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店估值上亿的新中式烘焙店偃旗息鼓了?周边竞争占大部分原因
单店估值上亿的新中式烘焙店偃旗息鼓了?周边竞争占大部分原因
新中式烘焙品牌掌握了年轻人的流量密码——扎堆造势,自出现之时,就自带“另类”标签,有些品牌的门店开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排长队的现象,竞争压力呈指数级增长。
2017年,B师傅一战成名,通过创新的肉松蛋糕和由传统小贝改良而来的肉松小贝,打响了新中式烘焙的“第一枪”。
官方数据透露,B师傅的小贝蛋糕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依然卖了1亿个。彼时,B师傅的线下门店不到100家,但估值已经达到100亿元,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B师傅门店,价值“1个亿”。
数据显示,2021年,烘焙领域投融资数量共21起,其中约一半涉及新中式烘焙领域。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MM点心局和虎头局,这些站在风口上的新消费品牌,曾创下一年内斩获知名机构多轮融资的记录。
MM点心局2021年成立后遭到众多投资机构的争抢。2021年上半年,连续获得三轮融资,融资金额高在数亿元,单店估值上亿。相比之下,虎头局的风头更劲。2021年,成立仅两年的虎头局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当时就有传言称,在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后,虎头局估值20亿元,单店估值近亿元。
从深圳市这家烘焙店开店选址上来看,烘焙店周边常驻人口有158.59万人,居住人口有91.49万人,工作人口有100.66万人,人口密度大。周边月均客流356.25万人,略低于本市均值,可见,MM点心局很可能聚焦的是本地顾客。
周边有267个商业区,237所学校,总楼宇数4037栋,总住宅区996个,总户数364762户,平均房价59120.43元/平米。
在“领头羊”效应催化下,众多新中式烘焙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遗憾的是,虽然行业玩家们走上了融资烧钱换市场的路,但是大多还没长成巨头就被迫撤退,众多新式烘焙店从狂风而至到偃旗息鼓仅用了三年。
新入局的烘焙店铺体验者可能从来没想过:在这个半径三公里范围内,竟然有373家专注于做面包甜点的店铺。
可能由于竞争原因,今年2月起,MM点心局在北京的两家门店被曝关店;3月,其在杭州湖滨银泰in 77店停业,并宣告品牌撤出杭州。6月,武汉15家门店全部处于歇业闭店中。
事实上,MM点心局正在从全国性的快速扩张转向专注湖南本地市场。2023年的战略是聚焦湖南,重点在加强店员、店长以及后台管理层的培训体系,希望在湖南本地门店数目扩充至150家。
估值上去了,就意味着品牌可以从此走上巅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的玩法或许在行业发展初期有效,但随着互联网红利消失及人们消费习惯的变迁,延用老招数,已经很难奏效。
在行业最火的阶段,新店选址基本瞄准了流量大的,集餐饮、影院、儿童乐园于一体的高端购物中心。于是,消费者可以看到新中式烘焙扎堆的身影。
说到底,新中式烘焙本质上是餐饮门店,要遵循零售逻辑。如何留住用户、提升交易,才是新中式烘焙玩家眼下最紧要的事情,像过去的“烧钱换增长”、靠打卡获得用户的方式,未必能撑起这些零售门店的业绩。
想要留住用户并提升交易,首先要确保你的产品质量、口味和服务都能够让顾客满意,这就需要了解店铺周边人口画像,周边客群的年龄结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场景偏好都需要考虑。
要积极推出忠诚计划和会员制度,给予顾客回馈和奖励。例如,提供积分制度、会员专属优惠和折扣活动等,让顾客有回头消费的动力。
努力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回应顾客的反馈和建议,主动解决问题和处理投诉。还可以定期举办促销活动和特殊活动,吸引顾客光顾。例如,限时打折、套餐优惠、生日特典等,让顾客感受到独特的价值和体验。
开零售餐饮店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及时调整和改进经营策略。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跟随潮流,推出新品或特色产品,以不断吸引和留住顾客。鼓励顾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用餐体验,提高口碑和社交影响力。
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可以增加用户忠诚度,促进交易并提高盈利能力。记住,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如果喜欢本篇文章,就点个“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