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秦汉——中国美术史知识点分享

2023-05-06 14:30 作者:小华艺_  | 我要投稿


一、秦汉

1. 特征

秦始皇建立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到了汉代,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道德伦理意识形态在此期开始在美术各方各面有所呈现。一是在造型艺术上重视政治目的,二是将美术视为表彰功臣的有效方式,在大型纪念性雕塑上有所表现。特别重要的是此期墓葬艺术的表现,汉代的经济发展、“察举孝廉”制度,助长了“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厚葬风气,最主要出现在画像石画像砖艺术中。集中反映了帝王、贵族、官僚及普通民众超越大限、追求永生的理想和信念。

 

2. 墓葬艺术的主题内容

2.1主题内容

墓葬艺术的主题内容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如:

2.1.1 史前神话、神仙世界——超时空的图式

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灵鸟神兽以及升天成仙等这些中国史前神话故事、人物和神仙幻想出现在各地的绘画里,构成了一个奇异浪漫的王国。那些神仙世界并不是超然于世间的迷狂境地,而是指望不可及的彼岸天地或现实人间的反射;神也不是某种不可亲近的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自由创造精神和爱美心灵的外化,是人的直接延伸,是人对“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的强烈渴望和执著追求,高扬着人的主体意识。

 


 

2.1.2 历史故事、古圣先贤——时间上的回顾

汉代尊崇儒学的伦理观念,注重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因而宣扬儒家教义,表彰忠臣、孝子、烈女、义士、圣君先贤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成为汉画的主要内容。孔子及“古圣先贤”的像,处处可见,荆轲刺秦王、董永、王陵母、秋胡戏妻等是汉画常常描写的题材。这些历史故事和人物画在当时起到了“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1.3 世俗生活、自然环境——空间上的展开

世俗生活包括生产劳动、墓主仕宦生活、墓主生活享受,具体反映为宴乐、百戏、出行、征战、庖厨、农桑、冶炼等等,呈现出一幅幅纷繁具体的现实图景。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共时性地展现于艺术天地,甚至超时空地在一幅画面纷然一堂,同时并存艺术家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表现人的伟大创造力和主体意识。

 


 

2.2具体表现——长沙马王堆T形帛画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中内棺覆盖一幅T形帛画,帛画保存完好,画面布局对称,线条刚劲,设色沉着。人物造型秉承战国样式,表现为侧面或正侧面。女墓主人雍容华贵,体貌特征明确,初步具备肖像画特征,体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堪称汉画经典。画面以墓主人和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神灵为母题,自下而上营造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四个空间,通过灵魂复苏、宗庙祭享、仙人召唤、乘龙飞升、天使接引等一系列场景,展现了墓主人从死到成仙不死,直至其灵魂进入太一天庭,最终回归“道”,即“一”为代表的宇宙自然之本体的全部过程。这幅帛画凸显了引魂升天的主题,传达了永生的汉代丧葬信仰。

 

长沙马王堆T形帛画


3. 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本质上是祭祀性墓葬艺术,在当时主要是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汉画像石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质朴浑厚,简率大气,鲁迅评价曰:“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主要有几个中心区和代表: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山东嘉祥武氏祠和四川画像砖。

 3.1长清孝堂山石祠

 


长清孝堂山石祠建于东汉前期,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宋代以后又得到金石学家的关注。石祠内雕刻有丰富的画像和题记,代表形象如:人首龙身神、西王母、日月星辰、风伯、雷公等神话星象故事、车马出行、庖丁、乐舞等现实生活内容,还有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泗水取鼎等历史故事。在画像石内容的表现上,画像以阴线刻为主,人物多取侧面造型,线条洗练,风格纯朴,平面感较强。

 


 

3.2嘉祥武氏祠

 


山东嘉祥武氏祠是东汉后期山东画像石代表,武氏祠堂包括武梁祠、武荣祠、武班祠、武开明祠四个石祠和两个石阙,武梁祠最为出名,在宋代就已经被当时的金石学家重视。武梁祠画像主要以分层的形式分栏布局,顶上有刻祥瑞图,刻有很多神仙星象,如东王公、西王母仙庭,山墙刻有先贤帝王、孝子列女、刺客义士、车马出行、人物等图像,多处附有榜题。在形式技法上,主要是运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手法,图像丰富,布局严谨,风格凝重沉稳。

 


 

 

3.3四川画像砖

 

 


四川画像砖主要盛于东汉后期,画像主要是实心砖,采用脱模法制成,形式为浅浮雕和浅浮雕加阳线刻。四川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庭院楼阁、车骑出行、宴乐百戏、播种收割、渔猎采桑、盐井酒肆、阴阳二神、西王母仙庭、天门与司命、四神等。四川汉画像砖构图简练,体积感强,线条流畅,风格清新明快。郫县出土的一块盐井画像砖,表现了采盐制盐过程,画面以线面结合的手法,塑造出层峦叠嶂的群山,以及活动于其中的人物和动物,层次感非常明确。

 


 

4. 雕刻

4.1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目前主要发掘出来3个坑,从各坑的结构形制和装备情况来看,1号坑象征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2号坑为驽兵、战车等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3号坑是统领1、2号坑的军事指挥部。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在表现上,写实再现,手法严谨,形象生动。也是秦代造型艺术的成就标志。

 

4.2 霍去病墓前石雕刻

霍去病墓前石雕刻现存14件,花岗岩材质,最出名的代表作如马踏匈奴石雕,主要是纪念性雕塑,与陵墓融为一体,构成仙山景观,可能与神仙思想有关。石雕运用循石造型的手法,人物、动物肢体均不作镂空处理,以浮雕或线刻表现。作品充满体量感和力度感,风格沉稳大气。马踏匈奴是,运用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以一匹威武雄健的战马展现了大汉王朝的强盛以及霍去病抗击匈奴捍卫王朝的英雄气概这一主题,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


 

二、交流及作业反馈

关于汉代美术,我们做了武梁祠和马踏匈奴的名词解释,与大家共同学习:

 

 

我们也做了专业的问答:


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华艺,帮助同学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里有:

最优秀的硕博团队!

最全面的课程体系!

最贴心的课程服务!

加入华艺,助你一战成硕!



秦汉——中国美术史知识点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