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街头举牌被工人挑?低端产业链转移,传统企业如何应对?

近日,广州上千名制衣厂老板街头举牌被工人挑。尽管老板们开出万元薪水,但应聘者对此并不买账。
深圳一家耳机工厂负责人表示,三年前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他曾萌生去东南亚设厂的想法,相比国内普工月薪4000-6000,越南也就1500-2000。
除了传统制造企业,国内手机厂商也开始将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雷军曾表示,小米在印度、印尼销售的产品95%以上都在当地制造。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将工厂移至别国。这也使得我国制造业不得不转型升级,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能迈进。
传统企业转型之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没有人才、没有资源,转型是非常难的事情。就拿纺织业来说,由于人力成本高,我国纺织业产业链不断向我国中西部和东南亚、印度等地迁移。受困于资金和成本压力,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招到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而缺少高技术工人是整个纺织服装乃至制造业的困境。
另外,由于机器更新换代快,成本高,推动自动化缓慢,国内传统制造业很难生产出高精端自动化制造的产品。品牌做不起来,价格难以提升,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传统企业如何可以不传统?
传统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不仅为社会提供必要消费品,还是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来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很多新兴产业都来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中不乏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企业。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借势做大做强,重新改写产业竞争格局。
大疆无人机,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十几代的高速更新,占据了全球近八成消费级市场。
海康威视,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在可见光、远红外、毫米波、X 光、声波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占据了全球安防市场近三成的市场份额。
方太,成立25年来,从吸油烟机的应用技术创新到水槽洗碗机的颠覆式创新,再到净水机的核心基础材料创新,在产品迭代过程中完成了多次科技飞跃。
传统企业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底层技术的革新。随着大疆无人机、方太等一批“产学研”实践产物的成功,以科研、教育、生产在功能和资源优势上的协同,和以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成为当下传统企业走新型创新的路径。
产学研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成功案例的诞生,产学研合作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