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年前 乌拉尔地区生产出第一炉生铁 至今仍是俄罗斯冶金业支柱
320年前,即1701年10月17日,在卡缅斯克村(现卡缅斯克乌拉尔斯基市)乌拉尔地区第一座高炉生产了第一批生铁。

从这一天起,乌拉尔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历史就开始了,将这片偏远荒凉的地区变成了俄罗斯重工业的中心,用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话来说,这里变成了“国家的大本营”。

中央是工厂办公室的白色塔楼,建于18世纪,并保存至今。接下来的100年,成为乌拉尔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在此期间,有250多家国营和私营冶金工厂在这里落成并投入生产。常住人口从2万增加到100万人,增长了50倍。几乎所有这些人都以某种方式与冶金相关,要么直接参与冶炼,要么为工厂提供食品、木材和建筑材料。

正因为乌拉尔地区的冶金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沙俄从18世纪初进口铸铁,到18世纪末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铸铁生产国。乌拉尔地区生产的铸铁产品不仅完全满足了沙俄自身的需求,还远销欧洲甚至美国,为沙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虽然运输成本高昂,但乌拉尔铸铁的生产成本非常低,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水力,以及数十万农奴,他们都是几乎免费的劳动力。

然而,到了19世纪初,这样的情况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很快蔓延到其他西方国家,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冶金业的产量从世界第一下滑到第五。直到20世纪30年代,废除农奴制度的苏俄才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进行工业化的尝试。

现在,乌拉尔地区仍是俄罗斯主要的钢铁冶金中心,乌拉尔的铸铁、钢铁不仅满足了俄罗斯的需求,还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2019年,俄罗斯出口黑色金属超过4000万吨,价值超过180亿美元,其中近一半都是乌拉尔地区贡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