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懂外语的老师怎么教学生学外语(下)语言学习问题检测表

2023-02-13 09:31 作者:喜善菩  | 我要投稿

四、学生语言学习问题检测表


如果学生学语言速度慢了,进步不大。这时老师先不要急于断定一定是心态问题,因此加大码的严格要求与PK,让孩子增加“冲劲”,想着问题就这么被“冲”过去了。我总结了以下学生学习慢可能出现的情况,供老师们参考查找。


1、材料类问题


1)材料难度太高\太简单


如果学习材料难度过高,学生很难理解,那么可以考虑给学生更换他能力更适应的。与其在难的材料一直无谓消耗,增加负面情绪,还不如考虑用稍简单一些的材料多垫一垫。语言积累起来后,再学难的也会容易很多,更符合大量积累的原则。


如果材料太简单,学生可能学习会疲软,也没有兴趣。这时候可以考虑及时给学生更换更有挑战性的材料。


当然,有的时候可能还是学生的心理因素:比如心理感觉某种材料会很难,虽然能力是可以掌握的;或者自以为很简单,因此没有用心学。这时候检测一下就知道了,然后可以给学生引导一下,要么提高目标,要么踏实心态。


2)对材料不感兴趣


有的时候,学生对学习的材料不感兴趣,会导致学生在与材料之间形成“隔离墙”。就算眼睛再认真的盯着电脑,依然听不进去一个字。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无效输入。然而如果学生学习更有兴趣的材料,他便会在“潜移默化”中自动输入和学习外语。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充斥着很多不良、无聊的信息,让学生随意选择无疑有很大的风险;但,也正因为是互联网社会,现在的材料内容多到无法想象,尤其是英语类。你可以选择一个有趣、又有语言难度,同时也符合价值观的材料。


比如说,与其用《新概念》这样的老教材学习日常句式,你可以换成平级的多媒体材料,如keyworld、RAZ分级阅读、绘本等等。这些材料内容丰富、带有声音,甚至有些还有练习。 并且会阶梯,连贯性的升级语言难度。其实都是很不错的语言积累材料。在这里推荐一个哔站up主:阿照学习社区。该up主的空间有大量的语言学习材料,很多是外国的原版资源。花几十块钱便可以随便从网盘下载资源,当然,也可以直接从哔站下载。(这不是推广,哈哈)


还有youtube上也有丰富海量的资源。到了高阶,有各种纪录片、演讲,还有up主自己制作的栏目。很多也很实用和科普,比教材类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不少好的材料也能增长很多知识和对他国文化、思想的了解。(亲身经验,这些材料对语言的帮助很大。听读完一个系列,语言听说能力就会有质的增长)可以在老师有个筛选后,让学生在一个范围内学习。


3)材料不符合语言学习原理


先不考虑价值观方面。只是从语言学习角度来说:并非所有的材料都是符合语言学习原则,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比如有些材料可能画面很多,说话很少;或者是说话过多,画面太少,导致难以理解,或太枯燥;还有的可能过于机械式的教语法;或者是用语比较老式,并不符合现代用语。(比如被外国人吐槽的《现代西班牙语》,除了名字里的“现代”,其它都不“现代”)


那么选材料需要符合什么原则呢?


a)它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在初级阶段,有较多图画、视频,初学者能靠着图画、视频七七八八的理解语言。


b)用语实用,整体难度水平比较一致,非常贴近生活;这个在中级阶段是比较重要的,有些材料好是好,但是专业术语、名词很多,表达复杂。除非是想专门用这种材料帮学生锻炼复杂语言的理解能力。否则不适合平时做日常积累。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习者,学了很多高难度材料。但是听说却很难接地气。大词说的上来,但日常表达却很结巴。这是因为材料不够日常化。


c)学生学习有趣,觉得有收获(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学习材料的“良心准则”。如果这个材料不是说真的超级好,拥有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无法取代的优势,否则如果让学生无聊,感到没有收获,那就基本不要用。因为有趣,又可以学到东西的材料多的是。比如在新东方讲解西语,及沪江讲解西语的视频中,我会选择让学生学习沪江的西语网课。因为沪江能用更有趣,更生活化的方式讲解语言,学生收获更多。而相对来说,新东方注重点更多在语法术语和规则,学习就会更加枯燥)



2、学习方式的问题


有时候学生学的慢,还可能是错误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帮他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过多依赖字幕


有些学生(尤其是年龄偏大、在体制读过的学生)会习惯用“看”的方式来学习。他们的优势在于书面很强,例如学习一段电影,这类学生会倾向于盯着字幕。看一遍下来,虽然里面的词汇都搞懂了,但却无法听和说。然而,语言学习主要是靠“听”。在缺乏声音输入的情况下,就算能很快理解内容,也很难模仿出来,因此也很难真正掌握语言。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的听说能力严重落后,这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将字幕关掉,主要听着声音学习,并用听读的方式检查。字幕只是偶尔或阶段性打开,用于检测自己听到的是否正确,并且学习一下理解。

2)过于依赖听,不理解


有的学生,一开始背电影,习惯用“听”的方式去记,而完全不管自己到底听到了什么、听的是否准确。也就是只顾着“听”和背,但是不去思考。这时候声音对他来说也是“无效输入”,他无法发现这些声音中的规律。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要教学生去理解,而不只是傻听。比如可以考虑打开字幕,让学生理解里面的对话。甚至是可以看情况让学生多学一下看字幕的跟读,并用无声音、看字幕的方式配音检查。当学生能熟悉理解材料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3)过于抠细节


有些学生学习时过于去扣语言的逻辑或发音细节,虽然非常的细致。可如果在细节上过于“执着”,会导致大输入量的降低。然而很多知识,一时可能费解,但随着积累的增多,可能理解起来就很容易。尤其像一些语法规则,刚开始理解起来很困难,但如果碰到的语句多了,自然就会更容易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规则。所以要引导学生能接受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只要知道自己哪里不理解,心理记着就行,未来在遇到其它场景时说不定很快就能打通。


再是,语法虽然有作用,但目的也是服务对语言的理解,明白如何造句。而不需要陷于语法的很多细枝末节和绕来绕去的概念,弄清那些概念,与语言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不要太执着语法的术语与概念,而是将语法作为理解句子的工具。能理解,便是正道。


4)一直重复熟悉内容


有些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会习惯学习自己已经会的,不断重复已经掌握的内容,想掌握的“更加熟悉”。而对于不熟悉的新内容,总是很“迟疑”。这是学习者心理会有些畏惧,害怕自己学不会,所以想在舒适的领域“精益求精”。这时候老师要帮助学习者走出舒适圈,比如硬性一点给学习者制定更高的目标。


5)不去复习


有的学习者,则会比较喜欢“赶进度”,喜欢不断积累新东西,但对旧的东西不去复习,这时候会导致学习的内容不够熟练。因此之前带学生学电影时,学生背完第一遍,我会让学生再二刷第二遍,如此才算学完。并且此后也要安排定期的复习,将电影再表演出来。这样会更熟悉。


以上就是学习慢可能出现的原因,建议可以先查找一下是什么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心态问题。常见的心态问题有:


1)不专注,心思想要去玩乐。

2)焦虑,过于在意结果,急功近利,导致学习不扎实。

3)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学不出来,因此破罐子破摔。这种情况,可以多给学生一些信心,给予他更高的身份认定。让他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总结一下,其实我觉得语言教学真的不难,与其关注语言技术,了解如何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去操作。我觉得如果做了以下几点,语言教学都会很简单:


1、善用互联网资源。要知道,现在互联网资源太丰富,厉害的人也很多。因此在不清楚的时候,可以多去看看别人的经验,梳理一下别人的原理。


2、多尝试、实验和观察。其实,我在语言上的“失败”比成功更多。有的时候,我一周变一个方案。这是因为我不断在适用更有效的方案。因此,我也不会说我的经验和方法就是最好的,因为肯定会有更好的。我相信也能有老师,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更佳的学习方法。因此,多了解些方案,多试验,观察结果。我在教学时,会用班里学的最快的孩子作为“小白鼠”,去尝试新的学习方案和材料,并让他们给我反馈。反馈不错,我再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然后及时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如果进步合适,就继续使用;反之,如果学的慢,我会进行一步步的诊断,再找解决办法。注意,要“学生主义”而非“方式主义”。可以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因为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方法。不要坚持一种“最佳办法”,而让学生“蹒跚学步”。


3、相信学生,“利用”学生。不要觉得学生什么都不懂,只能按照老师的想法学习。请从心里看到,每位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能学会,并看到他们的优点。有的学生,也许不够“专注”,但他很聪明,想法很灵活。有学生可能比较木楞,但他愿意听老师的,相信老师。还有的学生,喜欢自己捣鼓计算机,也可以成为很好的优势。甚至在学习方法上,与其告诉学生,他应该怎么学。或许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来告诉老师:他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在学习时,有学生经常会来问我,老师,我要用什么方法学。我会反问:你觉得怎么学对你帮助大?学生往往先是一蒙。但他之后会告诉我怎样学习比较有用。只要不违反学习大原则,我会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然后观察效果。效果好就继续用,效果不好,我才会给学生一点学习建议。慢慢的,学生会自己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并且自我调节。


此外,一个班级的学习,需要有团队氛围,不可能只靠老师一人。所以我也会“利用”学的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去帮助他们的学生。这个过程,其实是相互的,我会告诉学生,就算是当“小老师”,通过帮助他的“小学生”,也可以帮助他自己学的更扎实,且更懂得帮助别人。在有些时候,我甚至还要请教“小老师”,对于教他的“小学生”有什么建议。有时候,学生会比我更了解学生,我还会去听取他们的建议,或者支持他们按照他们的想法去教。


4、多听,多输入。这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只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学生认真学。定期进行能力的测试,看看是否有进步。不需要在过程,每一步上有过于严格的检查和把控。因为语言学习不是流水线,不需要检查每个环节是否到位。它是自然积累的过程。就好像我们骑自行车,不需要一步步,每个上脚、转弯都检查和规定。只需要大量练习,自然就会骑。


5、如果学生需要考试,可以了解一下真题,以及参与过该考试的人,考试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甚至可以邀请参加过考试的人,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目前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弥补劣势就可以了。


而关于语言学习的一些细节疑问,如是否要背单词,怎么学表演。这篇文章也有详细的解答了,可直接参考:



后记:


这套方案,不能说是最好,最高效的,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学出来,因为这还要取决教师和学生个人自己的诸多因素。我只是从我的经验中,发现这是一套还比较可行、并且易于执行的方案。它最大的优点在于:


1、没有专业技术的老师,运用这套方法,便可以高效率的教会任何语言。

2、学生会很轻松自然的学会一门语言,而且还能从中培养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3、前期老师可能需要更多费心关注学生情况,但一旦学生建立起了自学体系。老师的工作就会很轻松,此时老师的时间被解放,不用只是围绕学生的语言转,而是可以学习一些更高境界的内容,给予学生更高的引导。


最后,愿大家都能轻轻松松地学会外语。


不懂外语的老师怎么教学生学外语(下)语言学习问题检测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