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用掌声和泪水向英雄致敬——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映侧记

2021-10-12 15:38 作者:有宝喂糖糖  | 我要投稿

“勇敢的鹰啊,燃尽一生化作不灭的光……”高亢而苍劲的片尾曲缓缓结束,观众用掌声和泪水向“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致敬。10月9日,根据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首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组全体人员。(摄影:银璐)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今年1月4日,他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

影片从边防军人刘红军的儿子刘朝来到塔什库尔干,与拉齐尼·巴依卡见面,希望重走父亲当年的巡边路讲起。在回忆与现实间,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高原与解放军官兵一同戍边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我们要突出的是人物的关键事迹和精神原点。拉齐尼·巴依卡的原点就是自小从爷爷和父亲身上耳濡目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代代相传守卫祖国的执着信念,这也是影片的创作灵魂。”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影片编剧高黄刚说。

饰演成年拉齐尼·巴依卡的演员是生长在塔什库尔干的小伙子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虽然他之前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所以他很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精神力量。

在暴风雪中为哨所的解放军送物资,在悬崖边、冰河里陪战士们巡逻……拉齐尼·巴依卡承袭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智慧和勇气,在巡边路上出生入死的画面,感动了很多观众。


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右二)、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右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左一)来到首映式现场。(摄影:银璐)

“巡边十几年的白牦牛汗恰在路上断了脊椎,拉齐尼哭泣着与它告别的情节,特别打动我。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这些有血有肉、接地气的细节描写,让观众看到英雄身上真实的人情味,体现了我们的文艺作品积极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新疆音乐家协会工作人员迪丽娜尔说。

“有人曾问,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和拉齐尼一样的护边员,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代代守边,其实在电影中可以找到答案。片中走出大山的路修好了,崭新的房子盖好了,就像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说的,没有祖国的边防,哪儿来我们的牛羊?只有祖国安全,百姓才能安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安全监督处工作人员孙凤齐说,他认为这部电影对家国情怀做了生动的诠释。

片中扮演刘朝的演员贺刚,与父亲贺代斌一同来到首映式现场。贺代斌是一名老铁道兵,上世纪70年代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参与南疆铁路的修建。

“看电影时,我一直在流泪,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刘朝的父亲,和我当年的那些战友一样,把守卫祖国、造福人民看得比命都重。虽然时隔40多年,但从拉齐尼·巴依卡这些时代楷模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变的精神,就是不畏艰苦、扎根边疆。”贺代斌说。

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进程中,不断涌现着像拉齐尼·巴依卡、布茹玛汗·毛勒朵、库尔班·尼亚孜、艾热提·马木提等光辉人物,他们为新疆的稳定发展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多以这些英雄事迹为素材,用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多元艺术形式,创作更多致敬英雄的优秀文艺作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人员杜梅说。


用掌声和泪水向英雄致敬——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映侧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