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俄罗斯卢布上的纸币文化

2021-11-26 20:01 作者:Mukushino  | 我要投稿

货币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的高度凝练。

在俄罗斯,最物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相信看到这个问题,每一个曾经在俄罗斯生活或者游览过的人,在深思之后,都会有各有各的答案。

而最能被触及到的那个答案,便是集“物质”的所有价值于一身的俄罗斯卢布。

最物质的东西是货币,这事实上并非一个冷笑话。从1654年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将卢布定为流通货币以来四百多年,围绕着这种俄罗斯财富和无尽荣光的象征,发生了数不尽的故事。从油灯下让文官涅维拉济莫夫无尽贪恋的两卢布,到高尔基的祖母手中令人垂泪的25戈比;从一张25卢布便能使他抛妻弃子的铁道站员工,到充满正义感的俄罗斯平民口口相传的“不要一百卢布,而要一百个朋友”的至理箴言。

沙皇时代、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卢布钞票

从沙皇时代到苏联,再到现代俄罗斯,每一代俄罗斯人的生活,都与卢布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而如今,当我们回望一张张在时代的大潮中如同雪花一般飘散的卢布纸钞时。我们从一个个样式各异的数字背后,能够看到的还有印在俄罗斯卢布上的俄罗斯文化和情感独特的另一面。

从陆地到海洋,追寻一统的俄罗斯

1995年,以1:1000开始进行收兑的新卢布问世。若隐若现的山峦和海洋,在动荡的俄罗斯社会,如同一股清风,出现在了每一张钞票上,俄罗斯卢布从那个时候至今,成为了一张张活跃于每个人日常中的旅游明信片。

尽管蓝天和雾霭之下景色美轮美奂,整个俄罗斯社会却哀鸿遍野,一轮接一轮的经济“休克”早已让人们的身心也跟着滚滚流失的财富一起迅速枯竭。在这种时刻,早已“身在无间”的鲍里斯·叶利钦并非是因为“心在桃源”,想花上两张“彩色纸片”游山玩水,才会史无前例地起用从未出现在钞票上的全国各地代表风光作为新币的图案,而是刚好相反。

1995年版5000俄罗斯卢布
1995年版10000俄罗斯卢布
1995年版500000俄罗斯卢布

以索菲亚大教堂为背景的俄罗斯千年纪念雕像,在俄罗斯古城诺夫哥罗德,若隐若现的图案之间,浮现出着俄罗斯重要的节点,串联起所有俄罗斯人共同的远古回忆。

横跨叶尼塞河的交流桥和钟楼桥旁神圣的钟楼,是家庭和宠物的守护者。看着叶尼塞河彼岸的山崖,通过西洋的普照微微泛红,身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首府,克拉斯诺雅茨克的美景,在每天的下午6点,永远会精准无误地,映入每一个人的眼中。

彼得一世纪念碑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海港的帆船静静地伫立在白海的南端,彼得大帝纪念碑(1872年)带着人们在伟大卫国战争年间的热血,在云雾间静静凝望着北方。

一个国家的纸币,展示地点和人物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借此扬起的一场场旅行记忆的波纹,也会如同遥远群山间的呼喊一般,唤醒每个人藏在心底的共鸣。

但是,如果所有的旅行,来到的都是边疆之地,这样的共鸣又是什么呢?

是统一。

是那个满头白发、和议会频发冲突、和频频萌生独立想法的地方没日没夜拉锯的那位“联邦总统”,梦寐以求的东西。

换发纸币,换的不仅仅是币值,也是一种追求。

如果说带着权力硝烟味道,高悬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方的三色旗,是对俄罗斯独立的不懈渴求。

那么周游全国,就不仅仅是想要通过纸币把这个早已沉沦的国家曾经的美展现在人们面前,更是想让人们从已经休克的人生中找到海边的那一缕阳光,重新唤起努力活下去的希望。也希望以一种浪漫的方式,用一段纸上的旅程,将这个国家四分五裂的版图串成一条线,弥合分裂的人心,疗愈人们心中的迷茫和哀痛,让人们重新认同“俄罗斯”这个概念。这一次,不是分裂,而是统一。那个曾经撕裂了一个国家的男人,人生轨迹划过一道讽刺的弧线,开始亲手缝补起自己曾经亲手砍出的伤痕。

从克里姆林到双头鹰,展现的是国家权威

作为拥有金融特权的中央银行发行的一国货币,纸钞上或浓或淡,总会展现出一些国家的神圣与权威。

沙俄时代卢布纸币上的王权展示

俄罗斯卢布纸币的发行,从沙俄统治中的18世纪就已经开始。沙俄时代的纸币,国家形象主要以王权的方式于纸币上展示。曾经为沙俄发展创下汗马功劳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以一种近乎神圣的方式独占纸钞中心,象征君权神授的希腊神话天神和代表皇权至上的皇冠和宝球环绕于周围,以一种近乎原始而自然的浪漫气质烘托出君主神格般的存在。沙皇时代的纸币上,当朝君主君主同样会让自己以纹章的形式出现在票面上,和过去的沙皇遥相呼应,试图用先祖的荣光,为自己的形象加分,从而达到过去与现在相统一的国家权力的延续。

十七版泰铢正面的现任君主拉玛十世和背面的先君拉玛一世和拉玛二世

这样的做法直到如今的泰铢上,也依旧是一种流行的做法。

苏联卢布上的列宁和克里姆林宫

进入苏联时代,货币给人最大的印象,并不仅仅是时刻出现的革命导师列宁,苏共中央也在以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钞票取景,向人们展示着红色政权非凡的凝聚力。通过从各个角度将克里姆林宫“拍进”钞票,莫斯科顶端那颗闪耀的红星,以一种无可磨灭的国家印象,被刻进了每一位苏联公民的DNA里。钞票上单调的景色看似令人乏味,但却能够传达出的国家意识,唤醒人们的国民意识。

苏联卢布背面对于克里姆林宫的反复取景

日元钞票上的生活之所以反反复复地重复着“国会-中央银行”的两点一线,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日元二战后A序列、B序列和C序列钞票背面反复出现的央行和国会的图案

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这片土地上首次规定“不得以任何意识形态作为统治国家的思想”,国家权威对于卢布的影响也日渐减弱。从象征着“莫斯科落日”的克里姆林宫圆顶上的三色旗,到俄罗斯共和国时代双翼微敛的双头鹰,再到展翅翱翔的新联邦国徽,彰显出的不仅是俄罗斯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也是俄罗斯民族国家意识的逐渐复兴。俄罗斯民族的自信精神如同鹰之双翼一般,逐渐在风中舒展,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闪光。

1993版俄罗斯卢布上的克里姆林宫圆顶和三色旗、1995年版俄罗斯卢布的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国徽(1998年币制改革后沿用)、2017年新版俄罗斯卢布上的新俄罗斯联邦国徽(1993年起用)

从雕花到马赛克,卢布美学的进化

自18世纪初第一次发行流通纸钞以来,走过四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卢布,随着俄罗斯时代的裙摆一起,登上了一级级历史纪元的阶梯。横跨4个时代,经历上百次改版,但卢布的设计风格却始终一脉相承。

俄罗斯卢布上古罗马式建筑风格的设计
俄罗斯卢布上带有古罗马服装的设计

古罗马式设计风格是早期俄罗斯卢布上最具有支撑性的设计。沙皇俄国时代罗曼诺夫王朝认为自己是拜占庭帝国合法的继承人,因而也在卢布设计上时刻凸显自己与罗马之间的联系。

在外框设计上沙皇当局不仅多次采用古罗马神庙和宫殿的圆柱和拱劵结构作为外框底纹设计,更是直接在衬托人物身上加上“托卡”等古罗马服饰,和沙皇的肖像并列,更是暗藏着皇室血脉的联结与传承,以及沙皇俄国对于罗马正统继承地位的展现。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宫廷风格,是从彼得大帝即位之初畅游荷兰开始逐步被引进俄罗斯。第一张俄罗斯卢布纸币恰巧也在这个时期发行,因而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风格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俄罗斯钞票设计的主要风格。巴洛克对称、严整而华丽,洛可可风格自然、简洁而浪漫,两者结合的设计让每一张卢布钞票都透露出来自东欧的浪漫情怀。并一直延续上百年。

沙俄、苏联、俄联邦时代俄罗斯卢布上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设计
俄罗斯冬宫,是俄罗斯典型的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建筑

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中期以来全世界最为重要的新兴艺术形式,进入俄罗斯纸币的第一批设计是在1990年苏联解体之前出现的。这是一个包含各种面额的系列,钞票上描绘了历史、文化和艺术杰出人物的肖像。从这样的时刻开始,历史上厚重而古老的古典风格开始在票面上碎片化,简洁而现代的图形色块开始在票面上大面积应用,明快的色彩和多样的美景让人耳目一新。这批未发行的纸币,也是第一次在中文媒体上公开。

未发行的1990年版苏联卢布(这些图像系首次在中文媒体上公开)

挪威的马赛克抽象派设计,成为城堡下的海雾;瑞士的纸钞AR动画,变为矗立在钞票上的克纪念碑;荷兰的条形码,变为纪念堂下的二维码(扫码可进入俄罗斯央行官网),俄罗斯卢布在保留历史感的同时,抽象化、简洁化、科技化的特点在21世纪10年代越发凸显。

各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在俄罗斯卢布纸币上的借鉴

从苏联风格进入欧洲现代主义风格,不仅仅是俄罗斯,几乎所有的前苏联国家也都有这样的趋势,现代化的设计成为一股新风,吹上了处于新时代的这片土地。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钞票设计逐渐开始融入现代主义风格

 最后,作为平平无奇的生活必需品,纸币为何仍会被无数人收藏和赏析?

那大概是因为,我们浏览各国货币时,有着翻阅历史,与一个民族对话的感觉。纸币虽然是金钱的标志,但图案往往与金钱无关,而是以一种高压别致的方式,展示出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

HitsuJi.

出现在1997版俄罗斯100卢布上的莫斯科大剧院(延续1995年版的100000卢布设计)



俄罗斯卢布上的纸币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