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科普| 跟腱术后康复指南

01跟腱解剖结构
跟腱位于小腿下部,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汇合而成,止于跟骨结节,是人体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执行踝关节跖屈和防止踝关节过度背屈的功能,如行走、跳跃、跑步等,从支撑相中期到摆动相初期,维持踝关节稳定,同时在也为这些运动提供动力。

跟腱没有真正的滑膜腱鞘,全长被富含血管的组织包裹,这些组织可以使其在深筋膜鞘内滑动,跟腱作为小腿三头肌连接跟骨的部分,受腓肠神经支配,其皮肤血液供应来自于胫后动脉,其中跟腱内侧的血供最为丰富,其次是外侧,跟腱后方血供最差,根据血供特点,临床上手术选择后内侧切口和后外侧切口较多。

02跟腱损伤机制
跟腱全长约12-15厘米,自上而下逐渐变窄、增厚,在跟骨上方6厘米左右最窄,踝关节过伸位,突然发力,此处的应力集中,容易发生断裂,此区域跟腱最易发生断裂。跟腱在跟骨附着处呈纤维软骨结构,其前后各有一个滑囊,受到损伤易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炎症和疼痛。
03跟腱术后康复
第1-6周
该阶段主要目标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保护修复的跟腱,减少瘢痕黏连,促进组织愈合,支具保护下患侧负重,踝关节角度恢复到0°位。
1.抬高患肢
在膝伸直位,将患侧肢体远端抬高,使足踝部高于心脏。

2.主动踝关节活动
在抬高患肢基础上,在无痛范围内做踝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

3.瘢痕松解
待伤口愈合好,进行瘢痕周围以及瘢痕处的松解,先松解瘢痕远端僵硬组织,逐渐向瘢痕靠近,同时可配合向心按摩的手法。
4.近端肌力恢复
核心:仰卧位,屈髋屈膝90度,腰部贴于床面,吸气不动,呼气先将单侧手臂向头的方向落下,吸气还原,然后逐渐过度到双侧手臂同时落下,同时保持腰部贴于床面。

下肢:进行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的抬腿练习,感受大腿前侧、后侧以及臀部不同区域的收缩。

5.踝背屈训练
坐在床边膝屈90度,依靠重力作用,在无痛范围内,将足置于0度位,保持一分钟,视情况每天持续若干组。

6.患侧渐进负重训练
此时需要佩戴支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角度,在保护下进行渐进负重训练。

7.冰敷
1/3水和2/3冰混合放于冰袋内,每次训练完进行20-30分钟冰敷。
第6-12周
该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正常步态,恢复踝背屈角度达健侧80%以上,踝周肌力达健侧80%以上。
1.踝周肌力训练
坐姿,双腿伸直进行踝关节各个方向的等长抗阻练习和等张抗阻练习,术后6周膝屈90度跖屈练习,术后8周膝伸直围跖屈练习。

2.近端肌力训练
核心:仰卧位,屈髋屈膝90度,腰部贴于床面,吸气不动,呼气先将单侧手臂向头的方向落下,吸气还原,然后逐渐过度到双侧手臂同时落下,同时保持腰部贴于床面。
下肢:进行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的抬腿练习,感受大腿前侧、后侧以及臀部不同区域的收缩。

3.保护下重心转移训练
在足跟垫足跟垫,使足处于跖屈20-30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足跟垫的厚度

4.步态训练
双足分开与胯同宽,先练患侧腿向前迈,然后在练健侧腿向前迈

5.瘢痕松解
待伤口愈合好,进行瘢痕周围以及瘢痕处的松解,先松解瘢痕远端僵硬组织,逐渐向瘢痕靠近,同时可配合向心按摩的手法。
6.向前上台阶练习

第12-20周
该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踝背屈肌力达5级,恢复全范围踝关节活动,可无痛下功能活动,恢复下台阶和慢跑能力。
1.抗阻踝关节内外翻练习
适当增加阻力,提升踝周力量

2.渐进抗阻踝跖屈练习
直腿提踵练习,可适当负重

3.近端肌力练习
核心:仰卧位,屈髋屈膝90度,腰部贴于床面,吸气不动,呼气先将单侧手臂向头的方向落下,吸气还原,然后逐渐过度到双侧手臂同时落下,同时保持腰部贴于床面。

下肢:进行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的抬腿练习,感受大腿前侧、后侧以及臀部不同区域的收缩。

4.本体感觉训练
单腿站,先睁眼,再闭眼

5.下台阶练习

6.亚极量专项训练
视专项需求和康复进展,调整康复训练内容
课程详情
权威认证

认证价值
权威认证(可协助申请,官方认证)
执证上岗(国家队、运动队、医疗机构等)
系统课程(课程规范,理论与实操并重)
高薪工作(就业有保障,收入过万元)
注:通过培训并考核通过后可获得北体大冉冉运动康复研究中心《运动康复师》认证证书,同时可申报官方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详细咨询课程顾问。
课程详情
· 培训对象
物理治疗师、运动康复师、健身教练、瑜伽教练、普拉提教练、骨科康复科疼痛科医生等
· 培训地点
北京(冉冉运动康复学院)
· 培训时间
中级班:10月23日-29日(7天培训+3天实习带教)
· 课程费用
中级认证课程费用:12800元/人 (线下理论+线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