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文】哲学入门教程—导言

2023-02-21 04:51 作者:冯才煌  | 我要投稿

掌握基本的哲学问题域和方法论,懂得用哲学的简单方法分析社会实际。对传统教科书、世俗文化具有颠覆性的系统性入门,入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进展下去,研究这世界最一流头脑困惑的问题。希望中国年轻人的思维永远不要被庸俗、底下、愚蠢要素所填充。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你将领略到一个哲学家第一人称运思。

告诉大家怎么去从一个完全不懂哲学,或者对哲学抱有很大偏见但这个偏见不是说主动的获取的而是我们高中包括社会上庸俗的传媒、舆论对哲学塑造的那么一种形象所物化的。怎么去去除这种对哲学的理解重新认识到哲学对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是这一系列节目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学习哲学UP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教科书系统和我们流速的意识形态对哲学的教育实际上是停留在了西方数百年之前连启蒙运动的那个水准17世纪那个时代的那个水准都没有达到的,我觉得当一个国家说要引领21世纪人类发展的同时他的大部分人口的最根底的对于世界对于生命对弈意识的认知还停留在数百年前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这个专题非常适合一些接受传统的哲学教育、方法论教育的科研人员无论你是学习理工科还是学习人文社会研究的这个专题都可以更新你的方法论让你从新理解到什么叫哲学,最根底的关于系统的秩序,关于人类认知机制,人的生存模式,关于事物的意义产生诞生发展的过程,所有这一切必须要有一个灵活成熟的哲学的姿态才能够去发掘才能得到一个符合这个世代的恰当结果。

如果是普通人学习哲学是更必要的,因为中国现在的中产阶级生存现状在我看来是非常愚蠢的,也非常的庸俗但这愚蠢和庸俗本身也是被结构出来的,愚蠢和庸俗永远不是一阶的他是一个非常深刻和粘密的一个结构所导致的一个表象的一个结果,我们如何去从日常的中产阶级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一种生活包括可能非常低层次的那种犬儒主义一种愤世嫉俗的反思在里面,这种反思为什么又是无力的或者有些阴谋论或者一些民哲民科他们所处的知识位置,又代表着什么UP认为在这一期视屏主体中不是很很重要尔曹身与名俱灭,这东西都不重要了这中西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的痕迹,因为他们没有达到人类理智应该达到的高峰, 所以他所发出的声音进一步进行的探索所追寻的探求的问题都已经是绝对的过时的,你们心中困惑的把一些问题一处问题当做非常高水平的问题没日没夜在哪里思索着的实际已经落后人类正常状态哲学史当中当中达到的成就已经落后了几百年,对中国年轻人来说非常悲哀,这不是中国的单一现象这是整个世界都有的现象,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加州那些知识分子他们对哲学的理解也非常浅薄,以至于在六七十年代国家项目要做人工智能的时候他们完全还是用表征主义的方式去做人工智能,用符号对应的方式能够把一个意识生命体编蹿出来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现象学家德雷福斯的就说你们用这种表征主义用这种符号对应的方式去想要把人工智能做出来是完全不肯能的,唯一可能的路径是存在主义式的方法,然后就引领出了所为的动态算法,神经元网络这样的人工智能可能对于未来带来一点点希望的一些变革,现在这种变革也慢慢看到尽头了,Up想说的是我们所谓科技的发展理工科知识分子,如果始终是用一套很庸俗的哲学系统体系去认知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做出来的产品他们的工程设计,永远会是落后时代的没有用的。

普通人更别说了如果你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一般的大众的意识形态的那种流俗意识形态层面的话那你的生存模式,无论你赚了多少钱无论你道德修养多高,无论你情感关系建立的多牢固,所有这些东西他们都是前反思的,他们的价值都没有被清洗的分析了解和认知,苏格拉底: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所获得的东西他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有没有本来面目,如果他有本来面目的话他的本来面目是如何彰显出来的,事物必然要看到他的正面和反面,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去问这正反两面为什么会如此的呈现出来,整个活动的过程怎么去维系怎么去建构,他里面如果会突变的话,这些突变怎么萌芽怎么生成的,当然你会觉得这些东西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一种浪费,其实不是浪费,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结构性的矛盾,那么这个结构怎么去认知,你可能就会被一处一处的概念框架化,让后用年脸谱的方式去解读个人,颜色性格理论星座水逆这些玩儿,统统是扯淡,统统是一种流俗的意识形态,如果个人生命沉溺在这种状态之下的话那就慢慢老去人到中年就遭遇中年危机,到了老年实际上就失去了一种思索人身意义价值的能力,自以为老了之后环游了世界赞了比钱,含饴弄孙那不够那完全不够,那实际上你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几百年前,你的人生只不过是在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学习这门哲学入门啊可以,让你慢慢摆脱掉之前那种沉闷腐朽或者在你看来还很有趣,在UP看来还是腐鼠陈之味,或者在你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潮流上鼓吹的那种东西,你会完全的排斥掉,你会完全的拒绝掉,你会知道他们致命的错误和危险在哪里。

那在UP这里会学到什么? 成熟的方法、系统性的视角、把所有问题加以结构重构而且能够获得崭新的问题域的那种概念体系,我觉得在这个世代生存你的概念体系系统不停的更新并且你够知道这个概念系统是如何一步一步更新出来的(UP的确搭建成了主义主义概念系统几年要起手搭建阶级阶级),被设定出来的,为什么用这套概念系统而不用那套概念系统,为什么采用这种视角并且在特定情况下从不同的视角获得这种切换的自由的能力这要通过学习哲学才能做到,就相当于学变成如果你单单是学一门很浅层的一门语言你无法处理非常内核的问题,哲学就好像是汇编语言,他是非常深层次的,他能够让你知道这个表象背后的世界他是以什么样的符号学机制运行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符号学系统,我们可以在浅层获得不同的输出,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操作又会必然失败因为你知道一个整全的符号系统他一定会有内在性僵局的这个就是第二期要讲到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僵局的话如果没有内在缺陷的话,那么这个宇宙作为一个完满的全面的完全体他已经要消亡了他的历史使命已经达到了,所以作为人类以存在的目的存在的意义就是你的缺陷,他需要通过你去弥合,通过你去克服,这种克服永远是不彻底的如果彻底的话天神也要终结他的趋势。

谢林《世界世代》讲的是上帝如何在他创造世界之初的那种固有的僵局之中找出一种出路,通过沉默生成了语言这种语言叫罗格斯或叫 道,建构出整个世界通过建构出这个世界他把他的僵局搁置了,他把自己的僵局从他本身当中转移到了自己的个体转移到了自然之中,转移到了人的灵魂内部,然后我们从我们的意识内部发现了这种僵局,从世界的运动当中发现了这种僵局,我们发过去就可以推测到世界起源之初。

就好像小孩子会问他妈妈我是从哪来的,科学的回答庸俗的回答是你是爱情的结晶,一套物理信息交换的过程,遗传物质结合生成胚胎胚胎在生物学化学的基础上变成胎儿,最后沉浸在家庭的符号系统里面就获得语言获得自我认知范展出心理和意识然后孩子就可以问这些问题了,这一些列答案其实并不是向孩子解答你是从哪里来的,这一些列答案其实是向父母解答为什么会有一个具有灵魂的生命体可以从你们的物质活动当中诞生出来,并且可以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问这样的问题,他的问题是在哪里萌发出来的,那么最后无非是吧这个主体的僵局主体性的僵局,主体性为什么会出现产生的僵局还原成了一系列的僵死的,在他们看来是种原初的中立的客观的物理学解释,只是话语系统里面的符号运行机制一系列描述一些列叙事,他没有解决这个孩子到底他是从哪里来的,当一个孩子在问这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在问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他没有办法指称这一切,他的思维在语言当中生成的过程里面,他的思维已经被限制被局限了,被局限在他把这一切麻烦的落脚点归在自我上面,第一人称我上面他不是问我从哪里来的他实际上是想问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

当孩子问出这种问题的时候他处于一个临界点,他处于把这个世界当成一个理所应当的在那存在的,而我是一个外来者侵入者和这个世界是一种原初的对抗,我的存在包括整个世界的存在和对于者整个存在的一个解释之间有一个不可调和的僵局,当孩子问出这种问题的时候他就从一种原初对抗当中能够解脱出来,问这个问题并不代表疑问被敞开了,恰恰相反问出这个问题的孩子这个问题把自己给谋杀了,通过问这个问题他把一种原初的对抗给遗忘了,把一种可以把握的东西和一种不可把握的东西给遗忘了,转变成一种虚假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作为一个外来的入侵者是从哪里来的,这很像现代政治里面的左派和右派之间的根本差异,左派就认为他们之间有两种不可调和的力量他们之间有不可调和的抗争,右派则认为同样一个世界不存在不可调和只存在云本就在那的一个保守的共同体和一些外来入侵的一些分子,现在欧洲把外来入侵者看成亚洲人东方人,伊斯兰、同性恋、变态、所以当孩子问出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外来入侵者,希望共同体能够给予他认同的回答一种包容一种把他接纳为自己的一部分,这一过程与其说是问问题不如说已经找到了答案,我们所谓的庸俗哲学庸俗智慧当中有无数这样的问题他本身就是答案,要问出真正的问题你必须回到身处的问题域当中,原初的问题域当中,必须回到那个没有加以修饰没有给出前提只有通过学习哲学才能抵达,抵达那个位置之后你才能真正问一些穿透你人生迷雾的一些问题,通过追索这些问题才能解决心中的困惑。

【人文】哲学入门教程—导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