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沉淀技术之ChIP(2)
上一期干货内容介绍了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的原理及其应用和实验步骤,从ChIP实验操作层面看相对简单,但是实验耗时长,通常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完成一次实验,过程繁琐,每一步都很考验实验操作技术,所以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在这一期,小编整理了ChIP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学习,实验前一定要先熟悉各项实验细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具体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吧。
1. 注意设置对照组
(1)Input DNA组:超声使染色质断裂后,得到未进行IP且经解交联的DNA。Input DNA是检查ChIP实验效率的参照,所以Input DNA对照是必须要设置的。
(2)阴性对照组:一般将IgG设置为阴性对照,即在ChIP样本中加入IgG抗体。
(3)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一般使用已知与DNA序列结合且保守的蛋白抗体,例如H3组蛋白抗体或RNA pol II抗体。
2. 甲醛交联时间
不同实验条件和细胞类型,进行甲醛交联的时间不同,通常需要摸索优化交联时间。根据经验,一般使用1%的甲醛浓度进行交联,室温固定10-15分钟。时间太短的话,交联反应进行的不彻底,很多蛋白与DNA的结合不是很牢固,交联时间太长的话,会导致后续超声非常困难,而增加超声时间或功率会破坏目的蛋白本身的结构,进而导致ChIP结果不理想。
3. 细胞方面
ChIP实验所用细胞数量过多,将直接导致甲醛交联时间增加,切断染色质的过程中易造成裂解的DNA片段超过1000 bp,这些片段极易丢失,进而导致实验失败。最佳的DNA片段长度是200bp-1000bp。相反,如果过细胞数量太少,切断的DNA片段极可能小于100bp,或样本量不足。实验细胞用量多少合适,最好进行预实验摸索。
另一方面,保持细胞状态良好,避免更多的因素影响细胞中蛋白与染色质的结合。
4. 目标蛋白抗体
ChIP实验首选用ChIP级抗体,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ChIP级抗体识别的蛋白表位与WB和一般IP实验是有区别的,并且能够耐受高盐、低盐及多种去垢剂的洗涤。如果目标蛋白没有对应特异性抗体可用,除了定制抗体外,还可以给目标蛋白融合标签,通过标签蛋白检测目标蛋白。
5. 为什么有的ChIP要使用酶消化?有的也可以用超声破碎?
在N-ChIP中必须要使用核酸酶消化,因为蛋白不交联DNA,并且与超声处理碎裂有关的苛刻条件会导致染色质蛋白与DNA解离。而在X-ChIP中,酶消化或超声都可以用于切断染色质。与酶消化的染色质碎裂不同,超声处理依靠机械力来将染色质碎裂成更小的片段。可使染色质片段大小介于200-1000bp之间,这也是免疫沉淀的最佳染色质片段大小。
6. ChIP超声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1)超声波是使用机械力断裂染色质,容易引起升温或产生泡沫,这都会引起蛋白质变性,进而影响ChIP的效率。所以在超声波断裂染色质时,要在冰上进行,且要设计时断时续的超声程序,保证低温。另外,超声探头要尽量深入管中,但不接触管底或侧壁,以免产生气泡。总超声时间也不要太长,以免蛋白降解。不同细胞超声条件不同,超声条件需自己摸索。
(2)若超声时出现泡沫,立即停止超声,至于冰上。之后用冷冻离心机高速离心1分钟去除泡沫,继续超声。
7. 哪些步骤时,可暂停实验?
(1)细胞经“交联和收集细胞”步骤后,细胞可冻存-80℃备用。
(2)染色质断裂后(超声法或酶消化法),离心并转移的上清染色质,可冻存-80℃备用。
(3)染色质解交联后(DNA回收纯化前),可冻存于-20℃备用。DNA回收纯化后,可冻存于-20℃备用。
以上则是一些ChIP实验常见的问题啦,希望能对大家的实验有帮助。下期将继续介绍免疫沉淀相关的技术—RIP,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下~汉恒专注病毒包装十余载,如有技术问题或产品订购需求,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