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2020年夏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古代汉语》(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050100038
课程中英文名称
Ancient Chinese(1)
开课学期
3
学分/学时
3/51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二年级学生
先修/后修课程
现代汉语
开课单位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学院
团队负责人
林源
执笔人
林源
核准系主任
丁婵婵
一、 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
古代汉语(一)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系统讲授古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和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古书注解与辞书等,文言作品以先秦两汉的典范名篇为主。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系统的古代汉语理论知识。
课程教学目标2: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熟悉名篇佳作。
课程教学目标3: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分析现代汉语中的语言文字现象。
课程教学目标4:对古代汉语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词语的文化意义、美学范畴、典章制度与典故等有相当了解。
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4个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1:系统掌握相当水平的文学学、词汇学、训诂学、语法学及其它与古代汉语阅读理解相关的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2: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书等,快速搜索相关研究资料。
毕业要求指标3: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独立点断、注释、标音与翻译文言文,能够分析句子成分,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逻辑与层次。
毕业要求指标4:熟悉文言文。能够背诵相当篇目的古代汉语名篇佳作,包括《老子》《论语》《庄子》《左传》等。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课堂教学/研讨/实践/实验等)共51个学时。
表2-1教学环节教学章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学时安排
教学章节
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汉语和古代汉语
第二节 雅言、通语与文言文
第三节 汉语史的分期
了解古代汉语的分期与代表作品;
了解汉语的两个书面语系统;
了解古代汉语的地位、形成、特点等。
说明学习要求、书面作业、背诵朗读作业、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
介绍方一新 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刘坚《近代汉语读本》。
讲授、讨论、练习。
要求学生上网搜索论文,查找有关汉语史分期的论文。查找其它相关论文。
2
第二章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一节 怎样查字典辞书
第二节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了解掌握工具书的检索方法;
了解工具书的编排体例;
熟悉重要工具书《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尔雅》《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经传释词》、在代词典《汉典》、国学大师、甲骨文在线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并能熟练使用。
介绍:
胡奇光《中国小学史》
徐时仪《儒家经学与中国古代辞书编纂》
讲授、讨论、练习。要求学生当堂阅读这些字典,查询自己的名字的意义。查古诗文中易错的一些字词“时”“习”“思”“召”“黉”“庠”“床”“斑马”“瑟瑟”“历历”。查自己读不懂的字词。
4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古汉语的单音词
第二节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了解古汉语词汇的构成;
能够掌握词本义的考证方法;
了解词义引申的一般途径与常用规律;
了解古今词义异同;
熟悉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了解词义的演变与发展。
介绍张博《古代汉语》、郭在贻《训诂学》、徐时仪《近代汉语词汇学》。
相关论文:
1.《孟子》“顽夫廉”解
2. 释“顽”——《汉语大词典》释义商榷
3.《通俗文》书名考
4. 《汉语大词典》义项排列层级研究——以“顽”、“廉”两词为例
讲授、讨论、练习
阅读
在之后的文选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之前介绍的工具书查找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请学生找出成语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语素。
6
第四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发展简史
第二节 汉字的造字法
第三节 古今字
第四节 汉字的繁化与简化
第五节 繁体字、简体字、异体字、通假字、假借字
第六节 常用部首
了解汉字历史与汉字的五种主要字体;
造字四法;裘锡圭先生的造字三法;
饶宗颐先生的汉字三美;
了解汉字的繁化与简化;
能够区分古今字、分化字、异体字、俗字、讹字、别字、繁体字、简体字、通假字、假借字;
熟悉常用部首与常用声符。
掌握常用部首的来源、意义、常见位置与常用变体等;
对有理据的汉字能够析形释义。
介绍裘锡圭《汉字学概要》、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藏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雷汉卿《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林源《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讲授、讨论、练习
在之后的文选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之前介绍的工具书查找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分析常用汉字部首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如“教”“府”“庭”“院”“阶”“霉”“莓”“梅”“糠”“糟”“糕”。
6
第五章 语法(上)
第一节 判断句
第二节 叙述句
第三节 否定句
第四节 疑问句
第五节 词类活用
第六节 代词
熟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用句型;
了解判断句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了解关于古代汉语“是”的词性的判断;
了解系词“是”的演变过程。
了解叙述句的主要特征。
了解古代汉语否定句的常用句型与常用否定词。
了解常用疑问句句型与常用疑问词。
了解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如使动、意动、介动、名词作状语等。
古代汉语代词系统及古今代词的不同。
介绍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讲授、讨论、练习
在之后的文选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分析文中句子,指出句子类型,分析句子成分。判断其中“是”的性质等。
6
第六章 文选
第一节 史传散文(上)
第二节 诸子散文(上)
了解古文注解常用术语。如注、传、笺、训、诂、注、音义、疏、反切、读若等等。
了解文献相关背景、作者、编者、点校者及注释者;
了解文献成书、流传、卷数与重要版本。
从字、词、句、篇、修辞、典故等各方面理解文章。
掌握文章的内容及文章在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与修辞等诸方面的特点。
介绍:杜泽逊《文献学概要》
高小方《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
讲授、讨论、练习。要求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工具书与相关知识说明其中字的读音,词性、句子类型,分析句子成分,点断句子,判断课文的注释与点断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等。
27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教学方法,辅以讨论。
表3-1 课程毕业要求、教学目标和达成途径
毕业要求指标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系统掌握相当水平的文学学、词汇学、训诂学、语法学及其它与古代汉语阅读理解相关的内容。
了解古代汉语的分期与代表作品;了解汉语的两个书面语系统;了解古代汉语的地位、形成、特点等。
了解古汉语词汇的构成;能够掌握词本义的考证方法;了解词义引申的一般途径与常用规律;了解古今词义异同;熟悉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了解词义的演变与发展。
了解汉字历史与汉字的五种主要字体;造字四法;裘锡圭先生的造字三法;饶宗颐先生的汉字三美;了解汉字的繁化与简化;能够区分古今字、分化字、异体字、俗字、讹字、别字、繁体字、简体字、通假字、假借字;熟悉常用部首与常用声符。掌握常用部首的来源、意义、常见位置与常用变体等;对有理据的汉字能够析形释义。
熟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用句型;了解判断句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了解关于古代汉语“是”的词性的判断;了解系词“是”的演变过程。了解叙述句的主要特征。了解古代汉语否定句的常用句型与常用否定词。了解常用疑问句句型与常用疑问词。了解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如使动、意动、介动、名词作状语等;古代汉语代词系统及古今代词的不同。
讲授、讨论、练习。
要求学生上网搜索论文,查找有关汉语史分期的论文。查找其它相关论文专著等。
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书,熟练搜索相关研究资料。
了解掌握工具书的检索方法;了解工具书的编排体例;熟悉重要工具书《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尔雅》《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故训汇纂》《经传释词》、在代词典《汉典》、国学大师、甲骨文在线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并能熟练使用。介绍胡奇光《中国小学史》。
讲授、讨论、练习。
让学生查自己的名字。
查古诗文中容易读错与理解错的字词。如“时”“习”“思”“召南”“黉”“庠”“床”“斑马”“瑟瑟”“历历”“休”“康”“息”。
查文选中自己读不懂的字词。
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讲授、讨论、练习。
讲授相关背景、作者、编者、点校者及注释者;了解文献成书、流传、卷数与重要版本。从字、词、句、篇、修辞、典故等各方面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内容及文章在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与修辞等诸方面的特点。
通读教材《古代汉语》四册全部诗文。
背诵相当篇目的古代汉语名篇佳作,包括《老子》《论语》《庄子》《左传》等。
背诵教师指定的名篇佳作。如《老子》《论语》等。
四、课程考核要求及方法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的过程性考察与期末闭卷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本课程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细则及对应的教学目标见表4-1所示。
表4-1 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分值、细则和对应的教学目标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教学目标
过程性考察
课堂笔记、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等。
50
书面作业:
1. 课堂笔记
2. 课后书面作业
阅读作业:
阅读教材与相关文献。
朗读与背诵作业:
1. 诵读教材文选
2. 背诵指定篇目
毕业要求指标1:系统掌握相当水平的文学学、词汇学、训诂学、语法学及其它与古代汉语阅读理解相关的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2: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书,熟练搜索相关研究资料。
毕业要求指标3: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4:背诵相当篇目的古代汉语名篇佳作,包括《老子》《论语》《庄子》《左传》等。
期末考试
组织考试
50
以卷面为据
毕业要求指标1:系统掌握相当水平的文学学、词汇学、训诂学、语法学及其它与古代汉语阅读理解相关的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2: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书,熟练搜索相关研究资料。
毕业要求指标3: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4:背诵相当篇目的古代汉语名篇佳作,包括《老子》《论语》《庄子》《左传》等。
表4-2 教学目标评价依据和评价方法
教学目标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掌握系统的古代汉语理论知识,具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提问、作业、小论文与考试
加标点、注释、标音、指出文中的各类语言文字现象等。
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言知识分析现代汉语中所保留的古代汉语语言现象。
提问、作业、小论文与考试
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释现代汉语的一些语言现象。如“自立”“自爱”的分析。
对古代汉语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典章制度、典故、文化词语有一定了解。
提问、作业、小论文与考试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文化现象。如“松柏”的文化意义。《左传》三不朽、横渠四名。《心经》中的“心”与《说文解字》中的“心”意义有何异同?
注:可附说明
表4-3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序号
评价要点
权重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1
回应教师
90
随时准确回应
随时大致正确的回应
随时回应
多数时候能够回应
经常走神,玩手机等
2
主动提问
10
经常主动提问
提问较多
有时提问
偶尔提问
从不提问
注: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 X<60
五、对课堂持续改进的考虑
提前布置作业,尽可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资料,主动解决问题,通过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尽可能引导学生开口回答问题,尽量引导学生解释课文,解释相关语言文字现象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发现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查找工具书与相关资料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引导学生不迷信教材与工具书,发现教材与工具书中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引导学生定期整理所学内容,将古代汉语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郭锡良.古代汉语(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张博.古代汉语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参考文献
[1]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方一新 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高小方.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郭在贻.训诂学[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5]胡奇光.中国小学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雷汉卿.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M].成都:巴蜀书社,2000. [7]林源.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8]刘坚.近代汉语读本(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9]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0]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11]徐时仪.近代汉语词汇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12]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藏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14]藏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15]徐时仪.儒家经学与中国古代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