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本概况(6):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企业制度与经济恢复

作者:大森和夫 大森弘子
日本国际交流研究所发行
译者:青海水师提督
泡沫经济与其崩溃
在渡过1973年与1979年的石油危机、1971年与1985年的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段迎来了被称作“泡沫经济”的繁荣期。
彼时日本国际影响力增强,日本商品也有问鼎国际市场的趋势。然而,随着日本外贸收入的飞速增长,对美贸易赤字也在节节高升,就外贸问题上,日美对峙进一步加剧。相比于扩大对外出口,美国更迫切需要日本进一步扩大内需。对于日本而言,由于贸易红利带来的日元升值、进口扩大,日本的本土产品受到打压。此外,出口商品企业也饱受“高值日元”(円高不況)之苦。日本政府与日本央行意图进一步扩大内需而推行低息政策的结果便是,此后的日本,国内货币总量膨胀,企业与个人转向不动产交易与股票交易,走入了充斥着投机倒把的泡沫经济时代。

由于泡沫经济的繁荣,整个日本社会都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局面。而由于本土劳动力不足,外籍劳动力增加,以及对本土劳动力的保护,根据企业需要,政府将退休年龄由60岁提升到65岁。大学生也受惠于企业的优待政策,每年薪水都会有5%左右的上调。
泡沫经济的繁荣在1990年达到顶点。紧随而至的便是土地与股票投机热的退潮、资产价值的急速萎缩、企业的接连破产与金融动荡。正如爆裂的泡沫一样,泡沫经济也走到了它的终结。

滋养畸形地价与股价的泡沫经济在1991年2月崩溃后,日本经济也进入了低迷期。1997年,老牌金融机构北海道拓殖银行与山一证券破产后,日本经济处于金融动乱的紧要关头。金融动乱的病灶便是金融企业的高风险债。在泡沫经济的景气时期,金融机构以土地为担保,将大量资金投入企业进行融资,然而,当泡沫经济崩溃后,行业萧条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回收先前的资金,成为坏账呆账,形成了避免向企业融资的“融资停滞”(貸し渋り)现象,进一步形成经济的低迷与金融体系失常的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高风险债问题,19898年以来,日本政府向金融机构投入公共资金(公的資金),旨在充实金融机构自身资本。同时各企业针对高风险债问题,也通过减少负债,削减人事费用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硬实力,日本的经济状况也朝着繁荣的方向恢复着。
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各企业一转先前的优惠政策,不得不减少雇佣本科毕业生,绞尽脑汁维持年功序列制与终身雇佣制。由于经济低迷的常态化,中年雇员(45到50岁)的人事陈冗也愈发明显。在“上司的威逼利诱”(上司の『肩たたき』)下,辞职或跳槽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企业也倾向于为有能力的青年员工提供高薪,压缩中老年员工的工资,由此可见,日本企业制度出现了与以往雇佣惯例不同的新变化。

年功序列制与终身雇佣制
由于90年代泡沫经济的崩溃,人们也开始指出曾经支持高度经济发展的年功序列制与终身雇佣制这类由日本特色的企业经营方法的局限性。曾经倾向于强调员工薪酬优先的日本企业,如今虑及压缩人事费用,股东利益优先而发生了转变。此外,随着地价与股价的崩盘,泡沫经济的破灭,以往的“以企为家”的观念(企業に依存していた日本人の意識),从新一代年轻日本人开始慢慢发生了改变。
此时的年轻人开始反思“超额工作”,不再把全身心都注入在工作上,而是更愿意享受生活情趣。那些年少有为的新一代日本年轻人更倾向于从事妙趣横生的工作、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或是在薪水丰厚的企业任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批评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的“公司孝子”(会社人間),并认为人这一生没必要在一家公司身上吊死。年功序列制与终身雇佣制不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
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日本企业开始修正原有的年功序列的薪酬体系。日本企业开始引入和员工绩效和工作成果相挂钩的薪酬制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返聘制度(定年後の再雇用),废除定期退休制度。有日本特色的经营方式在逐步转型。
然而,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公司声称:“原则上仍旧采用终身雇佣制”。为了发挥汽车等出口产业的优势,有人也提议重新审视有日本特色的经营模式的长处。如今的日本,急需构筑一个超越原有经营模式局限的新型经营策略和劳务管理体系。

经济复兴基调与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日本的制造业拥有国际上屈指可数的竞争力,但金融、物流、农业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针对这些情况,日本政府为了搞活经济,放宽市场管制,着重改革国家经济、财政、金融结构,进一步推进经济民营主导。
泡沫破碎后的日本经济于2002年触底反弹,受到2008年9月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再次恶化。企业倒闭、裁员下岗潮、工厂闭停相继发生。失业的非正规劳动者激增。而东日本大地震与欧洲的金融信用危机造成了产业萎缩与招工难。
在此之后,日本经济自2012年末开始显露出复兴迹象。安倍内阁通过低息政策(金融缓和)和国家拨款促进经济复苏。2014年大量企业实施了基薪上调(ベースアップ)政策,受惠于这类政策,日本经济也出现了如日方升的迹象。
然而,一旦复苏政策过于依赖于公共事业支出,这项政策就会拖垮国家财政,最终还是有经济增长不足的风险。

此外,兼职人员、打工人员和非编制工作人员这类的“非正规雇佣者”的数目连年增加。2013年,非正规雇佣者在日本全部劳动力总量的占比上升到36.6%,达到以往的最高值。“非正规雇佣者”的就业稳定与待遇改善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之路上的新课题。

持续性人口减少与少子老龄化的加剧,可能会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因此,为了避免劳动力流失,鼓励员工在65岁之前继续工作,老年人就业稳定法(高年齢者雇用安定法)要求企业有义务①废除退休制,②提高退休年龄,③采用返聘制度。
如何灵活调用总共约1600兆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也是个重大难题。鼓励个人消费,刺激市场内需,摆脱出口主导型经济对于日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扩大招工与编制、非正规劳动者的收入平衡是企业必须承受之重。此外,为了脚踏实地地搞活经济,日本政府必须为日本全社会明确提供一幅涵盖雇佣、养老金、医保、看护、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政策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