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知书屋前言
准备新开一个专栏,名字就叫“东知书屋”。
东知(dongzhi)是我的网名,取自苏东坡诗“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东知又和“冬至”发音近似,而我是冬至后出生,这个网名颇合我心意,因此用了20多年,遇到被占用的情况,只好叫“东知知(dongzhii)”。
“东知书屋”顾名思义,存放的是我读过的书。
读书和玩小车,算是我的两大爱好,其中读书的历史可能还要更长一些。
还不认字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了,只不过是别人读,我听。
承担这一任务最多的,自然是我的母亲,我总是听不够,每晚缠着她读个不停,以至于她不得不想些办法,来减少每晚给我读书的时间。
比如48本一套的《三国演义》小人书,母亲每周只拿2本出来,理由是书店每周只卖2本,我居然信了,毕竟妈妈从来不会骗人。
几十年下来,虽然没读出什么成就,但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始终觉得书真是性价比最高的商品,通常只需要几十块钱,你就可以拥有智者一生的思考,体验人生百味,纵横时间空间。
读了一些书,也会思考什么样的书算是好书。
直到我看到了一句话,一本好书,是初读时似曾相识,再读时犹如初见的书。
有些书,的确是读起便不忍释卷,以后也会时时想起,常读常新的。
正是初读如获良友,再读如逢故知。
当然,阅读并非总是乐事,所谓展卷有益,也对也不对。
对的是,即便是随手翻翻,也好过时刻对着手机,最起码,对眼睛伤害小一些。
不对的是,如果读到“糟糕”的书,实在是会影响心情。
况且每个人的兴趣、禀赋各不相同,同样的书,每个人读来亦不相同。
把读书当成任务,阅读可能是种煎熬。
把读书当做消遣,得到的只是知道,不是知识,这也是我自己最常见的阅读状态。
把读书当做求知,才能融会贯通,正身明德,书为己用。
把读书当做求道,境界太高,我无法描述,也从未触及。
但不管怎样,一本好书,仍旧是看似四方触手可得,实际可遇不可求的。
幸运的是,我们的世界无数先行者,他们留下的,或正在书写的宝贵财富,足够我们享用不尽了。
所以,“东知书屋”想存放的是我读过的、觉得好的书,是想推荐给诸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