,就现在看,有的地方读着津津有味)。
到三四自然段,若无人说,我肯定已经想不起这档事情了,但我确切地知道:这是发生过的,于是有了“原来当年还有这事儿”的感叹。不知道今天,姜老师在岗位上,是否依然。
且看调过的版本,四五自然段:“小凯特十分清晰地记得——有天上课布置完作业,姜老师当堂警告大伙儿:‘练习册我可能改可能不改,但作业本我一定会改——不然,这个月我的工资要被扣的。’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为了我的工资,大家加油吧!’
“班里有个调皮胆大的男同学捣蛋道:‘那我们有红包吗?姜老师你工资分我们一点呗!’
“结果姜老师一点也不给面子道:‘不可能滴!’
“尽管大家都失望地嘟着嘴叫不平,姜老师却自顾自地抿起了嘴,谜一样地笑了会儿,留下一个潇洒的身影,踩着准点的下课铃走出教室。
“还有一次,姜老师他笑眯眯地说:‘让我来给你们讲解一下吧,别客气,也好对得起我上个月的工资。’他笑着,像个小孩子似的,仍然谜一般——而台下,大伙儿目瞪口呆地跟着默坐了两分钟,唯有台上一姜老师在独戏。
“这位姜老师,人格魅力太大了!小凯特坐在第一排,近距离打量着这位迷一样微笑的老师,打自心底觉得吧:姜老师应该是个很有趣的人。”
下一段调改版与原文分流,先承文章本章:“到十月份,初一三班的同学群已经建立得差不多完善了。恰巧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班上的夏才宇同学在数学课上竟然睡着了!尽管他压根没有影响到他人,甚至连大幅度的动作都没有——可他不仅被姜老师当场抓包臭骂一顿,还被揪出教室尝一尝戒尺的滋味;教室里没一个人敢吱声,坐在靠门窗边的一排也没人敢窥,就怕和姜老师来一个四目相对——尴尬是其次,枪打出头鸟,受罪是主要,到时候给自己整个杀身之祸,得不偿失。最后,该夏才宇同学尝尽了戒尺的滋味,紧接着又被带进班主任办公室里,到头来还罚写了两份检讨:一份给姜老师,一份留在班主任那;万幸他没有被叫家长,也算是长记性了。
“当天放学时分,姜老师喜滋滋地从夏才宇手中接过‘战利品’,收入他的那本厚厚的数学教材里。
“宛如打了败仗一样的夏才宇同学正准备跨出办公室的门,忽闻背后一句音色愉快的“走好”,是姜老师说的。他恨恨地回头瞟了一眼,阴阳怪气地道:‘老师再见。’只望见姜老师嘴角浮起一抹欣慰的‘迷之微笑’。
“事实上,这一个月以来,上课睡觉事件也不是首次发生了。苗子是从英语课开始的,语文课上已有好几起,班主任的科学课也不例外,但这次的数学课,姜老师为所有三班任课老师出了个头。
“枪打出头鸟,在老师群中当然也不例外——翌日一早,‘老姜怪’这个称号就传开了。”至此,随着“老姜怪”称号略略引出,调改版的第一章结束。我去《作家助手》上瞄了一眼,这篇调改版发布于十月六日,至今已创建2年283天。
就现在的眼光来看,后者互动性要更强。
另外有一点,这位“班上的夏才宇同学”,我想了想,好像在现实中并没有他的支点。
而原文的第二块,竟直接与调改版的第六章相契合。
“不过,说真的,小凯特实在想看看老师哭的样子,应该也是“迷”一样吧。只是,老师似乎没有眼泪,成天“迷”一样地微笑。”当时这里好像有个伏笔,但姜老师到底有没有哭过,我已经没印象了(可能我做梦吧)。至于当时我是否纯粹地这么想,我也记不清了,不过,现在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的味儿。
“就连小凯特自己,也会随着年龄变成那一样子——就算她现在还是个爱哭的小鬼。但说实在的,她已经不小了,14岁,一个什么概念!”哈哈,14岁,那可真是一个相当矛盾的年龄:既希望一跃成年,又惧怕着长大后的自己不是喜欢的自己。而我现在的愿望,大概就是一直读书吧,苦是苦了点,但只要是读书,就还是青春,攻破难题的快感、突发奇想的灵感以及与同学拌嘴争论的乐趣,都是打工生活难以触及的。只要还在读书,就好像还是那个被呵护的孩子,还是那个帮助父母便是懂事的孩子,而非义务与生活。
“可她就是一个小女生——矮矮的个子,萌萌的小脑袋,芝麻状的眼睛,还有嫩嫩的小鼻子和樱桃样儿的小嘴,简直就是‘小’字的化身。”怎么说呢(思索),可能,可能这是一个后排高个女生的梦想吧。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后排都有我的身影。小学时候,班主任说:“现在后排的女生,可能初中、高中的时候就坐到前排去了,都是这样的。”彼时当真渴望前排的位子,这个愿望在高中以后得到了满足——我高中时期,一个班四十多个人,十四个女生在前,其余男生在后。话说高一排座位的时候,我努力往前挤;等到高三,往她们身旁一站,已经不用踮脚了。这几年身高,让我恐慌的是“不进反退”,从初中报称的一米七一,到一米六六、一米六四、一米六三(汗)。倒是小时候同高矮的发小,如今蹿我一个头了。
“再用戒尺刺激大家的脑神经……”说到戒尺,大概是初一时期的一大考古。前些天与发小家庭聚餐,她现在还记得初中时戒尺落在掌心的滋味,“你也是曙光的,你应该知道我们那戒尺吧?”她说。不光记得,还挨过打。那根戒尺是老姜怪的“专属武器”(我印象中不是所有曙光的老师都用,我们班还有一个用戒尺的是科学严老师,不过她不打人,只唬人<PS:但她叫家长>), 又长又硬朗,我还没忘上面篆刻的字迹,出自于《三字经》吧。
“谢莹是数学课代表,那么自己就是‘数学小天才’。” 小凯特“嘻嘻嘻”地笑了,纸页前的我也“嘻嘻嘻”地笑了:你是真敢写,脸皮真厚啊!
何次宇同学,说实话印象中确实有个姓何的同学,模样也有印象:带着黑框眼镜,瘦瘦矮矮又很机灵。好像是他,在高二亦或高三的时候,说英语陈老师坏话又恰恰被路过的陈老师听到,等我发觉这事的时候他已经低着头杵在了陈老师面前接受训话。至于外号是否诞生的这天?好像不是。因为在我得知这个外号的时候,它已经在同学间流传了好一阵子了。
在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便爱上了这个名词,好像童话里的大怪兽可可爱爱地走进了生活。在一切未发生以前,我是非常喜欢姜老师的;但在出事之后,每每面对他,我们之间好像生了一层隔阂。我怕他的报复,又有心虚与羞愧。
BB:图文是秀米编辑的,公众号是昨晚发的,融媒宝今天第一次用,导入链接却发现格式炸了<我谢>,只好重新编辑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公众号(糖醋八大家)眯一眼哦<玫瑰(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