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餐厅客单价仅35元,疫情期间利润竟还能翻四倍,怎么做到的?
在后疫情时代,整个消费市场的情况都不容乐观,而且消费者也都保持着节制的消费态度,消费降级现象逐渐隐现。在这种情况下,性价比高的产品会更受欢迎,蜜雪冰城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准备上市的。
通过高性价比吸引顾客,并且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品牌其实一直都很受欢迎,而且这也不是我国的专利。人均35元就能吃饱的意式餐厅萨莉亚就是很好的实例,而且保持多年来价格不变也是它成为众多消费者热爱的原因。

1. 人均35就能吃一顿西餐
一提到吃西餐,电视剧里通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视野极好有着落地窗的高层室内,身穿西装皮鞋的服务员优雅地托着盘子上菜,顾客手里端着盛着红酒的酒杯,在洁白的盘子里叉起一块牛排送到嘴里,慢慢咀嚼……
在这样的环境里吃饭,光一份牛排就下不来一百块,这显然不是萨莉亚的做派。萨莉亚虽然是西餐厅,但是却被众多顾客调侃为意大利的“沙县小吃”。
原因就是萨莉亚的菜品不仅丰富而且便宜,并且装修也很简单。在萨莉亚的菜单上,加上酒水甜品大概有100多项选择,一份意面13块钱、一个大披萨23块钱、一份烤肠拼盘19块钱,如果想提升下品位,6块钱就可以品尝一杯干红葡萄酒。

在这样的价格下,一个人20元就能吃饱,人多的话100元也能点上慢慢一大桌子菜品,性价比极高。所以萨莉亚成了很多大学生和打工人的美食圣地,既不用花费很多钱,也能吃到美味的西餐,关键是还能吃饱,岂不美哉。
那么价格如此之低的萨莉亚,味道如何呢?首先小编先说一下自己的品尝经历,意面普普通通跟市场上的没有很大区别,披萨口味很不错尤其是榴莲披萨,小食的分量很大味道也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但是众多网友对萨莉亚的餐品评价是极高的,如果打开某本地生活软件去看萨莉亚的评价,就会看到那些给萨莉亚差评的人会被很多人怼。确实是价格比萨莉亚低的味道没有他好,味道比萨莉亚好的又没有那么高的性价比,都这个价格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而且在评价上来看,凡是吃过萨莉亚的人都满怀惊喜,而且表示愿意再次去消费。甚至还有网友表示,以后有孩子了可以带着孩子去吃萨莉亚,也能有底气的说出那句“随便点”!

2. 价格低也不妨碍挣钱
萨莉亚虽然是个意式餐厅,但是却是日资企业,它成立于1973年,于2003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如今在中国已经有400多家门店,覆盖了全国15个城市。萨莉亚目前在中国内地市场主要是由三家分公司来主管三大片区:上海萨莉亚、广州萨莉亚和北京萨莉亚。
价格低廉的萨莉亚,真的能挣钱吗?答案是对的。它不仅赚钱,而且利润还在疫情期间翻了四倍。
根据日经中文网报道,萨莉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财年(截至2022年8月)的营收将增长19%,达到1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4.4亿元),合并净利润预计将增长4倍至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4亿元)。远远高于疫情前的2019财年,增加了超过3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3亿元)。

萨莉亚如此低廉的价格还能挣钱,其实在背后的付出也是不可忽略的。价格便宜是主要的武器,在低价的同时萨莉亚还降本增效。
首先就是门店的选址,萨莉亚的门店几乎都开在一流商场的三流角落,这种位置的租金相对低廉而且有较高的客流量;而且萨莉亚还热衷于“接盘”,经常接盘一些即将倒闭的餐饮店,换个门头稍微装修一下就营业,这样做大大减少了装修的成本和时间。
降本增效的另外一个做法就是打造完整的供应链。萨莉亚通过自建农场种植蔬菜、打造生产和物流基地、在各地开设半成品加工厂,打通上下游,减少中间商费用,控制了成本。

最后就是对人力的管理,萨莉亚采用的是全职+兼职的用人模式。如果你在萨莉亚的餐厅吃饭,肯定能看到很多年轻的服务员,这些一般都是门店附近大学的学生。而且萨莉亚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排除时间浪费、节约经费”的部门, 这个部门研发了一系列高效工作的小技巧,用来提高人效。比如设计了能自动出水的拖把,规定拖地要按“U”字拖,提高拖地效率;上菜不用托盘,因为托盘一次只能上一两盘菜,而直接用手的话一次可以上三四盘上菜之后回厨房要顺手收走空盘子……
通过降低成本来支撑低价,再历经薄利多销的思路来正常盈利,也是餐饮业可以借鉴的运营思路。

最后
像萨莉亚这样走薄利多销路子的品牌有很多成功的先例,而且在当下这个消费形势看来,消费者普遍追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薄利多销这个模式在未来也许会盛行。但是高性价比不仅仅光是低价,还有有品质。即使消费者追求低价,但是如果产品的品质很差,这样的品牌和产品也不会站住脚跟的。
希望可以在未来的市场上看到服装界、日化界、旅游界出现更多的“萨莉亚”,造福更多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