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机构秋冬防疫方案发布,坚持分级管理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秋冬季养老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防控方案》)。
来源: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中国医疗网、北京日报
为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防控风险,全力做好养老服务领域常态化及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市秋冬季养老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新方案坚持分级管控、人物并防,同时结合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流感高发特点,要求养老机构做好流感等疫苗接种工作,稳妥推进重点人群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防控方案》主要有3个显著变化,即坚持分级管控、人物并防、有必要入院的防护从严。另外《防控方案》还规定了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形下的防控措施。
《防控方案》提出分类管理、分级管控原则,分别针对不同地区的风险等级使用不同的防控策略。
高风险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严格实施封闭式管理,原则上按照《北京市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导引(第二版)》(京民养老疫控第8号)执行。
中风险地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原则上按照《关于调整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京民养老发〔2020〕52号)执行。
低风险地区按照《防控方案》(京民养老发〔2020〕136号)执行。
《防控方案》特别提出,坚持“人物并防”方针,重点围绕新冠肺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方面,落细落实各个防控环节。同时,随疫情风险程度及时切换机构防疫等级,做到收放平衡。
养老机构继续坚持封闭式管理。《防控方案》对封闭管理进行了专门阐述:这种封闭管理状态是有呼吸的封闭应急管理,并不是一级防控状态下的封闭管理。需要把握必要的防疫平衡,不能因没有疫情而放松,也不能因出现疫情就层层加码、过度防护。
《防控方案》要求做好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疫苗接种等服务保障工作。稳妥推进通勤员工、厨房工作人员、保安、保洁、身体适宜且自愿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新冠肺炎疫苗。鉴于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流感易发、高发特点,各区民政局要主动对接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好机构内工作人员、身体适宜的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各区民政局需主动与卫生健康部门对接,确定流感疫苗接种具体时间及安排,力争在11月底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防控方案》提出通勤员工与常驻机构员工在室内共同工作时,应佩戴口罩,用餐和休息时应分开错时。

《防控方案》还提出定期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工作。养老服务机构需每月对通勤人员、后勤厨房工作人员、临时外出就医老年人等其他高风险人群进行抽样核酸检测。根据疫情风险变化情况,可对处于中高风险区域的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工作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