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章
“你们知道吗?那个元前辈竟然真的是秀桃的师父!”丁五味从山上回来后,激动地和众人分享这个惊人的消息。
司马玉龙和赵羽虽然惊讶,但反应还算平静。可白珊珊确是一脸了然,仿佛早就知道了一般。
丁五味疑惑,“我说珊珊啊,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惊讶?”
白珊珊轻笑道:“因为我早就知道了啊!”
这回三个人都一齐看向白珊珊,等待着她的回答。
“我常见元前辈佩戴一个香囊,那个味道很特别。前辈曾说那香囊是他妻子所配,对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京中,我也曾见秀桃佩戴过。两种香气是一样的。她说这是她师父送给她的礼物,希望她如这香囊一般,清香永存,志洁高远。”
“如今的秀桃更像兰花,清雅不俗,雅尔不酸。都说君子气如兰,如果说元前辈的妻子送他这香囊,是衬托他的君子之风。那元前辈又送给秀桃,就是对她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元前辈是很看重秀桃的,秀桃也没有让他失望。”
三人听了这样一番话,直觉元祈用心良苦。但转而又意味深长地看向丁五味,那眼神仿佛再说:你丁五味真是高攀了秀桃啊!
丁五味被他们看的十分不自在,不停地摆动着羽扇,目光适时的转向了别处。
想来,他也觉得自己有些高攀了。
那元祈是何等谪仙般的人物,自己的妻子又是他的亲传徒弟,这差距可不止一点点。
丁五味突然想起元祈交代他的事情,“对了珊珊,元老前辈让我把这药给你。说你服下之后,十日之内便可恢复武功。”丁五味将药交给了白珊珊。
白珊珊看着这瓶药沉思了许久,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此刻都浮现在眼前。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好像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司马玉龙将白珊珊揽在怀中,无声的安慰着。白珊珊回以安心的笑,示意自己没事。
她将药一饮而尽。
她,也即将开始新的生活。
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解决了,想找的人也已经找到了,多年的心结也终于放下了。
是时候,该回去了。
舞夫人和韩青兄弟最先离开,还说以后若是想见面,可派人到一笑楼去找她。
白珊珊也将织禧坊和乐融村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她将这些事情都全权交给了杜月如。她知道她可以做的更好。
溪边小院她住了三年,突然要离开了,还有点儿舍不得。
不过宋嫂说会帮她看好这里,给这里定期打扫,随时欢迎她们一家再回到这里。
司马玉龙考虑到此次回京除了他们大人,还有几个孩子。这一路路途遥远,怎么也不能让孩子跟着受苦。
所以他包了两辆马车,让白珊珊、红秀和孩子们坐一个马车,另一车就拉白珊珊的那些书稿。他们三个男人则是骑马前行。
离开那天,薛祺夫妇和全城的百姓都赶来送他们。还给他们带了好些自家的做的吃食。
百姓们都很舍不得白珊珊,有些人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
白珊珊看着这些前来送他们的百姓,内心感慨颇多。这几年的朝夕相伴,让他们的关系就像家人一样。如今要离开了,她打心底里舍不得。
可,终究还是要走的......
她万分感谢百姓们都来送她,看他们还特意拿了自家珍贵的吃食送给她,心中更是动容。
“乡亲们,谢谢你们都来送我。与大家相识的这几年,是我此生最珍贵的记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大家的。”
“在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王后,只有大家熟悉的三夫人。我相信大家的生活会越来会好,我也相信薛大人会带领大家让整个承平越来越好。”
薛祺身着官服,走上前来,“夫人,您对承平百姓所做的一切,我们大家都会永世铭记。”
白珊珊微笑,“薛大人,你是个好官,也是个好丈夫。我衷心的祝福你和月如,也希望你能向你当初说的那样,一直做百姓的父母官。”
“夫人的嘱托,薛祺永记心中。”
这时,从人群中涌出几个孩子将白珊珊围住,“先生,我们以后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你了?”
白珊珊一一抱过这些孩子,郑重地向他们保证,“我会经常给你们写信,若有机会,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
“孩子们,我也祝愿你们可以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孩子们的稚嫩的眼神中都透露着坚定,“那先生,我们拉钩。”
“好!”白珊珊与孩子们一一拉钩,“咱们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离开时,百姓们纷纷跪下向拜别他们,司马玉龙和白珊珊将大家扶起。
司马玉龙开口道:“谢谢大家这几年对珊珊和孩子们的照顾,万般感激皆在心中。咱们就此别过,以盼来日再相见。”
“乡亲们,保重!”
众人向百姓们道过别后,上了马车,就这样离开了。
百姓们跟在马车后面,随他们走了很远。
“承平百姓拜别国主王后,愿你们一路保重,有空常回来看看!”
白珊珊掀开帷幔,向他们招了招手。脸上荡漾着笑,笑里含着泪。
马车渐行渐远,百姓们的身影也越来越远,她方才落下帷幔,探回马车里。
三个孩子都拥过来安慰她,“娘亲,你不要不开心,我们一定还能再见到的。”
白珊珊破涕而笑,“是啊,我们一定还会再见的。”
京城王宫
太后自从知道了白珊珊的消息,就一直在张罗准备着。前不久收到司马玉龙的信说:不仅找回了白珊珊,还有两个孩子。当然还有子安。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康太公得到消息,也急忙从南海赶到京城等着他们归来。
两位老人家在京城等的可谓是望穿秋水了。
因着顾及着三个孩子,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行进速度比平常慢了好几倍。
这一走,足足走了将近大半个月才终于到达京城。
司马玉龙一早吩咐,为了不惊扰京城的百姓,不必派人前来迎接。
京城依旧热闹繁华,百姓们也依旧安乐富足。孩子们新奇的望着外面的景物,左看看,右瞧瞧,对什么都感到好奇。
煦清激动地说:“娘亲娘亲!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吗?我们这是回家了吗?”
司马玉龙骑在马上,听到煦清的话,笑道:“是的,煦儿。咱们回家了!”
“太公、祖母、姑母都在家里盼着咱们呢!”
煦清和清晏高兴的直拍手,“太好了!太好了!我们一下又有了很多家人呢!”
白珊珊看着两个小家伙高兴的样子,也开心地笑了。
子安坐在一旁不说话,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
白珊珊将子安抱在怀中,问道:“子安,你是不是不开心?”
子安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我很开心,只是...”
白珊珊看出了他的顾虑,“子安,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身份,我们都会永远爱你。你永远都是煦儿和晏晏的哥哥。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所有人都会一直在你身边。”
子安看了看白珊珊,“谢谢您。”
王宫门前
太后和康太公,还有绮罗郡主以及花昭、秀桃都在宫门前紧张的等待着。
不远处,马车的声音越来越近,众人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马车在宫门前停住,三人纷纷下马。自家的夫人也都迎了上来。
司马玉龙走到马车前掀开车帘,牵着白珊珊的手下了马车。
当白珊珊再次站在宫门前,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恍如隔世。
白珊珊一时红了眼眶,久违了......
白珊珊牵着三个孩子走到太后和康太公身前,当即就跪了下来,带着一丝哭腔道:“母后,外公,珊珊回来了...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太后和康太公一听,几乎同时落泪。二人将白珊珊扶起来,既感动又心疼,“孩子,这些年你受苦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白珊珊分别抱了抱太后和康太公,忽又想起几个孩子,连忙将孩子们拉到身前。
“子安,煦儿,晏晏,快来见过王祖母和太公。”
三个孩子齐齐的向太后和康太公行礼,“子安/煦清/清晏,见过王祖母,太公。”
老人家见到孙辈总是格外亲切,“好!真好!”
太后不禁感叹,“康公,经此一遭,咱们不仅找回了女儿和孙女,还意外得到了三个聪明乖巧的孙儿,咱们都是有福之人啊!”
康太公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甚为赞同。“太后说的极是,说的极是啊!”
花昭、陈秀桃和绮罗郡主终于得了空,都纷纷上前来和白珊珊说话。
花昭握住白珊珊的手,心疼的说道:“姐姐,这几年你受苦了,看到你平安的回来,我们很高兴。”
陈秀桃在一旁高兴的直掉眼泪,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绮罗郡主更是泣不成声。
白珊珊轻轻地抱住了她们,轻声道:“让你们担心了,现在我回来了,以后咱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嗯!再也不分开了!”
司马玉龙见她们哭得厉害,赶忙上前安慰,还使了个眼色给赵羽和丁五味,“好了,珊珊,快别哭了。我可见不得你流泪...”
白珊珊一听当即笑了出声,几年没见,天佑哥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赵羽和丁五味也纷纷将自家夫人拉走。
“好了好了,咱们都别在这站着了,珊珊他们一定累了,母后在御花园设宴,为你们接风洗尘。”
“咱们一家终于又团聚在一起了!”
今夜月圆,人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伴随着他们的笑声,今夜注定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