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利兹与青鸟》作品回顾 Interview 1 作画篇

2022-05-14 22:23 作者:京阿尼信使  | 我要投稿

监督:山田尚子
角色设计、总作画监督:西屋太志
乐器设定:高桥博行

 

尽情创作出“利兹与青鸟”的世界

——在创作《利兹与青鸟》(以下简称《利兹》)的世界观时,最初是如何构思的呢?
山田:由于《吹响!上低音号》(以下简称《上低音号》)系列是群像剧,因此会采用宏观的视角来描绘故事,不过《利兹》则更为聚焦,是一部微观的作品。因为主要角色和主题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感觉包含气息和温度在内,把“吹响!上低音号”的氛围整个改变一下,尽情创作出“利兹与青鸟”的世界会比较好,然后就这样开始制作了。还有就是,鉴于《利兹》之前有《剧场版 吹响!上低音号~想要传达的旋律~》,之后则有《剧场版 吹响!上低音号~誓言的终章~》,因此也要考虑影像方面的平衡问题。

 

——角色设计是如何进行的呢?
山田:我先和西屋先生开了个会,讨论了角色的整体印象等各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角色设计的工作。
西屋:我听监督说想要把《上低音号》系列的氛围整个改变一下,还有就是只选取霙和希美这两位少女进行描绘,当时脑海中就产生了一种纤细的印象。因为山田小姐希望用我的笔触把少女的窈窕身姿与清纯感表现出来,所以为了让自己深刻领会她所说的那种印象,我不断画了又擦,擦了又画,一步步接近了理想中的状态。对于我自己来说,描绘少女也是在角色设计方面非常想要去尝试的一个挑战。此外,如何与池田(晶子)小姐在《上低音号》系列中设计的角色做出差别,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过由于我一直没能找到设计的感觉,因此在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把草稿给山田小姐看了很多次。
山田:最初完成的草稿感觉很成熟,跟以往的印象完全不同呢。
西屋:包含头身比在内,我对整体的表现进行了反复试错,比如少女漫画风之类的。希美的印象相对比较好把握,不过霙处理起来真的非常困难。
山田: 有一次在草稿阶段,我根据自己的兴趣,表示希望在头身比方面做出一些改变,并举了很多其他动画作品的例子。不过从交上来东西来看,比起这样的设计,西屋先生似乎还是更想按照最开始的草稿的感觉来做。


西屋:原来我交上去的东西是这种感觉吗?不过确实如此,最终的设计图在最初的草稿的基础上并没有做出很大的改变,也不过就是最初的稍微圆润一点罢了。

 

——童话《利兹与青鸟》中的少女是如何设计的呢?
山田:一开始西屋先生草图中的利兹她们,在中途某个瞬间突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呢。
西屋:最初我画得更圆一些,头身比也比较低,是那种面向儿童的动画童话风,不过后来感觉这样太普通了,于是又提高了头身比。
山田:关键是我这边也没有给出什么指示,所以很期待交上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样子,结果西屋先生突然拿来了那些利兹的草图。
西屋:利兹她们的设计,感觉山田小姐是让我自由发挥的。
山田:一开始我委托西屋先生做《利兹》的角色设计时,真的非常紧张。这个是不是跟他想画的东西不一样之类的,考虑了很多很多。
西屋:完全没有那种事哦,我本来也很想要试一试,所以这次能让我来做真的非常感谢。

 

 

乐器主角由上低音号变为双簧管

 

——接下来想要问一下乐器的问题,这方面与《上低音号》系列有什么不同呢?
高桥:在进入作画作业之前的准备阶段中,首先要使用3D技术把乐器调整到与角色相匹配的大小,使其符合整体的世界观。因为角色的头身比发生了改变,所以如果仍然按照《上低音号》系列的尺寸的话,就会显得太大了。关于手绘的部分,尽管线数没有变化,不过之前我回过头来重看《利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双簧管的阴影原来是这么画的啊。在《上低音号》系列中,由于双簧管和长笛都不是主角乐器,因此《利兹》会给人一种新鲜感。此外,也正是因为上低音号是曾经的主角,所以在双簧管成为主角后,自然会让人产生意识上的落差。
西屋:也就是说并没有刻意去做,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利兹》的氛围之中了对吧?
高桥:我感觉是这样的。《利兹》刚开始做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准备什么,就直接着手制作了。
山田:说起来高桥先生还做了很多小物品的设定工作,我拜托他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加进去,于是就有了那个绘本世界中的路面电车。

高桥:那个路面电车,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准备画。
山田:为了让街道热闹起来,那个可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作画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吗?
山田:霙的那几缕发丝的表现受到了公司内的一致好评。乍一看似乎只是头发凌乱而已,却又让人感觉十分协调,我认为真的是很棒的创意。西屋先生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表现……?
西屋:哪怕是一根发丝也要细致地画出来,我一直想试试这种手法。
高桥:这是从霙的性格出发来考虑的吗?那种对事物漠不关心的感觉。
西屋:没错。
山田:角色的侧脸可是胜负手呢。剧场版作品必须要注意角色的线数,提高画面中线的密度才行。
西屋:在作画方面,山田小姐曾经说过,“正因为画面中出现的角色数量少,所以才更想要通过layout打造出如绘画作品一般的画面。”由于这次作品的色调非常淡,因此我也刻意减少了阴影部分,这样一来画面就不能靠色彩来蒙混过关了。
山田:侧脸、色彩、画面构成……画面上的一切表现,都可以当作“广义的设计”来对待呢。
西屋:在总作画监督修正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关注了角色的面容、视线以及后颈,希望通过这些部分来打造出如画一般的氛围。
山田:总作画监督这个职务,就是要把原画staff的卡,以及演出检查稿、监督检查稿和作画监督检查稿全部拿到手才行。你也是看完全部的修正稿之后才作业的对吧?
西屋:修正稿全都看过了啊。不过有时候也会觉得还是一开始的原画最好。
高桥:这次《利兹》整体的演技,有些存在微妙角度差别的画面都被修正过来了,从这一点来看作画监督真的很辛苦……
山田:光靠气势是画不出来的,所以必须要有很强的集中力才行。
西屋:不过我感觉作画监督的工作量也没有那么大就是了。
山田:西屋先生的修正画相当有艺术感呢。
西屋:艺术感是什么东西啊。(笑)
山田:西屋先生的画非常生动,因此在他的修正画上面重新画原画,真的让人紧张到眼球震颤,担心“会不会把西屋先生线条中的气质弄没了”。这一点高桥先生的乐器修正同样如此,那种画只有他自己才能画出来,不禁让人感觉“这画面已经可以直接上映了吧!?”(笑)。另外,我认为乐器作画监督也是很辛苦的。乐器大多画在另一种像手帕一样细长的、带有定位孔的纸上,它和一般的原画用纸不一样大,因此与尺寸不同的原话用纸混在一起检查,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光是看着都感觉辛苦。
高桥:从作业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把这一卡内的全部原画都看一遍,然后用定位孔找准乐器的位置,再仔细确认它与原画是否相互匹配。


山田:乐器作画方面我们反复试错了很多次,希望能够找出最适合的手段,不过就检查方法而言,现在还是只能通过重合定位孔来进行确认呢。
高桥:因为不重合的话就不知道是否能对应上。不过我感觉这种方式现在仍处于进化的过程之中,今后可能会发生变化。倒不如说,正因为认为肯定会有所改变,所以我并不准备墨守成规。
西屋:山田小姐在检查原画的时候,也画过表情修正呢。那个表情画得真的很棒,对我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
山田:我只是画了一张作为参考而已……不会反倒给你们造成混乱了吧?
西屋:修正前与修正后可是完全不同的哦。
山田:谢谢,没有造成混乱真是太好了。

 

 

为了不限制想象的空间

 

——关于各位之间的相互交流,有什么有趣的回忆吗?
山田:西屋先生和我都是那种不善言辞的类型,我们之间通常只是交流一些关键词,然后各自回去思考。因为他很擅长举一反三,所以我这边要是说明得太多,就会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要都说出来”的氛围(笑)。
西屋:咦,你是想要再多说一些吗?
山田:不,现在的距离感对我来说正好!我相信这样做出来的东西,跟我自己想要做的东西没有任何差别。一起工作真是令人心情舒畅啊,虽然语言交流不多,不过在此过程中,我已经从西屋先生那句“不是吧”的语调中感受到了一切。当时我给他看最后一个场景的分镜,听到他说了一句“不是吧”,就回去把那个分镜重新画了一遍。
高桥:竟然还有这种事吗(笑)。
西屋:我只是说了一句“不是吧”而已啊。
山田:因为我自己对那部分本来就不是很有信心,所以你能给我这样的反应真是太好了。
西屋:那只是因为我不擅长说话。我自己还是会把从山田小姐分镜中感受到的东西,认真地落实到每一张画中。
山田:然后我又从他完成的画中吸收精华,进一步完善分镜。我们进行的就是这种纸上的交流。
高桥:与此相反,我在画设定的时候,就会把所有东西全部告诉山田小姐,一点都不含糊呢。
山田:毕竟这里含糊了,之后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笑)。我始终都可以感受到你那种“绝对不能含糊”的强烈意志。
高桥:因为我是按照逻辑来思考的,所以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会去刨根问底。无论是哪一部作品,都不能在含糊的状态下进行作业。这既是我对于工作的执着,也是个人的绘画方式吧。比如这次簧片缠线的尺寸,还有希美的乐器清洁布上的兔子刺绣,我都详细询问了一遍,“那个绣的是什么?”之类的。
山田:当时我很震惊,你竟然关注的是这个!
高桥:因为山田小姐说“这是兔子”,为了让我知道到底是哪种兔子,所以又实际画出来看了一下,记得我当时还反问她“这是兔子吗?”(笑)。
山田:“这就是兔子!”当时我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呢(笑)。像这样的交流真的很频繁,从高桥先生做演出的时候开始,我们就有很多共事的机会,这种沟通至今都没有发生改变。高桥先生画的小物件和交通工具什么的实在是过于精美,甚至让人感觉不像是画的。另外,他画的layout也很棒,因此我们一起工作的话,就会增加一些描绘小物件的卡,以及情景描写的部分。把场景中出现的小物件都手绘出来,真是太奢侈了!记得决定制作《K-ON!》的时候,因为要描绘大量的乐器,所以我想去寻找对于物品有着深沉之爱的人,然后就拜托了高桥先生。自那以后,到担任《上低音号》系列的乐器作画监督为止,高桥先生已经为我们画了无数的乐器。

高桥:正是因为担任了乐器作画监督一职,我才得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乐器,真的非常幸福。
山田:记得《上低音号》项目启动的时候,高桥先生问我“是要做吹奏乐部的作品对吧?”,并表示“如果石原先生和山田小姐要做的话,那么不管是一臂之力还是两臂之力我都会出的”,似乎非常开心的样子。
高桥:我还说过这种话吗?
山田:你说了哦!当时我听完就感觉,“高桥先生要是做的话,那就太安心了!”对于高桥先生交上来的画,我是一向非常信赖的。
高桥:不过,山田小姐好像不太想跟我们说话对吧?
西屋:我这边的话,是不是还是多提问会比较好?
山田:不对不对,才不是!(笑)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担心自己说多了会限制你们的想象空间而已!

 

 

声音堆叠而成的《利兹》世界

 

——《利兹》在作画的基础上,也在音乐方面费了很多心思呢。
山田:关于音乐,我们真的采用了很多手法来进行创作。在动画中,“因为是夏天所以加入蝉鸣”,诸如此类的说明状况的音效层出不穷。不过这次只是描绘封闭在学校中的少女们的故事,因此在与负责音效的仓桥(裕宗)先生反复商谈后,我们得出了“《利兹》不应该为了说明状况而加入音效”的结论。学校走廊中角色们的气氛,以及画面虽然没有直接拍摄出来,但又切实存在的走廊本身的氛围,我们把这些一点一滴叠加在声音中,创造出了《利兹》独有的世界。这样一来,如果能听到学校之外的“外界声音”,那么就会把人拉回到现实世界之中。因此“外界声音”的运用非常困难,当画面中窗户打开的时候,听到何种程度的声音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对此我们也考虑了很多。这部作品中流淌的所有声音都是有意义的。有的剧伴曲之中也加入了效果音,仓桥先生的效果音和牛尾(宪辅)先生的剧伴起到了相乘的效果,凭借他们二人杰出的“声音控制”技巧,我们打造出了一个完成度极高的世界。

 

——关于《利兹》的制作,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沟通环节呢?
西屋:这次,我跟原画staff进行了任务分配的沟通,就是哪些原画由谁来做比较好。
山田:通常这项工作大多由监督或演出staff来做,不过这次我交给了西屋先生。哪怕是只是一个场景,他也能分配得非常细致,而且还是按照各位原画师擅长的领域来分配,我觉得真的很厉害。
西屋:也许是之前在总作画监督的工作中,看到了很多原画staff的作业情况,那时候的经验发挥了作用吧。
山田:在制作中,某位原画staff因为自己已经有了别的工作,难以完成分配的任务内容,所以找我们来商量。然后西屋先生就表示,这部分无论如何都希望你来做,并结合相应的状况,对别的卡的工作进行了调整,他那灵活的头脑和迅速的行动让我非常感动。
西屋:那个是因为作业还处于能够调整的阶段,所以我的判断才得以实现。
高桥:另外,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那个画着绘本中的利兹与青鸟的先行视觉图(※Super teaser,在《利兹与青鸟》中指的是为了宣传电影而画的最初的视觉图)。


山田:那幅画是各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晶,大家都做了自己平时不会做的事情,一起完成了这张插画。
西屋:草图是山田小姐画的吧。
山田:是的。角色是西屋先生画的,颜色也是他涂的。西屋先生的上色真的非常厉害,使用的是水溶彩铅,那头发的黄色非常漂亮,让我感动不已。
高桥:似乎还有专门的水彩风格插画软件吧?没有使用数字工具来涂色吗?
西屋:这个倒是没有。我自己涂色的时候,总是会使用彩色铅笔。用数字工具来作业还是不太习惯,感觉有些不安……
山田:要是西屋先生也开始使用数字工具作业的话,总感觉有些令人伤感。“手绘”就是西屋先生的代名词,我认为他还是非常喜欢铅笔的。
西屋:平时我经常使用铅笔,用水溶彩铅涂色的时候,会有一种安心感。因为我并没有很多上色的机会,所以基本都选择了自己用着顺手的道具。

高桥:安心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之前也有过一段用数字工具随便画画的时期,因为它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会让人产生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觉,然后便慢慢放弃了。果然我还是喜欢原原本本地展现出“自己的实力”的手绘方式,最近对于手绘也更加执着了。
山田:已经轻车熟路了啊。

 

——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有怎样的感受呢?
西屋:我感觉对于山田小姐来说,这次应该把自己想做的东西都塞进去了吧?
山田:没错哦。我想将相互对峙的两者细致地描绘出来,也一直希望能够做出一部如梦似幻的作品,就好像“如果我们存在于此的事情被发现,那么就只能逃掉了”的感觉。非常愉快,但一切又只是过眼云烟。还有,在《利兹》之前制作的《紫罗兰永恒花园》,全面突出了各种情绪的变化,是一部将哭泣和哀号等情感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的作品。与此相对,《利兹》则将情感潜藏起来,是一部隐秘的作品,因此以同样的阵容来制作到底会怎么样呢,我心中也是忐忑不安,没想到各位竟然描绘得那么精致……因为要将之前那些直接的表现,全部转化成细腻的作画,所以有些部分还是非常困难的。
西屋:真的很难啊,因为这是一部靠表情和视线运动来进行表现的作品。
高桥:作画中如果有抑扬顿挫,那么就更容易为人所理解,但《利兹》是一部罕见的波澜不惊的作品。这种风格的作画,会让人产生“虽然困难但值得一试”的感觉。
山田:虽然很安静,但绝非静止不动,各位完成的作画具有一种绝妙的平衡感。勤勤恳恳地描绘出每一点细微的变化,这样的作画作业充满了生命力。尽管密度很高,但却仍然保持着作画的安静感,我认为公司的各位staff真的非常厉害。


——今天真的非常感谢。
 

原文:2019感谢祭BOX

翻译:yszk

润色:抚璃梦


《利兹与青鸟》作品回顾 Interview 1 作画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