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 戴亚克隆机设图鉴 ] DA-100 机器人基地 : 空中机动要塞 < Cloud Across >

2023-06-06 22:54 作者:Valoc  | 我要投稿

基于TakaraTomy 戴亚克隆官方网站商品介绍页整理翻译,本文仅收录部分必要的图片素材,不含视频、动图等。请配合原版网页获得完整阅读体验。

https www takaratomy co jp/products/diaclone(缺失.自行添加)


Cloud Across,意为穿越云层、翱翔天际的机体。

—— TBS戴亚克隆专访广播第二回 2022.09.28

DA-100 机器人基地 : 空中机动要塞 < Cloud Across >
从 < Ground Dion > 上空掠过的空中机动要塞 < Cloud Across > 由中村豪志老师特别绘制

        203X年代,面对以地球为目标的侵略外星人瓦鲁达的攻击,人类完成了宇宙规模的防卫体制:Neo Attack System。在太阳系主要行星的宙域、空域、地表域均构筑了多重型防卫网,并且在各个区域以巨大的巡航型战斗移动基地为中心,配置了的可即时战斗展开的迎击部队。

        空中机动要塞 < Cloud Across > 是作为肩负了多重型防卫网空中迎击部队的巡航空中要塞而建造的超弩级战斗机械。部署在 < 地球:MacroZone > 的各个区域,通过哨戒巡航承担各空域的警戒任务。

        < Cloud Across > 的巨大扇形轮廓让人联想到全翼机,其机体内置了左右的收纳式机库和机体起降发射口、舰尾的小型穿梭机机库,具备作为空中母舰的功能。理论上无补给情况下具备最多可连续航行1年的稳定飞行能力。

        遇到紧急情况可与各地部署的 陆上机动战舰< Ground Dion > 发动机体融合机动 < GRAN X > (读作GRAN CROSS) 合体成为超弩级基地型重机动机体 < ROBOT BASE GX > ,以戴亚克隆队最大兼最强的战斗机动清理、镇压事态。


( 笔者注:戴亚克隆世界观199X年,人类在地心深处发现了超能量物质冷源/Freezone并取得了飞跃性发展,解决了能源危机并向宇宙进发。世界由被称为MacroZone的五个联邦国家组成,每个区域都建造了以支持人类进步和谐为目的的巨大城市型计算机。地球全域实现了永久和平,人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空中机动要塞模式 Sky Fortress Mode

空中机动要塞模式

        具有多个推进装置的空中机动要塞形态。从如同大型战斗机的高速飞行、到悬浮式的空中悬停,具有与各种状况相对应的飞行机动能力。机体拥有2门巨大的光束加农炮、机体上部的旋转式复合炮塔< Gunner Bridge >、机体下部的航空爆雷等,是一台网罗全方位武装且难攻不落的空中要塞。



▼戴亚克隆队员 DIA-NAUTS

戴亚克隆队员 DIA-NAUTS

        穿着强化装甲服的< DIA-TECTOR>的搭乘队伍。

        以队长为中心,由操纵、战斗、分析等各领域的专家构成。



▼主舰桥部分

主舰桥

        负责CloudAcross的操舵、武装、担当空域的哨戒信息处理等的综合作战司令室。舰桥的前部左右为舵手的驾驶员坐席,后部是进行武装管制和哨戒信息处理等的操作员座席,中央的指挥官座席是用于<主驾驶员>操纵机器人基地模式的专用座席。

        舰桥乘员们在CloudAcross着陆时由舰尾机库的舱门,飞行时则由穿梭机进行登机和换乘。


▎舷窗构造

舷窗构造

        空中机动要塞模式/空中空母模式时可以向上展开。也可以进一步卸下整个舷窗。


▎主舰桥内部

主舰桥内部


        • 电梯机构

电梯机构

        连接< Cloud Across >主舰桥和< Ground Dion >主舰桥的电梯。在Cloud Across着陆时可以作为紧急搭乘入口。


▼空中空母模式 Sky Carrier Mode

         ▪ 变形为空中空母模式:

机背部加农炮向中心展开移动

        优先各舰载机起降功能的空中母舰形态。为了不妨碍起降,Freezon光束炮向中央展开移动。此形态运用于空中悬停状态,机体上部的旋转式复合炮塔< Gunner Bridge >承担航空管制功能。

空中空母模式 Sky Carrier Mode


▎飞行甲板/航空港 Flight Port

        在CloudAcross左右设置的舰载机用起降平台。航空港的下部内置有存放舰载机的升降式格纳库。

飞行甲板/航空港 Flight Port

        • 航空港展开过程

航空港展开过程

        • 舰载机:HeliScout & SkyLancer

        用于侦察、迎击等各种作战的高机动飞行机械。两机的驾驶舱单元均为通用规格的模块化系统。通常以折叠形态存储在CloudAcross左右内置的升降式格纳库中。

舰载机:HeliScout & SkyLancer


▎舰尾格纳库 Stern Hanger

        此处收纳着CloudAcross标准配置的穿梭机< Cloud Ark >。着陆时格纳库舱口和甲板部分展开,成为乘降用坡道。此处也可以收纳戴亚战斗机S和动力服等。

舰尾格纳库 Stern Hanger
舰尾格纳库展开,可收纳穿梭机<Cloud Ark> / 戴亚战斗机S / 动力服

        • 舰载机:Cloud Ark

        可胜任从乘员/物资运送以及战斗的多用途穿梭机。机体的抗爆构造坚固,下方装备地面行驶用的履带,是一台在海陆空各种环境下都能运用的多种目的机械。最大乘员6名。

舰载机:Cloud Ark

        • 舰首连接器

        舰首舱口内置的多用途扩展连接器。也可以用于连接CloudArk。

舰首连接器


▎旋转式复合炮塔舰桥 Gunner Bridge

        拥有左右全方位型超电子波复相雷达和2门镁射线加农炮、FZ弹匣式机枪、脉冲光束机枪、对空拦截导弹等武装的CloudAcross的旋转式炮塔型副舰桥。在空中母舰模式下作为航空管制塔发挥作用。

Gunner Bridge

        • Gunner Bridge的分离

Gunner Bridge的分离

        • 舰载机:Cloud Gunner

        具有FZ弹匣式机枪和脉冲光束机枪的攻击机。通常收纳连接在GunnerBridge上,在机器人基地模式下,移动到背部接口作为保护机体后方的机枪炮座发挥功能。

舰载机:Cloud Gunner

        • 重攻击机:Ark Gunner

        由舰载机< Cloud Ark >和< Cloud Gunner >两机连接构成的重攻击战战斗机。也可以作为机器人基地模式时的战斗支援机使用。在机首左右装备了适用于< Ground Dion>的舰载机< DeoDiver >的连接接口,可以进一步升级为更强大的战斗形态< Ark Gunner EXO >。

< Ark Gunner > 与 < Ark Gunner EXO >
< Cloud Across >空中要塞模式及其舰载机



▼超弩级基地型重机动机体 机器人基地GX

ROBOT BASE GX

< Cloud Across > 与 < Ground Dion >


▎机体融合机动 GRAN X (CROSS)

机体融合机动 GRAN X

        • 头部单元展开

头部单元展开


▼机器人基地GX / Robot Base GX

机器人基地GX / Robot Base GX

        < 机器人基地GX > 是由2架超弩级机体 < Ground Dion > 与 < Cloud Across > 进行机体融合机动 < GRAN X > 构成的戴亚克隆队最大兼最强的超弩级基地型重机动机体。

        正式名称为<机器人基地/GranX:ROBOT BASE GRAN X(CROSS) >,视情况可简称为 < GX > 等。


▎头部单元 Head Unit

        机器人基地GX的中枢信息处理单元,在其左右安装有巨大的全方位型超电子波复相雷达、相当于两眼的部分拥有快子式视觉传感器。其内部内置有超速演算处理式的大型战斗用对话型AI<B.I.G-A.I>单元。武装为左右2门的镁射线加农炮,以及相当于额头的部分配置的超破坏振动波·超音波的振荡装置等。

        在额头部分内置了可以保护视觉传感器免受从光学武器放出的强烈电磁波等影响的< 保护目镜 >,在FZ光束加农炮GX发射时等展开使用。

        • 保护目镜 < Protect Visor > 展开


▎主舰桥

        在向机器人基地形态转移的同时,主舰桥各部分的功能会切换到机器人基地全身驱动模式,机器人基地的基本操纵会委托给1名< 主控驾驶员 >。其他各乘员成为支援主控驾驶员的辅助操作员,担当火器管制、能源管制、防御管制等,整个队伍团结一致,流畅地驱动钢铁巨体。

主舰桥 机器人基地模式

        ▪ 舷窗的开闭

        机器人基地模式下可向左右开合

舷窗的开闭

        ▪ 指挥官坐席

        由担当机器人基地GX全身驱动的适格操纵者=<主控驾驶员>使用的专用座席。主控驾驶员多由 < Ground Dion > 或 < Cloud Across > 的舰长兼任。

        随着向机器人基地模式的转移,控制台的Across显示器被收纳、指挥官座席上升,在一同启动的战斗用人工智能BIG-AI的支援下,主控驾驶员就像变成了全高37m的巨人一样,随心所欲地操纵机器人基地GX。

指挥官坐席


▎手部单元

        由耐冲击骨架和超硬度装甲构成的五指状大型动力致动器。每个指尖都装备了堆叠激光炮。同时具有瞬间粉碎高硬度岩石的超握力和能够温柔地抓住人体的精细的力量控制能力。

手部单元

        ▪ 指节重力子炮 Knuckle Graviton

        手背甲内置的重力子光束炮。虽然基本用法是作为破坏光束使用,但与格斗攻击一同发动,便成为拥有壮烈破坏力的一击必杀超重力拳击攻击。

指节重力子炮 Knuckle Graviton

        ▪ 袖口加农炮 Sleeve Cannon

        内置于小臂部分的速射破坏炮。可以瞬间展开破坏对象。在CloudAcross模式下作为辅助推进器,在拳击攻击时作为加速推进器发挥功能。

袖口加农炮 Sleeve Cannon


▼冷源光束加农炮GX / Freezone Beam Cannon GX

        < 机器人基地GX > 的最终攻击兵器,拥有一击改变地形程度的壮烈破坏力。由于需要庞大的能量输出,需要在冷源发电机数量最大的机器人基地模式下,通过手腕部连接器供能才可以使用。以最大功率发射的情况下,炮身会处于过度放热状态,在冷却作业完成之前一段时间无法使用。通过调整输出功率便可连射使用,相应的每一击的破坏力也会降低。

        即使在悬挂在背部或者搭载于< Cloud Across >模式的收纳状态(折叠状态)下也可以作为一般的光束炮击武器使用。

冷源光束加农炮GX / Freezone Beam Cannon GX


▎冷源光束加农炮GX / Freezone Beam Cannon GX 的部署过程

冷源光束加农炮GX / Freezone Beam Cannon GX 的部署过程

        ▪冷源光束加农炮GX / Freezone Beam Cannon GX 的发射口展开机构

        与枪身下部的扳机联动,枪口部的聚光效果透明件和8枚散热面板展开,实现冷源光束加农炮的发射情景演出。

Freezone Beam Cannon GX 的发射口展开机构


▼移动要塞GX模式 / Mobile Fortress GX Mode

        以<Cloud Across>和<Ground Dion>的载具形态连接的移动要塞基地模式。是以两舰的全部武装功能和全部舰载机体的起降功能优先的形态,作为简易的前线基地发挥作用。因为本形态是变为机器人基地模式的中间形态,所以也会作为投入机器人基地的作战开始为止的待机形态。

移动要塞GX模式 / Mobile Fortress GX Mode


以下内容为玩具独有,非世界观设定。请选择性阅读。

▼锁定部件

        固定机器人基地腿部关节的部件。

锁定部件

        ▪ 锁定部件的安装方法

锁定部件的安装方法

         ▪ 锁定部件的其他使用例

锁定部件的其他使用例
ダイア~~クロン~~~~!!!!
守护着地球联邦MacroZone城市型超级计算机的机器人基地GX 由中村豪志老师特别绘制


谢谢观看!!!!

[ 戴亚克隆机设图鉴 ] DA-100 机器人基地 : 空中机动要塞 < Cloud Across >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