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八极拳的现代教学法【上】--徐纪

资源来源网络,侵删
内容所述,仅是台湾一系传承内容。与其他各支区别还是蛮大的
——前言——
武术、就是武打的技术。
不是健身操,健身是它的附加价值。也不是表演法,表演是它偶一为之的自娱与娱人。
传统武术的学习程序,从来都是由「基功」—— 培养功力;而「套路」—— 活泛技术;到「应用」—— 达成目的的。成系列、相关连、环环相扣,缺一而为不可。
近百年来,武术不敌鎗炮。无论国内国外,练习武术的现况是:
「基功」或因辛苦枯燥而不学,或者则以西洋式的体操活动为内容,真意全失。「应用」则早因保密不传的恶习而残缺,更以不能作战的借口而唾弃。于是、练武就变成了练「套路」。 自满自喜,自欺而不能欺人。
因为、「套路」若无中国基因的「基功」为功底,就必然空疎零落,根本变质。而若不追求千年文化传统,亿万人命牺牲之所沈淀结晶的「应用」,则一定命意茫然,无法聚焦。武术成了花拳绣腿的空架子,根本不值得去学习、推广、提倡、与发扬了。
可怖惧的是,必须以武术来执行勤务,完成职责的军警特勤等单位,也同样迷失在只练「套路」,不求甚解的不归路上。
★ ★ ★ ★ ★
八极拳是传统的著名门派,世代相传。它没有缤纷多彩的外貌,只注重遒劲质实的内涵。重新整理传统八极拳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复古为革命」。
质言之,「复古」是回归武术之本真,而「革命」是必须使之现代化。
工作的第一步、是挖掘传统,身体力行。从学习、锻练;而消化、内省。 尽量具备评估擘划,审慎取舍之能力与认识。
第二步、则是理董爬梳,条分缕析。根据内容,划分门类;务使之有条不紊,各列部居。
第三步、乃是以百余年前,刚刚才传入中国的学堂制度与教材模式,将八极拳划分科目、架构等次。使其教学目标明确,施教进度清楚。编写出容易实施,又可以考核的阶梯式的新教材。
第四步、更必须要招收学生,长时期地试教;不停止地修改。经过不同种族的东西方男女人士,不同性质的长短期训练班级。
第五步、绝不以为一蹴可几,绝不树立山头宗派。必须等待两三代的继续努力,再修再改,才有可能使臻完善。
★ ★ ★ ★ ★
试行编整八极拳的新教材时,必须严格把关的是:切勿专重武术,据理说理。而要为人—— 现代人—— 设教,接引新秀。
因为、高科技工商社会中的幸福人类,去古已远。生活日益便利,机能逐步退化。 农业时代的情性与体力,早已两皆改变,而且差距日遥了。
所以、传统武术依据古时人而设定的锻练,无论内容、程序、份量、要求,已必须重新调节,适度配置。否则、教材与对象全不符合,就成了不能实用的高言空论了。
一、基本功
任何拳术门派,必有基本功法的训练。藉以强健体能,熟习动作,身通原理,以及树立该门该派的基本技法,与个别风格。
有些功法的在入门之初、套路之前,必须先作培训。也有相当部份的基功,则伴同深浅不同,目标各异的套路,而作双轨并行的研修。因为、没有新增的更高层次的基功作扶佐,更高一级的套路是学不上去的。
初学武术的人,必须先作一般基功的学习。如:暖身、架腿、悠腿、踢腿、打拳、劈掌、缠丝、生根等等等等,以为入门。
这些训练旨在树立中国武术的特色。对外、大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民族的武术;对内、则是建立各门各派的血缘关系,中国武术共同的原理原则。
★ ★ ★ ★ ★
八极拳极其注重共同基功的传授,与严格的考核,以作年轻新进的青年人,能否修习八极拳术的依据。
至于八极拳特别强调,不可或缺的本门基功,第一课则是「熊步」、与「虎膀」。
「虎膀」教人完全改变与生俱来的打拳习惯,进入武术的全新领域。「熊步」教人用意不用力,体验武术要练的是意,而不是气。
这两个八极入门奠基之操作,各有几个层次,依序为:
熊步:原地、活步、斜行。
虎膀:单招、连招、变招。
传统八极拳绝不径习套路,表面文章。而对基功则要求学的正、练得勤、求得精、悟得透。 认为必须如此,斯为得法,而可期成就。
二、八拳母
八拳母是传统之所必有,而教学较无次序;现代不可或缺,特别组合新编的实验教材。
它是通过多种不同的引手、跺子、与捶击的互组训练,使新学者对八极拳的技术内容得以亲身体认,并且开启现代人面对古老传统的正确心态。
八拳母的招式简单,要求严格。 必须达成的训练目标,分三方面:
(一)遵循中国武术独有的运作方式,扬弃日常生活的动作习惯。不依恃先天本来的强壮,专培育后天研发的精当。
(二)进入八极拳的行功程序,以腿脚跺子奠定「下盘」,脊背拧转开启「中盘」,手臂缠裹发展「上盘」。
(三)配合不同引手的开门方式,不同打跺的蓄劲格式,和不同部位的发拳招式,体悟传统八极拳深远广阔的内容,开启研修的兴趣,探索的前路。
★ ★ ★ ★ ★
八拳母的技术有:直旋冲击的前四拳,圈弧挥击的后四拳;三种引手,三种步式,和三种跺子,分别为:

这些内容的组合练习法是:1+4+7+8,然后:1+5+7+8,再后: 1+6+7 +8,2与3的引手与跺子及八拳的组合仿此。
三、六肘头
八极拳以埋身近战,贴身肉搏而驰名。在拳法腿法之外,常用肘击。 擅发并全身为一肘的强大功劲,技法突出。
六肘头是传统的训练,而曾作整编。其中并无打拳劈掌之招式,专门注重开发躯干,磨练肘功。
用肘不比用拳,力学上做工的距离短,因而增加速度,集聚能量就不容易。
是故、六肘头除了外现的各种肘法之外,极其注重躯干部位的身法训练。价值高,而效果好。
这些针对躯体开发而设计的功法,教导学习者如何「力由脊发」、「拧腰顺肩」、「三盘俱到」、「周身合力」等等的要求。为进入武术之境、八极之门,提供了必须的营养要素。
武术谚语说:「宁挨十拳,不挨一肘」。八极拳谚更说:「学会六肘头,交手(遇敌)不用愁」。正就是指这种全身惊炸,汇为一肘的肘击之术而言的。
★ ★ ★ ★ ★
六肘头的功法内容,包含三种引手、三种跺子、和六种肘法,分别为:

组合练习的程序是:2+4+7+8,2+5+7+8,2+6+7+ 8,而由1或3开始的另外两组,练法仿此。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