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从小镇做题家,到985废物
前几天群里聊起清华北大、985的事,我就想到了小镇做题家,这词有点意思。
这个词有三个标签,小镇、做题、家,说了三个方面:
一、出身:小镇,缺乏视野和资源
二、专业:应试,埋头苦读
三、水平:擅长,能考985、211
按这个定义,我也是小镇做题家,但从不认为自己是985废物。即便是当年考上中大,第一次到省城广州,第一次遇见全国各地的同学时,虽然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让我无所适从,但我相信自己仍有光明的前途,不比谁差。
我那时土到,连NIKE、Adidas都不知道。我们镇,以前连国产运动品牌的门店都没有,从小到大,我穿的都是地摊山寨货。没有网络,只能看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哪能见多识广,知道什么时尚潮流呢?
但我只是缺乏视野和资源,不知道城里孩子习以为常的事情而已,并不蠢。因为我是去城里读书,不了解当地情况,很正常。如果换成广州人到我们小镇读书,同样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
只要心态端正,入乡随俗,接触的人、事、物多了,所谓的视野不就扩大了,资源不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
所以这个小镇出身,根本就不是问题。我不明白有什么好拿来做文章的,大城市出身的孩子就有一定的资源和视野?
不过就是大家拥有的资源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比如深圳的孩子可以去体育馆看演唱会,买黄牛票;小镇的孩子只能看电视、网络直播,有些可能还得放牛。一个紧跟时尚潮流,资讯发达;一个不懂时尚潮流,耳目闭塞。这两个,谁更好呢?
我认为后者更好。城市诱惑多,容易被外界影响;小镇也有诱惑,但相对较少,人更土一点。土的另一面,是淳朴、天真。表面上是劣势,却也可以是一种优势。
《道德经》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个时代,每个人所能接触到的资源都远超于前人,所以能保持纯真本质的人太难得了。有许多力量在剥离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的内心四分五裂,不能自已,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
少则得,多则惑。
能够埋头苦读的小镇学子,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基本潜质——专注。无论大城小镇,都有许多孩子在青春期被各种诱惑勾去了魂,放弃了学业,甚至学坏了。能够成为做题家,考上仅有1%录取率的985大学,也说明对事物的研究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中小学用得到的东西,在大学工作时,一样用得上。这经历十几年反复锤炼的基本功,不是说废就能废,更不是所谓的视野资源能替代的。就算是在一线城市,又能有多少家庭谈得上拥有资源,视野又说得上是广阔呢?
大多数人,不过也就是被个人的际遇和认知决定着人生前进的方向,照样有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就像深圳突出的马先生连腰间盘也都突出了,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这里我又要请出孟子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诩为985废物的年轻人,恰好遇到了一次人生的考验。
其实类似这样的迷茫,我也曾经有过。毕业那年,我是没有找到工作就离校的,感到很没有面子,同学基本上都是银行、国企、外企、著名私企或者公务员岗位的。我拿到的offer就两个,一个是东莞某瓷砖店的储备店长,一个是清远某铝锭厂的销售,工资都好低啊。大四上半年同学基本都搞定工作或升学了,我还在到处投简历、面试。
谁让我能力差,水平不行哦,眼高手低。好企业看不上我,小企业我看不上。所以我也不气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就把找工作面试,当成是锻炼的机会,拿不到offer就当长见识、练口才。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回到家之后没多久,就又投了一份简历,广州国企,居然还顺利过了面试,顺利入职。但也是阴差阳错,当时亲戚介绍一个深圳做金融地产的工作机会,老板挺喜欢我的,我竟然拒绝了……时也,命也!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人生毕竟太多随机因素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就想靠读书,考上985大学,就有光明的前途,就有点痴人说梦了。但我相信,只要所谓的“985废物”醒悟过来,扬长避短,肯定有不错的前景。醒不过来,就流浪生死,沉迷苦海了。
广东是全国沿海地区里比较特殊的一个,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现代的一面。传统广东人比较念旧,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古迹。不是景点哦,就是日常生活中会大量接触到的祠堂、庙宇、老街道等等。
在广东小镇,特别多见。如我们家门口,就是有200多年历史的祠堂。特别潮汕人,最注重的就是清明扫墓和过年过节祭拜祖先的事情。我们是有根的族群,看到这些不变的事物,能让人感到心安。
我在外多年以后,认为出身小镇并非劣势,反而是大大的优势。因为这段经历是许多城里孩子所不具备的,几百上千年可溯源的根,代代相传。所谓的小镇,其实也是古镇,少说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些积淀和传承是模仿不来的。我的家乡小镇,在秦汉时期就有记载,至今仍然是粤东重镇之一。
只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十年,被后起之秀超过了而已。但小镇的命运,不也如同沉睡的雄狮吗?我认为,中国各地的小镇必将再次焕发新生。
都说大城比小镇好,贬低小镇做题家,我看不对。城里的一切变得太快,让人应接不暇,也容易让人迷失了根本。无根的,就算多绚烂,也只是浮萍,不可长久。有根的,就算营养不良,也有无穷的潜力。
都说经济发达的地区好,实际上呆久了也就知道,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本质上差不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都一样,不必抱着无谓的幻想在一棵树上吊死。
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我其实挺建议到广东来读大学的,来接受一些洗礼,在这边工作几年后,认清现实了,攒点钱回去自己的家乡,扎根下来,再发展壮大。当然,一个人在外单打独斗也行,但性价比不是那么高,强龙难斗地头蛇。
小镇做题家,如果在大城市呆不住,毕竟有一技之长,回去家乡搞个课外培训班,肯定也有大把发家致富的机会,生存环境也好不少。时代确实变了,现在稀缺的不是985大学生了,而是能让孩子上985的培训班了。
许多时候,不是路不好走,而是咱们自己把路给限死了。就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习越久,就越要学会打破学来的固定思维。虽然985名堂响当当,但你不去敲这个钟,它就不会响。你一敲它,越敲越响。
我自毕业之后就开始剥离中大这个词,渐渐不再提起它,不把它当一回事了。我就是在那个地方,度过了四年,只是一段经历。它不能定义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这篇我是写给出身小镇、学历不佳,所谓无视野、无资源的读者们看的。不要妄自菲薄,你和你的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
孩子越小,潜力越大;出身越差,空间越大;知识越少,智慧越多。
我以前老板说了几句很有道理的话:
“是我给你发工资,别人有什么好怕的!要怕也是怕我,况且我都没什么好怕的。”
“要有全球化视野,不要只看到中国,一开始就要站在全世界的角度看问题。立足中国,放眼全球!”
“你要敢想,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让别人相信!”
“不要小看有缺陷的人,不要以貌取人,这帮人都有点特别的东西!”
“不要差不多,随便就行,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不然就不做!”
公司很小,我也没赚到钱,但这些话受用终身。这就不是出身的问题,而是遇见谁的问题了。我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打破为自己设下的牢笼。
BY 不胖的林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