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靠日语上岸!中二病也要追求效率 | 学长学姐说(上体考研616)

2021-05-13 23:32 作者:体育考研日记  | 我要投稿

本期嘉宾

刘祎玮

报考专业:体育管理


日语:64


政治:69


专业课:223


总分:356


排名:初试第十,综合第14


写在前面

皆様、こんにちは。我是刘祎玮,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


我的备考时间很紧迫,六月才买了各类教材参考书以及考研日记的课程,拖到七月才开始正式学习,满打满算也就半年。


我本科是日语专业,所以专业课可以说是零基础,而且我是那种容易倦怠的普通学生,每天都是背书俩小时然后看动画片一小时,再做题俩小时然后看特摄一小时,如此“劳逸结合”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所以,我的经验比较适合和我相似的,没有奔着TOP1去,而是上岸就阿弥陀佛,希望把有限的学习时间换取那些更好拿的分数的考生。


换句话说,就是学会如何取舍,优先掌握中低难度题目和考试频率较高的题目的经验。


所以对学习热情、学习毅力、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和考试目标都max的大佬就不要来以我作参照了。



我的备考经验

日语

我本科是日语专业,英语可以说完全丢掉一点不会了,所以只能选择日语。但凡是大学里学过英语的同学,如果你日语是零基础或者低水平,我绝对不推荐你选择日语,千万不要觉得日语里有汉字就好学,那都是假象。


如果是日语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并且觉得考日语一定能比考英语分数更高,那么可以尝试选择日语。


考研日语203的文章难度大约在N2-N1之间,相比能力考阅读量和阅读难度都小一些,但是题目会出得更细致。


比如に・と对比是每年的必考点,你需要掌握这些助词的所有用法,再比如每年的阅读理解都会有一两道干扰选项争议很大的题目。


因此,在考试方法上相较于能力考的有限时间内泛读,考研日语203更需要你沉下心去精读。


此外,考研日语203相较于能力考少了听力,多了作文和日译中,需要加强这些题型的练习。


我推荐宵寒老师的课程,可以微博关注“日语老师宵寒”了解相关资讯,然后根据自身日语水平选择课程。


教材的话同样也是推荐宵寒老师编写的橙宝书(真题与模拟题)、绿宝书(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蓝宝书(词汇)以及往年只供给内部学员今年终于公开售卖的黑宝书(语法心经)。


另外我还推荐使用“沪江开心词场”APP帮助单词记忆。

接下来,说点学习方法技巧之外的个人感悟吧。


我大学四年日语其实学得非常差劲,所以日语其实到最后反而成了我的短板。那么,我是如何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还能拿到60+的呢,我觉得和语感以及宵寒课程的针对性密不可分。

我从初中起就是深度acg爱好者,大量观看了日本的动画片和特摄片,还经常模仿人物台词。


在做题时因为语法薄弱同时词汇量也不算特别大,很多文章看第一眼连在说什么都不懂,然而将多读几遍后,作者的情感就跃然纸上了,我从脑海中搜寻和作者说话方式相近的“二次元”人物台词,大概就能猜出作者的表达内容。



技巧来了👇👇👇:

因为日语是比较含蓄的语言,日本人很少在文章一开始就抛出真正的观点,而是在字里行间显露出自己的倾向性,最后才在结尾委婉提出个人见解。只要掌握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再从每段的核心句子中了解大致的事件脉络,就能做对大部分题目。


我这样的情况属于特例,对于大多数选择日语的考生来说,只要在做题过程中多开口,然后在观看课程时跟着老师读课文,语感和口语能力自然会提高,对于之后的复试也会有不小的帮助。


至于宵寒课程的针对性,我认为是非常强的,能够直观体现在你的做题准确率上。说白了,我们考研的目的是拿分录取,而不是提高日语能力。


两个人实际水平可能有很大差距,但是最后分数却相差无几,这就是由于水平较低者在上课和练习过程中选择优先掌握高频考点和考试技巧,那么他相当于用更少的精力换取了同样的结果。


还是那句话,备考要有的放矢、效率至上,把外语、政治中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专业课上。在这方面,宵寒课程我认为对于考研日语203的研究是非常透彻的,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的总结高频考点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体社

根据近几年的考题,体社主要是以课本内容为主来出题,好的一面是只要背熟就能拿到很高分数,难的一面是背诵量确实很大。

由于时间紧迫,我的每一门专业课其实都没读过课本,直接拿着基础资料就上手背。当然,最后考前还是建议再稍微翻一遍书,查缺补漏哦~



我的方法是:

1.先跟着羊哥的基础课把每一个章节说了什么搞明白。比如一些名词解释和概念定义,如果只是望文生义很容易产生误解,会严重降低背诵效率。而当我充分理解甚至能自己讲述这个知识点时,原本生涩拗口的词句也能熟读成诵。

2.听完一节课,就把这个章节二星三星的内容背出来(一星我留到了最后阶段),不用逐字逐句,要从一开始就尝试练习提炼关键要素,可以参考视频课所提到的重点词句和基础资料的重点部分。

3.每一天把背诵内容的小标题输入“遗忘曲线日程”小程序中,严格遵照记忆曲线规律来复习背诵。

人脑不是电脑,没有数据存储功能,明明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的,过几周后苦思冥想也只能回忆出零散句子,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如果采用背完所有章节再二轮背诵的方法,你会有种之前白背的错觉,这将会极其打击自信心。


如果遵照记忆曲线规律在一个月内滚动6遍,那么就会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烙印,放置在一边直到考前两周再通读复述一遍就能激活烙印。



体概

根据近几年考题,体概和热点的结合还是比较紧密的,纯粹的背诵题比例不高,比较考验考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因此强烈推荐今年的考生都要读新版本的体概课本,里面的现状分析、数据罗列、理念方法都有所更新。

像我去年手里的基础资料也是根据旧版本课本编写的,这些内容都是靠楠姐在视频课和冲刺资料提供,相比之下今年的你们是有优势的。


背书方法和体社差不多,虽然我们这届初试时考了许多冷僻的课本题,但是总体来看还是二三星知识点出题频率较高


我当初学习时也感觉压力很大,许多一星知识点到最后来不及背了,但是学长学姐都鼓励我:“很少有人能把书背完上考场,考前能多背一道是一道。”


学习的时候抓重点,不要瞻前顾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千万不要在重点没背完情况下苦记边角料!!!千万不要因为背不完书而自暴自弃!!!千万不要遇到没背过的题就空着!!!


考试时其实并不是复述课本就算对,而是言之有理即给分,要相信你几个月的刻苦学习带来的知识储备,能够让你临场编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见解。


那些和热点紧密结合的题目,比如“习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价值”一题,在课本上有提到概念(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民共享),但是具体的解释和分析需要查阅相关的文件和文献,做这种题目就需要材料和能力两者兼备。


补充材料的话大家放心,基础资料配套的重要文件和冲刺资料中的文献收录就能为大家省下80%的查阅时间。


能力的话,就是要在学习中训练联想和整合能力,在初期学习中就去练习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的问题与挑战”一题,就要整合课本中七八九十等章节的相关内容,而不能只答竞技体育这一章节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思维导图和知识框架不是让我们死记硬背的而是要把它们作为工具来灵活运用。

体管

根据近几年考题来看,体管出题是最玄学的,换新教材后仍然有可能考老教材部分,也有可能几乎不考课内题而全是热点题。


更令人头秃的是,体社体概姑且都和体育有关,大家来报考上体想必多多少少对体育知识都有所了解,认真研读后其实理解不成问题。


然而体管的考纲中有一些管理学部分,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非常生涩拗口甚至像是在阅览天书,每个字我都会读但是连在一起完全看不懂(好真实,谁又不是呢)


我的个人建议是,读不懂就算了,不要勉强自己影响心态,毕竟分值不高,考的都很浅显。可以先从原理以及与体育关联度高的二三星内容来入手,具体哪些是重中之重可以听课呀。

还是那句话,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习时间非常宝贵,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把有限的时间用来记忆那些出题概率和分值更大也更能记住的知识。


热点题的学习方法和体概差不多,我认为无论何时开始尝试做热点题都不算早,破题构思、回忆知识、整理框架以及表达论述等能力需要日积月累。


不要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而不敢尝试做题。高分都是一次次练习和批改出来的。应当从开卷慢慢开始训练自己的提炼材料重点的能力,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答题模板。


等到最后两个月冲刺材料收到后,你阅读里面的文献和标答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到那时你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量级就可以尝试闭卷答题。


这里我推荐大家报名考研日记组织的模拟考,能够规避很多可能发生在考场上的失误,对一些意外情况有了心理准备,还有列出详细采分点的标答和一对一批改点评。

如果模拟考状态不错,那么对提升信心非常有帮助,如果状态不佳,那么也能早一步查缺补漏。



政治

政治我在强化阶段同时听了徐涛和腿姐的课。


徐涛是学经济出身,所以毛中特我看他的视频,腿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所以学习马原我选择她的视频。

风格的话,腿姐互动较多,徐涛则是传统授课,两位老师都比较幽默风趣,对比下来其实对于考试来说差别不大,大家可以只选择一位老师。


政治我是从8月开始学习:1.5倍速播放,学一节做一节选择题(肖1000或者各老师编写题集选一本即可),四周搞定毛中特、史纲和思修,两周完成第一轮马原学习,因为马原是最难理解但是一旦理解也最难忘的科目,所以我放在第一轮最后。


我本身就是政治、历史爱好者,所以毛中特和史纲学习进度很快,大家可以酌情延长一周。第一轮做题不要因为准确率低而气馁,也没必要一开始就上手背,把错题搞懂然后标记好就行了,选择题考点坚持刷题到最后基本上都能记住。


我们616专业课是大头而且任务繁重,要分清主次不能把太多时间花在政治上,毕竟政治分值和分数线都不是很高,在第一轮学习时可以放缓专业课学习,每天少背一点每周少练一点,但是不能完全丢在一边。


技巧课我看的是腿姐的,她对选择题考点的梳理非常到位,我看完之后再自己刷一遍题发现提高非常明显,她有许多绕口令之类的小技巧帮助记忆,我甚至都没有去单独背诵过选择题考点。


至于分析题,我的建议是没必要跟着技巧课背,对于我们616来说,与其把政治冲到80+、90+,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专业课上,一定能获得更大的收益。看完技巧课的分析题部分后试着开卷练练即可,主要是能够掌握运用她所总结的答题技巧。


最后一个月每天抽3-4个小时左右背几遍肖8肖4以及腿姐押题的重点部分,在考试的时候拿个60+甚至70+还是不成问题的。


靠日语上岸!中二病也要追求效率 | 学长学姐说(上体考研61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