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哲民十论之四:论文明原理
2022哲民十论之四:论文明原理
论“知识存在”
宋哲民
2022年2月22日
我是学者宋哲民。今天的公开课是:“2022哲民十论之四:论文明原理。2022哲民十论,是我所出版的《知识存在论》《公有论》《产权论》《生与死的启蒙与觉醒》10卷本,现代国内外前沿学术体系的内容,结合现实实际情况的介绍和解释。我为什么要用毕生的精力财力来出版这个“论真”学术体系,我会在以后的2022哲民十论的公开课中,再作进一步的介绍和阐释。
自从我的《知识存在论》《公有论》《产权论》《生与死的启蒙与觉醒》的十卷本300多万字,有关现代国内外前沿学术的“论真”学术体系出版以来,我收到了近千位读者有关的书评和评语,可以说97%的评论,都给予了一定的评价,甚至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也由几位读者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我从事建立庞大的“论真”学术体系,在黑格尔时代就结束了,似乎对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基本原理的论证,已经彻底和完整了,已经不再需要产生宏大的学术体系了,况且现代的人们,也对学术体系不感兴趣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阅读和研究这类学术体系的理论了,人民大众似乎已经反感和厌倦了大道理、大空话、大假话的所谓学术理论了;“快餐式文化和意识形态说教”, 庸俗低下的娱乐和神怪灵异的盛行,几乎形成了社会常态。理论基础的宏大学术体系,在现代几乎成了过时的,没有用的理论依据,只是在学术界的“象牙塔”里,还有一些学术研究的“自留地”,但也大多纳入了意识形态和文化信息的泥坑;似乎人民大众已经不再需要宏大的学术体系论证了,不再需要以真相、真理、本质属性为依据的学术理论创新了;二是,一些学者认为,知识存在论的目标是“产权人权的产权主义人性启蒙”。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身,就是产权垄断的资本主义人性,将资本产权垄断的资本主义人性,扩展为产权利益的每一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产权主义人性,在现代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事情;劳动工资待遇和劳动社会保障,已经体现了劳动者的产权利益,没有任何利益集团和资本家,愿意将剩余价值的产权利益分配给劳动生产者;因此,他们认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产权利益所有权形式,并非是现代的事情,而是未来共产主义的事情;三是一些论者认为,知识存在论的观点,不符合现代的世界格局,现代需要壮大国家经济实力才能抵御外敌,才能通过国家权力的资源配置和权力分配,来实现国家的强盛,人民才会安居乐业,因而主张国家所有权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权力的强大作用。
针对以上的三种说法,我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和人类文明原理说起:
人类因为生存需要,在与自然存在的险恶生存条件的抗争之中,形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呈现真相的真相知识程度,成为了表象有用性价值的生存资源的生产生存方式,而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在这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体现了呈现真相的自然存在的表象特征、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五个明显的表象特征:一是建立起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认识论庞大的本体论理论体系,即“唯心、唯物”的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本体论理论体系,来导引人的认识和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从而形成了表象占有、支配和控制的私有制财富存在方式的低级文明历史进程。二是由于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之中,以粉碎自然存在的表象世界,来逐一呈现真相的真相知识程度标识表象有用性价值,而形成了“唯心、唯物”的思维与存在二元分裂的本体论理论基础。从本体论的哲学史来看,始终存在着“唯心、唯物”的两大阵营,并且争论不休而延续至今。三是由于本体论的认识论局限,又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以及认识论的“世界有限性和无限性”的争论;无论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本体认识论,都具有“不可知”和“有限性”的成份,而局限在了自然存在的本原真相和本原真理的循环论证之中。四是从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相、追求真理、追求本质的理论依据性。无论是本体论的追本求源,还是现代文明论的追真求理,哲学脱离追求真相、真理、本质的依据性目标,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有限论”的泥坑,形成思维与存在的分离、本原与终极的脱离,本质与表象的隔离的二元论陷阱;即陷入表象特征的对立对置,自然规律的任意背反,自然法则的相互消灭对方的本体论理论基础的本原真相、本原真理循环论证的泥坑之中。五是自从人类文明起源以来,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和理论家,都形成了驳不倒的理论依据;在知识存在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程度的依据性上,虽然对这些理论的批判和争论不休,但是,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往往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先行的依据性之中,都不可否认这些理论的历史作用和时代背景的历史地位。六是自从海德格尔提出“本体论终结,上帝已死”的说法以来,现代的哲学创新开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几乎形成了从原始公有社会到产权公有社会的一系列理论创举的萌芽和实践事实的萌芽;并且已经产生了“阶级并非永恒”,“资本并非永存”,“私有并非永在”的“后资本、后现代、后本体论时代”的理论基础萌芽。真理往往是在萌芽之中诞生,并且真理是能够实现存在的文明境界,因此,哲学才会去追求真相、追求真理、追求本质的理论基础的依据性,来发挥导引人的认识及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作用。
原理,即原因和道理的依据性作用,是知识存在程度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的依据性,成为原因和道理的理论基础依据,并且形成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自然的理论基础的导引作用。因此,人类文明的基本原理,具有本质源泉和根据的理论依据作用。针对本体论理论基础的本原真相和本原真理的本原属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文明人类与文明世界的终极属性,在知识存在程度标志文明境界的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的文明原理问题。
(一)自然人类与文明人类的区别
自然人类是适应自然世界的自然生存方式的动物属性。虽然动物也有一个大脑的记忆,不然不会知道回家的路,动物也有意识,不然不会趋利避害,动物也有自然力的生存方式,不然无法获得生存需要的东西;但是,动物唯独没有与自然世界险恶生存条件抗争的认识自然、改造世界、创造自然形成的知识存在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力量,来启蒙人的理性人性的智慧力量,来进入了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人类的历史进程。因此,文明人类并非再是自然人类的自然历史进程,而是一个知识的增长和积累与价值增值同步,与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同等原理的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历史进程。
(二)自然世界与文明世界的区别
自然世界是一个表象特征、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表象世界,也就是本体论的本原真相、本原真理的表象世界。文明世界却是一个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乃至创造自然的能量本质特征,生产力价值规律,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真理法则的文明世界。哪怕是自然存在的自然世界,也已经是知识存在承载真相、承载真理、承载能量本质存在的自然世界,也已经是与自然世界完全不同的知识存在承载出来的文明世界了,是一个让知识成为可能,让知识实现存在,让知识存在成为真理的人类文明原理的历史进程。
(三)表象特征的世界观与本质特征的世界观区别
自然存在的表象特征的自然世界,是一个能量程度规定了的有限性的表象世界。这个表象世界是一个表象特征对立对置的本原真相的表象世界,自然规律的表象世界,自然法则的表象世界;而不体现知识存在程度,承载能量、能量运动、能量程度规定表象存在方式的本质特征无限性的文明世界。因此,自然存在的表象世界,既然是被规定了的表象世界,就已经是具有界限和界域的有限存在。无论是本体论的本原真相,还是本体认识论的本原真理,又都是有限性的表象特征的本原真相和本原真理;因此,“唯心、唯物”的本体论理论基础的本原属性,也同样是表象特征二元对立对置,自然规律的任意背反、自然法则的相互消灭表象的本质弊端,并且是受本原属性所规定的人类性灾难趋势的本质弊端。而知识存在程度承载的能量、能量运动、能量程度规定表象存在方式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本质存在无限性的本质存在方式,而且是能量运动的本质演变,能量程度规定表象存在方式的本质规定的终极属性,因此而具有本质特征无限性的终极属性;因此,自然存在的表象特征的世界观,与知识存在的本质特征的世界观,也就完全不同了。
(四)自然规律与价值规律的价值观区别
自然规律在本原真相上的一体性的本原属性,决定了自然规律任意背反循环在本原真相上的本原属性,而并非能够体现思维与存在一致、本原与终极统一、本质与表象同一的知识存在程度的终极属性。即知识存在程度承载能量运动程度的价值规律,能够体现本原真相向终极真相演变的终极属性;也就是人的智慧能力的生产力价值规律,能够体现出认识自然和改造世界的终极属性。本体论的理论基础体现的是拟人化为人类自然规律的生存价值规律,但是,从终极属性而言,生存价值规律本质上也是生产力价值规律;因为人类已经是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人类,而并非再是自然生存方式自然人类;因此,本体论的生存价值规律,也已经与自然规律完全不同了,也已经是人的生产生存方式的生产力价值规律了;这个生产力价值规律,在本原属性与终极属性上,已经能够明显地区分自然规律背反循环的本原属性,与价值规律实现存在的终极属性的区别;即人类生产生存方式的终极属性,与自然生存方式的本原属性的本质区别;因此,天赋人权的价值观与产权人权的价值观,也就完全不同了。
(五)自然法则与真理法则的财富观区别
自然法则是一个相互消灭对方的你死我活的生存法则,而形成了表象占有和支配的私有制财富存在方式的人的权力的生存法则。这个生存法则的财富观,仍然是受自然法则所支配,仍然是自然生存方式的丛林法则的财富观;因此,能够成为了人的目的和利益最大化实现方式的产权垄断和社会权力垄断的人的权力恶性膨胀的人类性灾难趋势,也就是在私有制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仍然是自然生存方式拟人化为人的权力决定人的价值的财富观。真理法则的财富观,是指每一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每一个人的权力的财富观;也就是人类的生产生存方式,是每一个人的智慧生产力,形成价值增值和财富增长方式的生产关系,因此必然能够成为产权财富存在方式的每一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人的权力。这样的每一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人的权力的财富观,我们才能够称为是真理法则的财富观;因为我们人类的每一个,都是在从事知识生产、价值生产、财富生产的生产生存方式,人类的每一个人都是生产生存方式的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没有任何人,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而生产和生存,没有任何人还是自然生存方式的动物人。因此,人类必然能够进入生产生存方式的产权财富存在方式的财富观之中,而进入每一个人的产权利益实现方式的产权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自然生存方式的财富观,与生产生存方式的财富观就完全不同了;自然法则的表象占有式私有制社会的财富观,与真理法则的产权利益公有制社会的财富观也就完全不同了。
(六)自然生存方式与生产生存方式的区别
人类已经并非再是自然生存方式的自然人类,而是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人类。人类为什么会形成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人类,就是因为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世界,创造自然的过程之中,形成了知识存在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力量,来启蒙人的知识本能的智慧生产力价值的本质作用,形成了知识的增长和积累与价值增值同步,与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同等的人类文明基本原理,人类才有了人的智慧生产力的人的价值,来实现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人的权力的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是动物属性的自然力,与人的智慧的生产力的本质区别;即人类进入了让知识成为可能,让知识实现存在,让知识存在成为真理的知识生产、价值生产、财富生产的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人类历史进程。这也就是自然存在的表象特征的自然生存方式,与能量本质特征的生产生存方式的本质区别,是以知识存在程度的真相、真理、本质属性为依据的人的智慧能力,形成人的知识本能的智慧生产力,来获得产权财富生产关系的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历史进程。
(七)自然人权与产权人权的区别
在自然存在的表象特征的自然世界里,是没有任何人的权力的自然生存方式,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占有、支配和控制自然存在的表象特征的自然生存方式;因此,自然存在表象世界,是一个自然人权的每一个人的权力“公理”的自然世界。但是人类是能量本质特征的生产生存方式,在知识存在程度承载能量本质的文明世界里,同样存在着没有任何人的权力的一个能量本质世界,也就是能够成为任何人,都可以占有能量本质特征的产权利益生产生存方式的人的权力,因此也能够是产权人权的每一个人的权力“公理”的文明世界;也可以认为是表象特征的人的权力与本质特征的人的权力的本质区别。
(八)自然公有与产权公有的区别
“自然公有”,显然具有自然存在的表象特征、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人类性和世界性表象特征“公理”的每一个人的权力,而称为“自然人权”“公理”的“公有世界”。“产权公有”,显然也具有知识存在的本质特征、价值规律、真理法则的人类性、世界性本质特征“公理”的每一个人的权力,而称为“产权人权”“公理”的“公有世界”。但是,无论是“自然公有”还是“产权公有”,也都是人格特征的财富存在方式的人的权力,形成人的权力的社会形态。在“神本神权”、“皇本皇权”、“资本资权”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虽然似乎也存在过社会所有权的财富存在方式,但是那也是“个体占有式”的财富存在方式,所形成的人的权力的社会形态,而并非是“社会所有权”的社会形态的财富存在方式。从财富来源的本质特征而言,财富是人的智慧生产力的能量本质特征体现方式,财富存在方式是人的权力的生产关系,必然是人的权力所形成的社会形态。社会并非是人,社会所有权从本质而言是不成立的。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仍然存在社会所有权形式的财富存在方式,这是在“自然公有”中,形成天赋人权的产权垄断,所形成的人的权力的社会权力垄断的所有权形式,仍然是人格特征的财富存在方式的人的权力的私有制社会形态;只是这个人的权力,形成了丛林法则的社会权力垄断的一部分人的目的和利益最大化实现方式的社会权力,而并非能够体现每一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每一个人的权力的社会形态;仍然体现的是私有制财富存在方式的人的权力决定人的价值,社会权力决定社会价值的私有制社会性质。但是,正是人类是一个人的知识本能的智慧生产力,形成产权利益生产关系的生产生存方式的文明历史进程,因此,人类必然能够进入到人类生产生存方式的本质特征、生产力价值规律、真理法则的产权利益的文明进程之中,而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力的“产权公有”的“公理”“公有”的公有制社会形态;从而进入每一个人的目的和利益实现方式的人的价值决定人的权力,社会价值决定社会权力的产权人权的每一个人的权力的公有制社会形态,人类就进入到了公有制社会的人类高级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