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字备考经验,从选岗到通过面试,有大量的个人心得和知识总结
三毛说,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考公的历程可谓布满荆棘,无数个黑夜,无数次否定自己,好在那些反反复复的否定,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星光不负赶路人,时间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终将上岸,拥抱更好的自己。在此,我对于自己备考的历程做以记录总结,也算是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我相信零星的变好,最后也会和星河一样闪耀。
我将从备考全过程的时间经历以及最后的总结体会两个大方面展开进行分享:
一、 风雨兼程
我认为从报名选岗开始,就是考公的第一个重要考验,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并且难度适中的岗位。不要一味的追求“好地方,好单位”,也不要极端选择偏僻的冷门岗位。大家可以根据限制条件,历年录取情况等作为自己选岗的因素。尤其是第一次参加考公的同学,报名之前就要考虑清楚,如果考上了我会不会坚定的选择去上班,因为我身边就有不少同学,稀里糊涂参加了考试,结果岗位第一成功上岸,在体检前又因为地理原因等等而选择放弃,白白错失了一次机会。还有不得不选择异地岗位的同学,一定要在报名前,通过百度,微博等等各种方式,了解一下你报考单位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等等,然后再结合自身情况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和适应。打好信息战,真的是上岸路上的垫脚石。可以通过多问多看,利用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包括自己身边已经上岸或者有经验的朋友家人,精细报名到备考的每一步,不打无准备之战,避免出现:错过报名时间,填错信息,忘记缴费等低级且容易被忽视的错误。
笔试的备考过程。由于前期准备考研的原因,我拥有的备考时间很短,甚至不足一个月时间,在这,我真的很不建议大家选择这种短期的突击备考方式,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就发现有很多知识根本来不及学习,练习的题目也很少,这样真的很影响自己上考场时的自信心。当然如果有同学不得不遇见和我类似的情况,我也将自己的一个月备考心得和大家加以分享。首先,在开始备考之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以及规划,因为时间很紧迫,已经没有慢慢探索的条件了,可以找老师或者有经验的同学,列出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案,充分利用每一天每一秒。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确保自己的学习效率,不要单纯的使用时间拉锯战,耗时耗力还劳人心脾。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同,加上我备考时间较短,笔试的准备我就不再过多赘述。
面试备考历程。在整个上岸的历程中,面试是我花费精力最多,付出最多,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过程。在得知自己进入面试之后,时间的车轮仿佛开始转的很快,在这时候我才感觉自己已经开始落后了,当我还身处迷茫时,已经有很多同学早已开始准备面试。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面试班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好在我的姐姐在两年前以不错的成绩成功上岸,让我能有所借鉴,在姐姐的推荐下,我选择了初心教育,姐姐告诉我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方式真的很不错,对她的帮助很大,当我联系客服老师准备报名时,才得知省考面试班第二期已经即将封班了,这种压力感和紧迫感扑面而来。
因此建议其他考公的同学,尤其是没有面试经验的,一定要尽早准备,当笔试成绩出来时或许你已经落后了。备考面试的过程是枯燥紧张并且倍感压力的,我是第一次接触公考面试,属于毫无基础,好在初心的老师讲的很全面,从一开始的准备工作、穿衣外表、以及形式等等,老师都做了非常全面的介绍,让我真正对面试有了真正的了解,老师讲的内容很专业,很容易让人接受吸收,可见备考过程选择合适自己的机构也很重要。
面试的重点在于敢说敢开口,自信心真的很重要,一定要不停的鼓励自己,并且紧跟老师的步伐,一旦出现困惑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我作为理科生,政治言语方面的积累不足,自信的开口一开始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由于紧张,刚开始练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抖腿、眼神飘忽的坏习惯,但是助教老师和其他组员们会一直帮你订正和鼓励你,在练习的第二天我就感觉到了自己明显的进步。老师讲的答题的八大思维以及答题思路,真的很“救命”,让我很快适应了答题的思维模式,至少确保了“一定有话说”。备考的时间紧张,任务繁重,难免会出现消极心理,一定要勇敢面对,不要逃避,及时调整状态,老师们安排的换组练习、车轮战、模拟练习等等只要认真对待,能很快帮你脱敏,并且锻炼你的抗压能力,这点在真正面试时真的非常重要。大家在休息时间也可以和自己的同学老师多多沟通交流呀,社交的同时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互相加油鼓劲,收获一段珍贵友谊的同时缓解了自己的焦虑。
面试班结束后,距离真正面试难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适当的休息,但是一定不能放松,保持最佳状态真的很重要,大家可以选择和同学们相约练习,也可以自己录视频卡时间,一遍一遍去纠正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当时的热点,不管是微博,半月谈,人民日报都可以在休息的时间多多关注,锻炼自己公职人员的思维。PS:初心的押题大家一定一定要认真准备,真的非常准,我的面试真题其中有两道都是类似题,一定要练到有肌肉记忆,结合老师的答题思路,分数一定不会差。
面试当天保持良好的心态,怀揣着必胜的决心和饱满的自信心奔赴战场,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抽签顺序决定了你在备考室的状态,如果是前十,真的很快就会到你,这个时候就要抓紧时间调整状态,喝口水,上个厕所,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如果是中间或者后面,就不要太紧张了,可以先适当的放松,闭目养神,当在你前十个号时,再拿出自己的备考资料看一看,看看热点话题,理理思路。我很不幸运抽到了倒数第四个,等了快五个小时(真的非常煎熬),快到我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非常疲惫了,只想早点答完,早点解脱。
我们只是在备考室休息都这么疲惫,同理可想考官们更是早已经忍耐到极点了。他们听了二十几个基本上大差不差的答案,早已经没有耐心,因此抽到后面签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答案,尽可能简洁并且紧抓重点,展现出你的逻辑便可,不要只追求全面,我正式考试的时候是我答题时间最短的一次,我只挑了重点和有新意的点来回答,最后可见也并没有影响拿高分。
形式形式形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形式真的非常重要,你的自信大方会给考官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并且为你争取多看你几眼的机会。从进门开始,就要足够自信大方,问好时声音洪亮,多多注意和考官的交流感,考官说引词时一定要和考官有眼神互动,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考官都在观察你,一定不能有任何露怯的行为,大方的点头,面带微笑,真的很加分。答题时也是,有考官看你一定要大胆回应,有时候利用好自己“心灵的窗户”真的事半功倍。我答题时内容其实发挥略有失常,并不是最好的水平,但是我一直在鼓励自己,全程形式也是算得上滴水不漏了,我现在回想都觉得形式上是自己发挥最好的一次。中间几位考官也是一直抬头看我,甚至有几位考官选择坐直身子看着我,我就感觉自己还是有希望的,至少并不差。所以形式真的真的非常重要,在所有人都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你能自信大方流利的答完所有题,已经打败了百分之八十的考生,如果能辅以内容你基本上就全场前三稳稳的了。
二、 砥砺前行(个人经验小总结)
1、如何脱离模板,拥有个人特色
很多人,在答题后期,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老师讲的答题思维和流程,但是来来回回总是相同的模板句式,虽然能稳稳拿到全场中段的分数,但是很难出彩,并且交流感不强,因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总结的以及从别人那里学习来觉得很好用的小方法:
(1)一个新颖的开头可以吸引考官的注意,当大家都是一模一样的开头时,你能说出一个拥有个人特色的开头,真的可以让考官多看你一眼,并且拥有继续听下去的兴趣。王长明老师也给我们讲了开头的三个方法(直接表态,谈感受和同类事例),其实老师讲的很全面了,但是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并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最后只能使用直接表态的方法,因此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比较万能并且答题时能很快反应过来的小方法:
树立一个热爱生活、爱学习的人设。比如:“下午来考场的路上我看到了路边的电子屏(公告栏),上面写着****,这样的宣传无处不在,可见*****的重要性”;“回乡看望爷爷奶奶,走进乡村,风景如诗如画,村民笑意盈盈,山间地头瓜果飘香,让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意义非凡”;“在公园散步看到(绿色发展)(全民健身)”等等。利用几个固定的场景,固定的句式,灵活变通部分内容,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热爱学习,并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人设,不仅能缓解正式考试的压力,也能自然的拉进和考官的距离,还展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你,何乐而不为呢。
灵活利用自己看过的热播影视剧,名著书籍,打开自己的思路,利用回忆或者排比句的方式,可以很自然高级的引题,并且拥有个人特色,但是这种需要一定的积累,可以适当的整理一些当下热播剧的素材,背下来了,答题时用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
(2)自然的过渡,可以舒适自然的增强交流感,并且冲淡答题模板的痕迹。题与题之间的过渡大家答题的时候都是千篇一律的“考生开始答题,考生答题结束”,其实也可以在第二第三道题时,选择“考生对于这道题有以下看法”;“看到这道题,让考生想起……..”;“以上就是考生对于本题的看法”等等,这种略微变形的句式,增强交流感,也让自己的开头显得比较自然;同时,在一道题里面,每一点之间的过渡也很重要,有的同学又想分点作答,又想用到每一个过渡句,反而显得很生硬,模板化痕迹太重。过渡句需要背,也需要分点清楚,但是我们要学会自然舒适的应用,不要千篇一律的“第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第三既思其成,必虑其败……..”,可以灵活的调整顺序,比如“……当然,我们也要既思其成,必虑其败,因此,第三……..”,一定要怎么舒服怎么来 ,能达到分点清楚即可,不要为了过渡而过渡,让考官觉得你只是在背模板而缺乏思考。
(3)在熟练运用答题套路的同时,增加个人特色。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运用“比喻法”(这个也是我无意间从一个老师那里学习来的一个小方法,试验下来真的很好用),答题的框架和思路不变,但是利用一个比喻,贯穿全程,不仅能让你在千篇一律的答案中脱颖而出,也能让考官觉得你的思维很活跃开放,印象深刻,并且“比喻法”应用起来很容易上手,同时应用熟练也能很快的就地取材。
扩充:比喻法介绍,三段式解题
例:现在一些城市地区出现了把城市垃圾运往农村地区掩埋的做法,破坏了农村生态,对此你怎么看?
答 开头:(本质和问题)
城市垃圾犹如一种城市病,把垃圾运往农村掩埋的做法,就像是把病灶从脸上转移到脚底。颜面上或许好看了一些,但病痛之苦不减一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当革新对于城市垃圾这一顽疾的治疗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做一个药到病除的神医,而不做一个用狗皮膏药掩盖问题的医。
对策一是要开出<理念转变>这一味良药。(后面具体讲讲怎么改变理念)
二是要开出<分类转化>这一味良药。(讲讲垃圾分类)
三是要开出<科技赋能>这一味良药。(讲讲变废为宝)
结尾:久病需良医,良医需良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作为治疗城市垃圾这一顽疾的医生,要找准病根,精准用药,确保药到病除,治标也治本,打造低碳环保,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
这里就是用【病、药、医】这样一套比喻,把自己的分析和对策做了串联。开头、对策、结尾,我们都在讲这个【病、药、医】的比喻,那么一种逻辑上的呼应感,连贯性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比喻法的优势,除了逻辑上的连贯性,也在于他的趣味性。在你讲完这样的一个答案之后,考官会记得这个比喻,因为很有特色,与其他同学堆砌素材的分析完全不同。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行政上的问题,都比喻成【病】把我们的各级政府、部门,比喻成【医】各种行政法规、执政方略都可以比喻成【药】那么以后,看到题目在说的是某一种行政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掏出这个【病、药、医】的比喻来用。
同理可得,就像执法的温度和力度,就可以比喻成刺猬,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执法人员如小刺猬肚皮般温暖的一面,也要让违法乱纪的黑恶分子忌惮执法者锐利的尖刺;甚至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拿来比喻,出台的政策比喻春天的嫩芽,充满无限可能与力量;甚至随机利用考场的物品,桌子——政府工作,需要平台也需要四条桌腿支持;墙壁——人生道路选则或者积累,砌墙一开始就要正,类似于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笔——团结,奉献,看不见的笔芯却蕴含巨大能量与付出。可以适当的练习,平时展开自己的脑洞,练习成自己的风格时真的很手到擒来,而且很容易养成个人特色,也不耽误大家使用老师的思路和模板,只是增加了一点个人特色的过渡句和连接点而已。
2、 如何更好的运用事例。
尤其是主观题,事例可以让你的答案更加饱满真实,但是很多同学并不能很好的利用事例,或者将感人的事例说的平平无奇索然无味,或者不会扣题让自己的事例显得拖沓且无趣,因此我将从社会上的名人事例以及个人经历事例两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一些能将事例说的感人并且简洁的方法。
(1)大家在积累名人事迹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挑三个左右万能品质的人物,将他们的事迹细化,练熟,内化于心。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人物素材,我个人建议选择不同领域的人物,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交叉(我建议选择一个科研或航天科技人员;一个基层干部;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可以更好的融合进入每一个话题。我选择的是邓清明(航天员,适用话题:奋斗、梦想、大局意识、团结、积累、初心、坚持等等);刘虎(基层干部,适用话题:爱家爱国、无私、攻坚克难、大爱、实干、创新、为民、奉献等等);汪精卫(反面素材 ,适用话题:底线、原则、诱惑、选择、骨气等等)基本上,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人物素材,然后自己进行整理,将素材变成自己的积累,然后将他们不停的带入到不同的题里面,你会发现基本上已经可以回答大部分题了,剩下特殊的不能适用的题,再进一步扩充积累就好。
(2)如何让这些众所周知的名人事例打动考官,其实名人事例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很有可能全场考生选择的素材都大差不差,这个时候不同的人叙述出来自然是不同的效果,如何让事例更加真实动人并且简洁明了就显得格外重要。想要事例真实动人就要学会扣细节,以邓清明为例,如果你这样说:他是我国的首批航天员之一,多年没有成功备飞,通过很多年的努力,最终在神州15号登顶太空。确实也说清楚了他的事情但是却没有细节,显得你对他的事例说的并不是特别熟悉,因此如果换一种说法:有这样一个人,被誉为航天队伍里的“许三多”,他是我国的首批航天员之一,曾多次备份,每次考核时却因为1分甚至0.几分的差距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但他通过25年的不懈努力,56岁高龄仍每天坚持训练16个小时,累到拿不稳筷子,他依旧没有放弃,最终在神州15号圆梦太空。适当的增加一点细节,不仅显得你对事例的熟悉,并且答题时也可以在这些细节处用重音增强感情,适当放缓语调,打动考官,也能让你更好的进入答题状态,展现真情实感。
(3)背人物素材时,老师为了让你了解这个人物,肯定会给你较为全面的大段文字的,我建议不要整段全部背诵,整段背诵不仅会显得呆板,也可能过于拖沓。大家在准备的时候要学会挑重点,把大段的文字变成关键词,关键句来进行记忆。同时在答题的时候为了能扣题,大家要经常练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能力,把自己整理的关键词结合主题变成句子,每说一个关键点就明确的点一下题,这样不仅能灵活的讲述了事例,同时也不会跑题。
(4)最后说到做到个人经历的事例,如果个人经历比较丰富,能自由发挥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个人经历也是要积累的。老师会给你一些较为感人的经历,但如何让它看起来确实是自己的故事并且打动考官,我有一个小技巧,我自己叫它:定格画面的细节描述。一个故事,想要让其他人共情,就一定要能抓住感人的画面,哪怕是一帧定格的画面就够了,只要你能精准的捕捉画面,再有感情并且扩大细节的描述出来,基本上可以增强共情力了。例如,你要说村官表哥带领村民致富,你说攻克了再多的困难,获得了再多的成绩,都会显得很假大空,你不如选择某一格画面,比如你看到微信公众号的宣传照片,你看见自己曾经皮肤白皙的表哥,现在站在画面的中央,黝黑的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汗珠,他的手上捧着新鲜诱人的草莓,这是他们和无数村民奋斗了无数个日夜的成果啊,他和身后的村民们脸上都挂着阳光而幸福的笑容,这一刻,他们的笑容打动了你,也让你明白………只是举个例子,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帧自己觉得很感人的画面,然后放大细节描写,结合个人特色,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嘿嘿,洋洋洒洒说了很多,奈何嘴笨词穷,表达的不够好,很多自己想说的也没能表达出来,但是还是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对大家有一点点微薄的帮助。要相信你走过的每一步都藏着未来的影子,熬过的夜也终将变成青春的光,落子无悔,大家终将上岸,我们下一站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