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三冠体系变动

2023-08-04 12:17 作者:萨沙洛尔丁  | 我要投稿

既然有朋友在问,今天聊一聊日本三冠体系的变动。

我们谈一个三冠是否存在,应该包含三重意思。第一,赏金层面,赢得这三场比赛是否有附加赏?第二,舆论层面,赢得这三场比赛是否会被称为三冠马?第三,排赛层面,马匹如果胜出了前两战,是否会倾向于挑战第三场?

日本三冠一开始就满足1+2+3。英国三冠今天只有1+2,不满足3。即使仅满足3,也存在未来被追认的可能性,典型例子是早期美国三冠。

讨论日本的三冠体系,我们应该确定,牡马三冠和1970年开始的牝马三冠没有讨论必要,它们都全程满足1+2+3。牡马三冠1939年建立,一直由今天的三项比赛构成。牝马三冠1970年建立,前两战不变,第三战经历维多利亚杯(70-75)、伊丽莎白女王杯(76-95)、秋华赏(96至今)变动。我们需要讨论的主要是1970年以前的牝马三冠。

首先可以下定论,牝马三冠严格上在1970年以前不存在。

1970年以前,日本只有五大经典赛,因此有人参考英三冠将“樱花赏+优骏牝马+菊花赏”称为那时的牝马三冠。需要指出的是,1953年优骏牝马才挪到德比附近,此前一直在秋天,因此只有1953-1970年能做这样的类比。而1964年胜出牝马双冠的“金榉树”挑战菊花赏时被明确指出,当时没有牝马三冠概念,双冠牝马挑战菊花赏并不会得到什么特别的舆论关注,这足够说明这种类比来的三冠纯粹是后来人的假想。但需承认,这种英式牝马三冠一定满足3,因为那期间的3匹双冠牝马全部出战菊花赏,其中2匹还是关东马。我甚至据此有理由怀疑金榉树的时代其实是有牝马三冠概念的。

1952年以前还需要分两个阶段。1939-1943是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樱花赏在关东,优骏牝马在关西。1947-1952是第二阶段,这个时期樱花赏和优骏牝马交换了地域。在这个时期,远征困难,马匹比较忌讳跨地域出赛,但德比能吸引到全国马匹,另外关东马去关西的规模要比关西马去关东大。

在第二阶段,樱花赏和皋月赏一东一西,优骏牝马和菊花赏一东一西,德比全国都会来,因此构成了关东马“皋月赏-德比-优骏牝马”,关西马“樱花赏-德比-菊花赏”的合适赛程。1947年时津风和棕精灵一东一西,除了德比都赢下来。关东牝马从1949年开始减少出战皋月赏,更倾向于樱花赏,到1954年后就几乎不存在了。她们的赛程变成“樱花赏-德比-优骏牝马”。但关西牝马很少放弃菊花赏跑优骏牝马。

第一阶段,春季樱花赏、皋月赏、德比在关东连续举办,秋季优骏牝马、菊花赏在关西连续举办。关东牝马在这个阶段有能力全勤,但一般能看到的是樱花赏、皋月赏都跑或优骏牝马、菊花赏都跑的春季全勤、秋季全勤,没有5场全跑的例子。关西牝马一般春季只跑德比甚至全不跑,可以选择秋季全勤。1943年的栗藤春季只跑了德比,秋季全勤胜出优骏牝马和菊花赏,是这个时期的例子。但这两个阶段都不存在牝马三冠体系,也无法合理地把三项比赛称为牝马三冠。仿照1953年以后的英式三冠把这个时期的樱花赏、优骏牝马、菊花赏叫三冠,完全是刻舟求剑。

在1952年以前出现了栗藤、时津风、棕精灵三匹在今天的牡、牝经典赛都有斩获的马匹,而当时实际上也没有所谓牝马经典赛的概念。对她们的情况,我更倾向于用“变则三冠”“变则双冠”指代。1952年的蜜糖苏是唯一一只在这个阶段同时拿到樱花赏和优骏牝马(秋季举办)的马匹,是关东牝马减少出战皋月赏的结果。她的情况在形式上和今天牝马双冠类似,因此用“双冠牝马”代指没什么问题。1953年到1970年出现的3匹双冠牝马全都是没有菊花赏的双冠,称为“双冠牝马”也都没有问题。

最后讨论一下为什么优骏牝马会历经这样的变动,这可以说是三冠混乱变动的根源。个人认为,原因是日本五大经典赛先建立的是德比,与英国不一样。因此,在与英国标齐时,日本人刻意把橡树魔改成牝马圣烈治,而不想搞一个牝马德比出来,导致德比失去特殊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日本人还是把优骏牝马改成了规规矩矩的橡树。

日本三冠体系变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