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白肺”的中医治疗思路。对于体虚年老有基础病的“白肺”患
新冠“白肺”的中医治疗思路。对于体虚年老有基础病的“白肺”患者,内外困扰,情况危急。临床上出现了纤维化的情况甚至只能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缩写,一种仪器,可以替代肺脏的部分功能)救治,死亡率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先保命,渡过难关,然后才能更多的兼顾调理其他问题。其关键有内外两个因素,一个是从外而言为呼吸,要解决气体交换问题,改善低血氧症问题避免脏器衰竭;二来是解决新冠病毒问题,简称解毒。对应着的治疗方法就是外治和内治! 外治 1,调整呼吸模式,恢复呼吸功能。 ecmo的办法是暂时取代了肺的呼吸气体交换部分功能,如果找到妨碍了呼呼的原因去解决掉病根,自然就能恢复本有的功能,无须替代。呼吸是通过膈肌和肋外间肌的收缩来吸气,通过肋间内肌和腹部肌肉、膈肌的舒张来呼气。呼吸有三种,一为肩式呼吸,也叫锁骨式呼吸;二为胸式呼吸;三为腹式呼吸。健康人使用的模式通常为胸腹联合呼吸,机能衰退的老年人和重病患者则只剩下肩式呼吸。肩式呼吸是通过肩窝的斜角肌把胸廓提起吸气,放下呼气,即平时呼吸时候肩膀上下移动就是肩式呼吸在参与呼吸。 其关键在于如果病患只剩下肩式呼吸,那么就要想办法恢复胸腹联合呼吸,无法完全恢复,也要争取部分恢复。呼吸关键点在膈肌,可以通过膈肌的状态来评估并且切入调整,比如膈肌紧张,想办法给予松解,膈肌无力,就要想办法给予激活。在能沟通的情况下,让病患保持一个固定的节奏来进行腹式呼吸调整,甚至可以稍微施加外力帮助腹部收缩乃至上顶膈肌。 2,中医外治恢复气之出入 《黄帝内经》云:“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内经记载有两个重症为“绝于内”和“绝于外”,在阴阳角度来看“绝于内”则阴气不能运化,表现为水液不能运化,在“白肺”之中则为炎症导致血管淋巴管等组织里液体渗出填满肺泡,这样肺泡里就没有气体存留的空间,这样肺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就失调。人就会表现出无力、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昏迷。“绝于外”则更多表现在“躁”,可以理解为阳躁,多伴随高热等情况。 这样对应的外治办法就是“绝于内”则需要“取腋与膺”;“绝于外”则需要“反取四末”。“反取四末”可以寻十指脉络异常搏动之处,刺黑血一滴挤出即可。无法察觉异常搏动之处,可以考虑“四缝穴”或“十宣穴”放血一滴即可。 “绝于内”则需要“取腋与膺”从肺实质和肺间质的角度去理解就是肺实质由于渗出液充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而肺间质其肺泡间隔和其他结缔组织无法正常收缩扩张的原因直接来自于相连的呼吸肌制约,比如膈肌、肋骨内外间肌等。而“腋与膺”则与其呼吸肌相符,所以使用针灸或者砭石,在胸腋位置寻找疙瘩痛点松解,外界约束肺间质的力量消失,肺间质也就能恢复部分功能帮助肺泡进行交换气体。有两个地方注意重点筛查,胸骨筋膜处和腋下大圆肌小圆肌处(就是腋下那一坨肥肉)。 注意区别“绝于内”和“绝于外”,一静一躁,不能有误。 3,姜酒擦脊柱及刮痧 如果前面1,2之法难以操作,可以参考刮痧,刮痧一个是以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脊柱两侧)出痧为主,其次是胸骨筋膜处和腋下。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即可能用轻手法保健刮拭。 姜酒擦拭脊柱。 材料:姜半斤,高度白酒或者米酒二两到五两,毛巾一条。 方法:姜拍碎,用碗装好,加入酒(白酒米酒高粱均可),蒸热至七十度左右。用毛巾包好姜,挤掉姜里的液体,然后擦拭脊柱,感觉发热即可。 注意: 1,姜要生姜,有的地方也叫老姜。酒要高度酒。 2,一般情况是蒸,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直接可以用锅煮。 3,毛巾包好后一定要稍微挤一下酒水出来,不然掉到后背就烫伤。 4,只能擦拭脊柱。也就是颈椎,胸椎,腰椎,尾椎。 5,擦拭的方向是从上往下,不可逆擦。 6,擦拭感觉发热即可。 7,用一次即可,不可反复多次擦拭。 内治是建立在外治的基础上,内外兼治才是基本理念。而内治的基本要求就是针对新冠病毒进行治疗,而目前没有所谓的新冠特效药,那么只能是依靠本身的免疫力去进行正邪斗争,前面提及免疫系统在工作时候一个白细胞会升高,另外一个就是提升肝脏的解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